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連山
(河北省灤平縣醫(yī)院,河北 灤平 068250)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對150例手足口病患兒采用更昔洛韋、匹多莫德聯(lián)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281例均來自我院診治的手足口病患兒,符合《實用兒科學》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1],納入觀察的對象具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存在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口痛、拒食、流涎、哭鬧、精神欠佳;在手、足、口腔、臀部、肛周、膝蓋周圍可見典型的皰疹;血象正常或<20.0×1010L-1,X線胸片檢查正?;騼煞渭y理增重。兩組年齡在3月-11歲之間,發(fā)病季節(jié)以4、5、6月為主,就診時間為0.5-2d。其中治療組150例,男85例,女65例,3月-3歲31例,3-5歲89例,>5歲30例。對照組131例,男78例,女53例,4月-3歲26例,3-5歲81例,>5歲24例。兩組患兒在發(fā)病年齡、性別、就診時間、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兩組患兒均未出現(xiàn)心肌炎、腦炎和神經(jīng)源性肺水腫。
1.2 治療方法:兩組一般治療相同,有血象高者加用抗生素。治療組給予靜點更昔洛韋5mg.kg-1.次-1,日1-2次。同時應(yīng)用匹多莫德口服:<2歲,一次0.2g,2次/d;>2歲,一次0.4g,2次/d。對照組131例給予靜點病毒唑15mg.kg-1.d-1。
1.3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治療48h內(nèi)體溫降至正常,皰疹不再增多或減少,飲食增加,精神好轉(zhuǎn);有效:治療48h-5d,體溫降至正常,皰疹明顯減少或消失,正常進食,精神好,玩耍正常;無效:治療5d以上發(fā)熱不退,皰疹無減少,拒食、哭鬧、流涎、精神欠佳。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4.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間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95.34%,對照組總有效率67.18%,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n(%)
手足口病是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之一,為全球性傳染病,科薩奇病毒A16和腸道病毒71型是其主要病原體,為RNA小病毒[2]。病毒唑雖屬單磷酸次黃嘌呤核苷酸脫氫酶抑制藥,能阻礙病毒核酸的合成,是廣譜抗病毒藥物,對DNA和RNA病毒均有效,治療結(jié)果顯示用于治療手足口病臨床效果不滿意。更昔洛韋是繼阿昔洛韋后新開發(fā)的廣譜核苷類抗DNA病毒藥物,競爭性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并直接滲入病毒DNA,終止病毒DNA鏈的延長兩周方式抑制病毒復制。更昔洛韋用于治療RNA病毒感染的報道不多,其對腸道病毒的作用機制可能為在宿主細胞內(nèi)被該病毒誘導的多種激酶磷酸化為更昔洛韋三磷酸,從而競爭抑制病毒DNA合成,阻止DNA鏈延伸,達到抑制病毒復制[3]。本病多發(fā)于4歲以下小兒,其免疫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匹多莫德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口服免疫刺激劑,它能增強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吞噬活性,激活NK細胞,刺激細胞因子的分泌,調(diào)節(jié)CD4和CD8的比值恢復正常,從而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雖無直接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但通過對免疫功能的促進發(fā)揮更顯著的治療細菌和病毒感染的功能。
本文顯示靜點更昔洛韋、匹多莫德口服聯(lián)合治療手足口病總有效率95.34%,其熱退時間、皰疹減少或消失明顯短于對照組,熱退使患兒精神好轉(zhuǎn),皰疹減少使患兒不再口痛,進食增加,從而明顯改善了患兒的臨床癥狀體征。兩藥合用具有協(xié)同的抗病毒作用,同時提高了機體免疫力,增強了機體抗病能力。由此可見,更昔洛韋、匹多莫德聯(lián)合治療手足口病療效顯著,為首選藥物,臨床值得推廣。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07-808.
[2] 毛國順,劉曉琳,趙永.手足口病EV71型中和抗體變化的研究[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9):1368-1369
[3] 劉素琴.更昔洛韋治療嬰幼兒手足口病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1(44):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