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美
(中國海洋大學(xué)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被魯迅評為“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戚而能諧,婉而多諷”。[!]155因為吳敬梓在書中所寫的多是一群對科舉如宗教般虔誠和癡迷的偽君子,但因封建科舉和禮教的毒害已經(jīng)侵入了閨閣之中,所以他的筆下也出現(xiàn)了一些受其荼毒的女性形象。在這眾多女性形象當(dāng)中,作者精心塑造了一位個性鮮明、出淤泥而不染的新女性形象——沈瓊枝。盡管沈瓊枝是一個弱女子,但她要用自己的雙手將命運的枷鎖打破,她要的是自由的生活,是不違心的生活,她在污濁的世俗空氣中給世人帶來了一陣清涼的覺醒。
沈瓊枝在眾多女性形象中有著不同尋常的人生經(jīng)歷,在她和書中其他女性對比的過程中,不禁使人一邊痛惜這些女性的不幸人生,一邊贊嘆沈瓊枝追求新生活的勇氣,從而使這個新女性形象更加獨立鮮明。
沈瓊枝是常州貢生沈大年的女兒,她聽從父親的安排答應(yīng)了宋為富的求親。當(dāng)沈父帶著女兒到了揚州后,原指望等宋家擇吉過門,哪知宋家竟不是把女兒當(dāng)作正室的樣子,便“向女兒瓊枝道:‘我們只說到了這里,權(quán)且住下,等他擇吉過門,怎么這等大模大樣?看來這等光景,竟不是把你當(dāng)作正室了。這頭親事,還是就得就不得?女兒,你也須自己主張?!保?]470就在沈大年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下,沈瓊枝果斷地回答道:“爹爹,你請放心。我家又不曾寫立文書,得他身價,為什么肯去伏低做??!他既如此排場,爹爹若是和他吵鬧起來,倒反被外人議論。我而今一乘轎子,抬到他家里去,看他怎模樣看待我?!保?]470沈瓊枝一出場就給人一種精明干練的印象,她的回答既不莽撞,又顯得有勇有謀。
沈瓊枝不是柔筋脆骨的弱女子,當(dāng)她被抬進(jìn)府下了轎后,并沒有作一般女性的嬌羞態(tài),而是直接來了一通理直氣壯的斥責(zé):“請你家老爺出來!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我且不問他要別的,只叫他把我父親親筆寫的婚書拿出來與我看,我就沒的說了!”[1]471一下子就將鹽商詐婚的無恥行為暴露無遺。本來就膽小懦弱的宋為富加之理虧在先,竟不敢與沈瓊枝當(dāng)面對峙,只好教下人請新娘先進(jìn)房再說。在情況還沒有完全弄清楚的情況下,沈瓊枝以退為進(jìn)暫留府上。當(dāng)?shù)弥螢楦毁I通官府,父親伸冤敗訴后,沈瓊枝并沒有被府中那金碧輝煌的裝飾和鹽商家財萬貫的勢力所迷惑和折服,而是堅決果斷地離開。沈瓊枝的離開并不是哭涕鬧作,苦求鹽商,也不是凈身出戶,而是席卷了屋內(nèi)所有的金銀首飾然后扮作一個小老媽的樣子順利地逃走了。智斗鹽商這一計可謂是干凈利落,大快人心!
擺脫鹽商的沈瓊枝獨自一人逃到了南京,孤身一人在外謀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她并沒有結(jié)交權(quán)貴或者乞食為生,而是刺繡賣文,“毗陵女士沈瓊枝,精工顧繡,寫扇作詩。寓王府塘手帕巷內(nèi)。賜顧者幸認(rèn)‘毗陵沈’招牌便是。”[1]474她憑借自己的才華和雙手生活。她的“這種大膽逃走和不癡迷金錢的精神,不能不說是一種俠義精神”[3]134,所以被評價為“瓊枝,亦豪杰也”[3]135。
在封建等級社會中,所有女性的處境都是一樣的,但是不同女性所擁有的生活卻不盡相同?!度辶滞馐贰分猩颦傊推渌栽谌松缆飞暇褪墙厝徊煌?。
王三小姐是《儒林外史》中結(jié)局最為令人心痛的一個女性形象。她的封建禮教思想根深蒂固,而且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當(dāng)她的丈夫去世后,竟然用自己去陪葬了,更可惡的是這種變態(tài)的殉節(jié)精神還得到了當(dāng)時社會上很多人的贊同和欣賞,尤其是她的父親,也認(rèn)為這是一件青史留名的事,鼓勵女兒去死。與王三小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書中的王太太,她是一個一心想嫁給有錢人的寡婦。在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里,像王太太這樣的人既無才又無德,甚至算得上是一個潑婦,她的生存方式就是依賴金錢和男人,她的生存價值就是奢侈和享受,并以此為傲,“沈媽,你料想也知道我是見過大事的,……我頭上戴著黃豆大珍珠的拖掛,把臉都遮滿了,一邊一個丫頭拿手替我分開了,才露出嘴來吃他的蜜餞茶……”[1]317她就像一條寄生蟲一樣,依賴著男人,腐蝕著自己的靈魂。
王三小姐和王太太在人生道路上分別做出了讓人心痛和不恥的決定,相反沈瓊枝的選擇就讓人可敬了。
當(dāng)沈瓊枝得知自己是給鹽商做妾的時候,并不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妥協(xié)和逆來順受。她沒有依附于男人,沒有把男人當(dāng)成是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的全部。在南京,她憑借著自己的勇氣和力氣生活得光明磊落,盡管這對于一個單薄的女子來說是意想不到的艱難,除了忍受世人的懷疑,還要與惡少們周旋,但她從來沒有想過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封建禮制。同樣是面對金錢,王太太則在金錢的腐敗中醉生夢死,只要能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就如飛蛾撲火般趨之若鶩,根本不管什么是人生價值,而沈瓊枝面對富甲一方的鹽商,面對金碧輝煌的榮華富貴卻沒有一點的動搖和卑躬屈膝,她將獨立人格放在了第一位,就算是金錢,也在人格面前黯然失色。這就是沈瓊枝作為新女性的覺醒,她選擇的是擁有獨立人格的新生活,從而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新的人生之路。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人們崇尚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子可以博通古今,出門將相,無所不為;女子則只能操持家務(wù),生兒育女,即便是名門媛女,父母讓其讀書識字,也只是為了學(xué)些“婦德”而已。沈瓊枝并非如此。
