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鵬
(甘肅政法學院, 蘭州730070)
所謂詞的理據(jù)性是指:詞語的詞義與其的表達形式之間存在著某種特定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通常,可以從這些詞的表達形式中推斷出該詞語的意義。詞匯的形態(tài)理據(jù)性對比研究屬于詞匯的形態(tài)學對比研究范疇。詞的理據(jù)性主要可分為四類,即:語音理據(jù)、語義理據(jù)、文字理據(jù)、形態(tài)理據(jù)。其中:詞的語音理據(jù)主要表現(xiàn)在詞的語音形式與其詞義上的聯(lián)系,而具有語音理據(jù)性的詞稱為擬聲詞;詞的語義理據(jù)是通過借助于詞的基本語義(有時還需要借助詞的背景知識)的直接引申、比喻引申或提喻引申而取得的;詞的文字理據(jù)性主要表現(xiàn)為詞的文字書寫形式與詞義之間的聯(lián)系。語言的文字書寫形式主要有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兩種,可以依據(jù)一個詞的文字書寫形式推斷出該詞的詞義。詞的形態(tài)理據(jù)是指一個詞的意義可以通過對該詞的形態(tài)構成進行分析而獲得,派生詞或復合詞等是具有形態(tài)理據(jù)的詞典型代表。
英文中形態(tài)理據(jù)詞的形態(tài)構成方法多種多樣,常見的主要有:派生法,在詞根上加詞綴構成一個新詞;轉(zhuǎn)化法,不改變詞形只在詞性或含義上變成一個新詞;復合法,兩個或以上的詞素合成一個新詞;縮略法,首字母縮略。漢語形態(tài)理據(jù)詞的形態(tài)構成方法有:派生法、復合法、縮略法、重疊法、外來詞等等。本文重點從下列三方面進行英漢形態(tài)理據(jù)詞的形態(tài)構成對比分析:一是英漢共有的形態(tài)理據(jù)詞的構成方法對比,例如,派生法、復合法、縮略法;二是英語中特有的形態(tài)構成方法,轉(zhuǎn)化法、拼綴法;三是漢語中特有的形態(tài)構成方法,重疊法。
派生法通過在詞根的前面或后面加上前綴或后綴,從而構成一個與原單詞意義相近或截然相反的新詞。加綴派生法的對比主要是在詞綴基礎上的對比,按其位置,英語詞綴可分前綴、中綴、后綴。漢語詞綴則只有前綴、后綴兩種;按詞綴語法功能分類,英語的詞綴可分為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副詞性等詞綴。英語中派生詞綴通常具有改變詞義和表示詞類兩種作用。其中,前綴通常起到改變詞義的作用,而后綴起改變詞性的作用。漢語中則分名詞性、動詞性、形容詞性等詞綴。從英漢兩種語言總的形態(tài)特征來說,英語是形態(tài)語言,其詞匯由詞根和詞綴并合,由此導致詞綴非常豐富;而與之相反,漢語的詞綴在數(shù)量上、應用范圍上遠不及英語豐富、廣泛。《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版)中明確標注的前綴有:“老、阿”,后綴:“子、兒、頭、家、生、化”,與英語中的詞綴數(shù)量相比較明顯很少。漢語中這些虛化程度高、位置比較固定且構詞能力強的語素,被認為是“真正的詞綴”。本文余下部分將著重就英漢語言中用來表示人的名詞性后綴進行比較分析。
1 英語中表示人的后綴
表示某種職業(yè):“-eer”、“-er”。例如:engineer(工程師)、auctioneer(拍賣商);banker(銀行家)、clothier(裁縫)、songster(歌手)、lawyer(律師);表示某種職務:“-ary”、“-ate”。例如:secretary(書記)、missionary(教士)、delegate(代表)、magistrate(地方行政長官);表示某種動作的人:“-or”。例如:speculator(投機者)、inventor(發(fā)明家)、donor(施主)、author(作者)、doctor(醫(yī)生);表示來自某地方的人:“-er”、“-ese”,“-ian”。例如:Londoner(倫敦人)、villager(鄉(xiāng)下人)、foreigner(外國人)、Chinese(中國人)、Japanese(日本人)、Cantonese(廣東人)、Venetian(威尼斯人)、Parisian(巴黎人);表示信奉或信仰某種主義者的含義:“-an”、“-ist”。例如:republican(共和主義者)、Christian(基督教徒)、humanitarian(人道主義者)、mohammedan(回教徒)、vegetarian(素食主義者)、Marxist(馬克思主義者)、Communist(共產(chǎn)主義者)、Darwinist(達爾文主義者)。
2 漢語中表示人的名詞后綴
表示從事某種職業(yè)或具有某種職務、學位的人。“師”:教師、律師、工程師、醫(yī)師;“夫”:農(nóng)夫、車夫、轎夫、大夫;“士”:護士、戰(zhàn)士、進士、博士;“家”:醫(yī)學家、科學家、畫家、鋼琴家、藝術家;表示親屬等稱謂。例如,“子”:老子、兒子、孫子、妻子、嫂子;“父”:伯父、姑父、姨夫、叔父;表示一般意義的人。例如,“員”:傷員、學員、雇員、職員;“漢”:好漢、硬漢、懶漢、門外漢;“迷”:戲迷、影迷、歌迷、球迷;“者”:讀者、長者、作者、筆者、幸存者。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關于復合詞的定義:“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或不同詞性的獨立詞按照一定排列順序結合在一起構成的新詞”。
一般來說,英語復合詞的構詞體系,按其詞類不同,分為復合名詞(townspeople,handbook,driveway)、復合形容詞(weak-h(huán)eaded,heart-broken,warm-h(huán)earted)、復合動詞(to outline,to spotlight,to nickname)、復合副詞(nevertheless,moreover)、英文中還有復合代詞,相當于漢語中的復合名詞或名詞詞組,如:somebody(某人)、everything(凡事)、anything(任何事)。此外,英語還有復合介詞,相當于漢語的短語,如inside(在…內(nèi))、outside(在…外)。
