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艷,白玉潔,段 妍,趙 鈺
腹股溝疝是普外科常見病與多發(fā)病,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引起難復位的嵌頓疝及絞窄性疝,后果嚴重甚至危及生命,手術治療療效確切[1]。目前,腹股溝疝修補術式主要包括Bassini法、Halsted法、Mcvay法以及 Lichtenstein等[2]1989年提出的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相比,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易操作、創(chuàng)傷小、術后恢復好等優(yōu)點[3],而且其復發(fā)率約為傳統(tǒng)術式的1/15~1/10[4-5]。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臨床開展初期便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重視,現(xiàn)已成為腹股溝疝修補的首選[6-8]?,F(xiàn)將2008年8月—2011年8月腹股溝疝在局麻下行無張力疝修補術70例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男61例,女9例;年齡37~72歲,平均45歲。其中斜疝58例,直疝12例;右側51例,左側19例;5例為復發(fā)疝。
1.2 材料與方法
1.2.1 材料:均采用國產(chǎn)聚丙烯雙層補片。
1.2.2 麻醉方法:配制0.25%利多卡因,于切口外上端至內下端方向逐層麻醉皮內、皮下及腹外斜肌腱膜(入針后,皮內、皮下邊進邊注藥,腹外斜肌腱膜邊退邊注藥),逐層切開皮膚,暴露腹外斜肌腱膜,在相當于內環(huán)及外環(huán)處注藥,切開腹外斜肌腱膜,在恥骨結節(jié)處注藥;暴露髂腹股溝神經(jīng)及髂腹下神經(jīng),周邊注藥麻醉;最后麻醉生殖股神經(jīng)(為減輕局麻藥不良反應,延長藥效,可在麻藥中加入幾滴0.1%腎上腺素)。上述阻滯持續(xù)時間大約為1.5~2 h[9-11]。
1.2.3 手術方式:手術切口及疝囊暴露等同傳統(tǒng)手術方法,重點在于盡可能分離第一間隙,將疝囊游離至高位并回納。聚丙烯雙層補片的下層放置于腹膜前間隙,展平,下緣蓋住股管上口,上緣蓋住海氏三角及內環(huán);上層補片置于腹外斜肌下間隙,與恥骨結節(jié)、腹橫肌腱弓等周圍結構牢固固定;逐層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重建外環(huán))、皮下組織及皮膚[12-13]。術后所有患者常規(guī)給予霧化吸入、營養(yǎng)補液、保護胃黏膜等支持治療。
1.3 結果 所有患者術中麻醉效果良好,手術過程操作順利,手術時間0.5~1.5 h,平均1 h;術后 6~12 h可下床活動;3例出現(xiàn)術后低熱,經(jīng)冰敷、酒精擦浴等對癥處理后體溫恢復正常;1例出現(xiàn)陰囊血腫,經(jīng)穿刺抽液后治愈;住院時間 6~12 d,切口均甲級愈合。隨訪6個月,均無復發(fā)。
2.1 術前護理
2.1.1 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在術前戒煙、戒酒2周以降低手術風險;評估患者的飲食、營養(yǎng)等一般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使患者在最佳狀態(tài)施行手術;提前指導患者習慣床上大小便;積極行常規(guī)術前檢查,排除手術禁忌證;目前循證護理學認為,術前30 min備皮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概率,備皮過程中要求手法輕柔,避免劃傷皮膚[14-15]。
2.1.2 心理護理:對于手術而言,患者普遍存在術前恐懼、緊張等心理現(xiàn)象,這時作為醫(yī)務工作者特別是護理人員應充分做好講解、安慰工作。筆者于2008年在科室內試行了“患者互動小組”活動,并取得了較好效果:采用幻燈講解有關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相關知識,植入材料的特點與安全性,手術的方法與可靠性;術后患者及其家屬現(xiàn)身說教,向新入院患者講解親身體會;護理人員既要詳細解答患者的提問,排除其擔憂與顧慮,又要耐心傾聽患者訴說,滿足其提出的要求,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
2.2 術后護理
2.2.1 一般護理:嚴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老年及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告知管床醫(yī)生,給予對癥處理;由于手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此時患者的生理需要變得尤為突出,除了保持病室清潔、安靜外,護理人員的安慰與關懷十分重要,增加巡視病房的次數(shù),耐心聽取患者的訴求,并盡我所能加以滿足[16];術后進食應給予營養(yǎng)豐富且易消化食物,并適當增加粗纖維食物的攝入。
2.2.2 切口護理:術后切口處覆蓋清潔紗布并以腹帶加壓包扎,以防切口出血,如發(fā)現(xiàn)滲出打濕紗布,及時給予清潔換藥;男性患者注意觀察有無陰囊水腫、積液或血腫,對于疝囊較大的患者,可視情況用毛巾托起陰囊;應告知患者盡量避免做打噴嚏、用力排便等動作,囑患者多飲水;對于大便困難的患者,必要時應用通便藥物,避免用力大便引起腹壓增高導致切口裂開[17];另外,還應觀察切口是否發(fā)生感染。
2.2.3 疼痛的護理:術后麻醉作用消失后,一般會出現(xiàn)切口疼痛,其性質及程度因個體差異而不同,多與個體痛閾和耐受疼痛的意志有關。對于減輕術后切口疼痛,安靜的病房環(huán)境十分重要[18]。其次護理人員應認真聽取患者陳述的疼痛部位及程度,與患者耐心交談,告知術后疼痛的原因、常用處理方法以及應用止痛藥物的利弊,對于痛閾低,對疼痛耐受差的患者可適當給予鎮(zhèn)痛藥物[19]。
2.2.4 早期下床活動:術后6 h麻醉反應過后患者如無異常,應鼓勵其下床活動,這樣既可減輕術后不適感,又降低術后腸粘連的發(fā)生概率,利于疾病恢復[20];術后3 d一般可恢復日常生活,但應以臥床休息為主,仍要避免增加腹壓的動作,活動時盡量保持腰背部挺直,這樣有利于補片的展平和減輕腹部肌肉負擔,減輕術區(qū)疼痛?;颊呦麓不顒忧皯獙㈦p腿事先移到床下再坐起,或者由護理人員協(xié)助坐起,再下床活動?;顒恿恳圆桓械狡跒橐?。此時護理人員在鼓勵患者克服懼怕疼痛心理的同時,向其交代早期下床活動的意義,取得患者配合,做好術后早期下床活動。
