黃 鵬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醫(yī)院外一科,廣東 東莞 523843)
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是高血壓腦出血、單純腦室出血、顱腦外傷、腦瘤等引起的腦外科常見并發(fā)癥,常引起患者顱內高壓而致昏迷,若不及時診斷治療,極可能誘發(fā)腦疝,引起患者的死亡[1-3]。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運用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治療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患者33例,與同期行側腦室鉆孔穿刺置管外引流術治療者相比,臨床治療效果良好,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隨機選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治療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患者33例作為A組,其中男19例,女性14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為(48.2±1.7)歲,入院后所有患者經臨床病史采集、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及CT等輔助檢查證實,其中單純腦室出血3例,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17例,顱腦外傷4例,腦中線結構腫瘤積水2例,動脈瘤及腦血管畸形破裂出血7例。另隨機選取同期行側腦室鉆孔穿刺置管外引流術治療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患者34例作為B組,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25-64歲,平均年齡(49.3±2.7)歲,兩組患者間性別、年齡、疾病種類等方面的情況相似,P>0.05,無統(tǒng)計學差義,具有可比性(一般資料見表1)。
1.2 手術方法:A組:患者入院后均急診手術。首先針對顱高壓,給予患者20%甘露醇和速尿,以緩解患者的顱內壓力,同時積極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面罩吸氧等處理。立即床邊外科手術干預。具體操作步驟如下:患者去枕平臥取仰臥位,頭居中,于額部發(fā)際后中線2cm、并旁開中線2cm為穿刺點,局部消毒,麻醉方式采用局部浸潤麻醉(利多卡因),用電鉆驅動從穿刺點處使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分別經過頭皮、顱骨、硬膜等結構,針尖對準雙外耳道連線中點,進入深度大約為頭皮下6cm左右,到達側腦室內,將針芯取出后,見腦脊液流出,穿刺針通道與硅膠管連接,測量腦脊液壓力后連接引流袋,調整引流袋高出額部5-7cm。B組:入院后采用急診手術,立即給予術前準備,送手術室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側腦室鉆孔穿刺置管外引流術,其他處理與A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準備時間、手術時間、手術成功率、并發(fā)癥和術后24hGCS評分等情況進行對比,及統(tǒng)計學分析。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對文中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A組和B組的一般資料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均>0.05,兩組間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患者手術和術后相關情況:將兩組患者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時間等情況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準備時間和手術時間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A組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時間分別為(15.8±2.3)min、(8.5±3.1)min,明顯少于B組,B組分別為(89.3±12.3)min、(48.2±7.6)min,兩組間差異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情況:將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進行統(tǒng)計對比,結果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療效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A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為96.97%,手術并發(fā)癥少,分別為感染及穿刺傷道出血各一例,B組的手術成功率為91.2%,出現4例并發(fā)癥,分別是置管位置不準確、傷道穿刺出血、感染,A組患者的術后24hGCS評分較術前增加(2.6±0.5),B組較前增加(0.9±0.3),A組的術后GCS評分改善較B組明顯,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義。
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是高血壓腦出血、單純腦室出血、顱腦外傷、腦瘤等引起的腦外科常見并發(fā)癥,常引起患者顱內高壓而致昏迷,若不及時診斷治療,極可能誘發(fā)腦疝,引起患者的死亡。急性梗阻性腦積水發(fā)生后,由于顱內壓升高,重者引起腦疝,病人突然意識喪失呼吸、循環(huán)功能衰竭,若不及時處理,將導致患者死亡。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診療措施,迅速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力,對于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患者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結果顯示:采用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治療急性梗阻性腦積水患者,手術準備時間和手術時間短,手術成功率高,并發(fā)癥少,且術后GCS評分較前提高(2.6±0.5),治療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側腦室鉆孔穿刺置管外引流術。首先,采用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治療,操作比較簡單,術前僅需給予局部浸潤麻醉,甚至不麻醉即可在病床邊立即進行,術前準備時間短,而且手術操作相對簡單,術者容易掌握,成功率較高[4],在最短的時間內減輕患者的顱內壓力,患者痛苦減少。而采用側腦室鉆孔穿刺置管外引流術需采用全身麻醉,必須到手術室內進行手術,術前準備時間、手術時間需要較長,且操作步驟復雜,手術創(chuàng)傷大,手術風險性相對較高,不能迅速降低顱內壓力,易錯失最佳手術和救治時機,且要求患者對麻醉的耐受性較高;手術并發(fā)癥相對較多,易傷及腦膜和腦表面血管,出血相對較多,存在一定的手術失敗風險,隨著手術時間的延長,容易引起顱內感染,影響患者的術后恢復和生活質量[5]。而YL-1型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能迅速進入腦室,釋放腦脊液,迅速降低顱內壓,減緩或避免腦疝的形成,為臨床進一步治療原發(fā)病爭取了時間、創(chuàng)造了積極的治療條件。術后24h采用GCS評分來評價患者的昏迷狀態(tài),A組患者較前有較大提高,患者的昏迷狀態(tài)減輕,意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根據病情需要,部分患者可行雙側L-1微創(chuàng)穿刺粉碎針治療,可沖洗引流,如向腦室內注入尿激酶每次3-5萬u,每天2-3次,連用3-5d等,可盡快將腦室內淤血溶解并引流出。但也存在個別手術失敗,多與術者的手術經驗有關。
[1] 葉靖宇.開顱手術前微創(chuàng)腦室穿刺減壓救治小腦出血并急性梗阻性腦積水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24):171-172.
[2] 關宇欣,谷樹清,劉建勇,等.Ommaya囊輔助腦室穿刺引流術治療小腦梗死致急性梗阻性腦積水[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0,7(4):204-205.
[3] 盧寧,丁杰.側腦室穿刺引流治療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腦積水19例報告[J].貴州醫(yī)藥,2007,31(8):723.
[4] 宋海峰,羅峰.雙側腦室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加腰大池引流治療重型腦室出血[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06,8(5):30.
[5] 吳向陽.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梗阻性腦積水患者的神經心理評估[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8):978-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