漢語中,復合詞的構詞順序主要受因果關系以及句法結構關系等的制約,因此依據(jù)所構成的復合詞內(nèi)部的語素之間關系,可分為:主謂式(如:日出、段落)、動賓式(如:吊橋、節(jié)育、管家)、動補式(如:起飛、爆發(fā))、并列式(如:車輛、馬匹、途徑、杠桿)、偏正式(如:城市居民、溫度計、鋼琴鍵)。
縮略詞就是把詞或詞組縮短,但不增減意義也不改變詞義。
1 英語的縮略詞
英語中有兩種十分活躍的縮略方法:首字母拼音法和截成法。
首字母縮略詞(acronym)是由構成一個名稱的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合成的,這種構詞法主要用于組織、專業(yè)用語、頭銜等名詞。例如: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歐洲經(jīng)濟共同體),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zhí)行官),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貿(mào)易組織)。
截成法(clipping)在非正式英語中有時會把某些多音節(jié)詞縮小成一個音節(jié),從而產(chǎn)生截成詞。例如:ad=advertisement(廣告),TV=television(電視),fridge=refrigerator(冰箱),flu=influenza(流感)。
2 漢語的縮略詞
漢語的縮略詞是把包含若干音節(jié)的詞組縮略成易寫易記的盡可能少的音節(jié)。
漢語里的縮略詞分為雙音節(jié)和三音節(jié)兩類。其中,雙音節(jié)的詞語通過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單音語素(或代表字),然后把它們連接起來,同時除去其余所有的語素構成新詞。例如:科學研究→科研,高等學校→高校,電影評論→影評。三音節(jié)的縮略詞全是名詞,由兩個直接成分構成。其中,一個成份是取自于固定語中某個詞(或詞語)的具有代表性的單音語素(或代表字),另一個成份則包含兩個語素,取自固定語中的一個詞或多個詞。例如: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會,博士學位研究生→博士生,語言文學應用研究所→語用所。
轉(zhuǎn)化法指由一種詞類轉(zhuǎn)化成另一個詞類的方法,即某一個詞由早期原型遷移定型為某一個詞義和詞類,也就是說把一類詞加上零形式轉(zhuǎn)化為另一類詞。例如:the rich、the poor、the sick。通過在這些形容詞前加冠詞the代表一類人或事,轉(zhuǎn)化為名詞。再如:a shoes store,a brick house。名詞用作定語時轉(zhuǎn)化為形容詞。漢語中也存在著名詞用作形容詞的例子,如:她一點也不淑女,這里名詞“淑女”用作形容詞。然而許多學者認為漢語是孤立型語言,詞的語法功能不依賴于詞尾變化的形式。認為漢語中的許多詞是兼有多重類型,因而談不上轉(zhuǎn)化不轉(zhuǎn)化。
拼綴法是指對原有的兩個詞進行剪裁,取舍其中的首部或尾部,然后把它們合成后構成一個新詞。所產(chǎn)生的新詞與原詞組和比較,詞類和詞義均保持不變,而語用風格上可能會有所變化。例如:sitcom=situation+comedy(情景喜劇),motel=motor+hotel(汽車旅館)。
重疊法是漢藏語系中諸語言常見的語法手段之一。所謂重疊法,就是把詞語重疊起來使用。漢語中重疊的使用最為活躍,總的來說可概括為以下幾種類型:XX 型,XYY型,XXY型,XXYY型,XYXZ型。例如:“爺爺”、“滔滔”;“樂呵呵”、“毛茸茸”、“陰森森”;“毛毛雨”、“漂漂亮亮”、“風風光光”、“慌里慌張”、“傻里傻氣”、“忙里忙外”等等。使用重疊詞時,一般會具有一定的情感意義,主要用于使描寫更加生動。此外,疊音詞的使用還有增強音韻節(jié)律和諧的效果。英語中卻很少使用重疊法,因為英語忌諱重復,它使用其他方法來達到與重疊詞相同的效果。常見的辦法是是把一個詞重疊起來,用連字符連成一體,構成新詞。例如:tick-tick,這類詞多為擬聲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從類型上分析屬于綜合語,其特征主要是通過運用形態(tài)上的變化來表達語法關系,注重形合,因此英語的形態(tài)理據(jù)性較強;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屬于分析語,其特征是以語序和虛詞來表達語法關系,注重表意,文字理據(jù)性比較強。多數(shù)語言學家認為英語和漢語是兩種差異較大的語言。本文通過對比分析英漢形態(tài)理據(jù)詞的形態(tài)構成,發(fā)現(xiàn)兩種語言在詞匯的形態(tài)構成上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和規(guī)律。因此,在英語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同時注意英漢形態(tài)理據(jù)詞在形態(tài)構成上的共性與差異,從而加深學習者對目的語的認識、理解及掌握,達到擴大詞匯,促進二語習得的目的。
[1]Ellis,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Press.2000.
[2]何善芬.英漢語言對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陸國強.現(xiàn)代英語詞匯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4]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潘文國.漢英語對比綱要[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6]王力.中國語法理論(《王立文集》第一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7]周薦.漢語詞匯結構論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