腹內壓增高是引起腹股溝疝的主要病因,避免腹內壓增加,可有效防止腹股溝疝復發(fā)。做好健康宣教,能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避免疾病的復發(fā)。囑患者術后6個月內不參加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避免負重及持久站立;針對合并有持續(xù)腹內高壓因素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其原發(fā)疾病;同時指導患者多吃粗纖維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預防便秘;積極防治呼吸系統(tǒng)疾病,防止因劇烈咳嗽產(chǎn)生的瞬時腹內高壓而引起腹股溝疝復發(fā)。術后1、3 個月門診復查,必要時隨診[21-22]。
總之,無張力疝修補術因其具有不增加周圍組織張力、操作簡單、創(chuàng)傷小、愈合快,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影響小等諸多優(yōu)點而受到國內外臨床工作者的廣泛青睞,已基本取代了腹股溝疝傳統(tǒng)修補術式;局麻操作術前準備要求簡單,術中、術后對患者影響較小,且術后恢復快,減輕了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的工作量。但護理人員應掌握該手術同傳統(tǒng)術式的護理差異,針對患者不同的個體差異,全面積極做好術前與術后的各項護理工作,并指導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在協(xié)同臨床醫(yī)生診治腹股溝疝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高質量的臨床護理工作對于確保手術的安全實施和患者的遠期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 馬頌章.疝和腹壁外科的現(xiàn)狀及進展[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3,10(1):1-3.
[2] Lichtenstein I L,Shulman A G,Amid P K,et al.The tension-free hernioplasty[J].Am J Surg,1989,157(2):188-193.
[3] 梁存河,王宇,譚嗣偉,等.開放式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1136例臨床分析[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1(3):398-401.
[4] Beltran M A,Cruces K S.Outcomes of Lichtenstein hernioplasty for primary and recurrent inguinal hernia[J].World J Surg,2006,30(12):2281-2287.
[5] 高海靜.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tǒng)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比較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51-52.
[6] 吳肇漢.無張力疝修補術-疝修補手術的新趨勢[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65.
[7] 王明剛,陳杰,申英末,等.非編織補片和編織補片在腹腔鏡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應用的對比研究[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2(3):401-403.
[8] 王明剛,陳杰,劉素君,等.局部神經(jīng)阻滯麻醉在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無張力修補術中的應用[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29(6):770-772.
[9] 李福年,周榮祥,李楊,等.腹壁與疝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5.
[10] Kehlet H,Aasvang E.Groin hernia repair:anesthesia[J].World J Surg,2005,29(8):1058-1061.
[11] 陳杰,那冬鳴,申英末,等.局部神經(jīng)阻滯麻醉在腹股溝無張力疝修補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5,21(2):38-39.
[12] 李紹杰,唐健雄,陳革,等.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4438例報告[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6):459-461.
[13] 夏菁,陳堅,張彬.腹膜前無張力修補術修補腹股溝疝228 例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2,18(2):3-4.
[14] 湯娟,蔣明.循證護理在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95-96.
[15] 董小琴,俞利華,徐新華.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術前及術后護理[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8):1422.
[16] 朱麗霞,高鳳莉,羅虹輝,等.舒適狀況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5):57-59.
[17] 姬潤刁,馬靜.腹股溝斜疝無張力修補術60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2,18(5):127.
[18] 繆巖,李海榮.疝環(huán)充填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圍術期護理[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3):110-111.
[19] 李海霞.腹部手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7):231-232.
[20] 張斯奕,劉學英.循證護理在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2):210-211.
[21] 葉科富,曹翠芳.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657例術后并發(fā)癥原因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41(3):225-227.
[22] 郭軍芳.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1,5(2):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