首先,沈父并沒有像魯小姐的父親一樣對沈瓊枝進(jìn)行八股說教,讓女兒學(xué)一些無用的四書五經(jīng),他給女兒的是寬容大方的學(xué)習(xí)生活,目的只是增加女兒的文化修養(yǎng),而不是求得飛黃騰達(dá)。沈父也沒有像傳統(tǒng)的父親一樣,灌輸一些“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落后思想觀念,也沒有視女兒為個人私有財產(chǎn),所以,當(dāng)他覺察到事情不妙的時候,便開始征求女兒的意見。沈瓊枝之所以能夠在眾多女性中不同流俗、特立獨行,父親的影響是很重要的。
此外,沈瓊枝和魯小姐同是有知識有教養(yǎng)的人,但沈瓊枝并沒有對科舉癡迷,沒有沾染半點假儒林的習(xí)氣,她能夠出淤泥而不染,遠(yuǎn)離科舉,潔身自好。這種與魯小姐的鮮明對比也很容易看出她們生活的不同之處。魯小姐幾乎沒有生活的自由和快樂,她的一生是痛苦的,痛苦于女兒身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失望于丈夫的不熱衷功名,最終只能寄托于兒子的科舉考試。沈瓊枝卻憑著自己對自由和美好未來的向往,掙脫束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是處于妾的地位的沈瓊枝和趙氏,卻有著不同的思想和命運。趙氏是作者既諷刺又同情的一個女性,她是素有“中國的吝嗇鬼”之稱的嚴(yán)監(jiān)生的妾,后來扶了正,成了妻子。她作為一個地位低下的妾,受著傳統(tǒng)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所以為了轉(zhuǎn)正當(dāng)上正室,奴顏婢膝,鞍前馬后。她的這種極力認(rèn)同自己妾的身份和努力從妾轉(zhuǎn)正的行為和沈瓊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一個是絞盡腦汁,一個是不屑一顧。沈瓊枝在得知自己被騙之后,以她的修養(yǎng)根本不可能認(rèn)同自己做妾的命運,“為什么肯去伏低做小!”甚至都沒有想過暫時做妾,像趙氏一樣等待時機扶為正室。因為沈瓊枝明白,這種意義的掙扎如同孫悟空在如來佛的手掌心里一樣,無論怎樣努力,都是徒勞,最終都是壓制和束縛,還是活在封建禮教和自己的牢籠之中。
另外,還有一些女性形象,因為受到社會上科舉功名的影響,自己又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就從思想上轉(zhuǎn)化成了要當(dāng)上官太太,夫貴妻榮,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地位?!翱墒悄欠N連士子本身都濁浪其中的科舉功名,一個女子就只能南柯一夢了。”[7]7所以,封建時代的女子好像總是把自己的命運依附在男子的身上,不管是安于命運的魯小姐,還是其他的眾多女性,她們的生命之花好像只為男人而開放,自己則沒有主見,沒有春夏秋冬,于是在被賤賣、被誤解之后便自暴自棄,逆來順受。沈瓊枝卻憑借著自己的力量主宰著自己的命運,她就是自己生活的導(dǎo)演,在她的生活里她要自己做主角。她追求的是個性解放,她獨立美好的人格,沒有被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清規(guī)戒律所吞噬,而是在不斷的斗爭中毅然挺立。沈瓊枝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走出了一條自由獨立之路。
沈瓊枝這個形象之所以刻劃的栩栩如生,不是作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這個人物本身的意外突出,而是有著一定的時代因素,與當(dāng)時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潮流都有著緊密的關(guān)系。其中作者自身的因素也對小說中的人物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沈瓊枝這個女性形象生活在明代中葉,當(dāng)時的社會經(jīng)濟已經(jīng)從多個層面獲得了很大的發(fā)展,社會上對金錢的追求也開始越來越強烈,這在《三言二拍》中有著鮮明的體現(xiàn)。對商人的認(rèn)同和贊美,對一些有著積極思想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也進(jìn)行了充分的展現(xiàn)。
經(jīng)濟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的變化潮流,在女性婚戀觀念上,也出現(xiàn)了違背“從一而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系列傳統(tǒng)禮制規(guī)范的行為,女性也開始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比如《賣油郎獨占花魁》中的莘瑤琴,她不愛慕奉迎那些有錢的花花公子,因為她知道那種浮華的背后是女性地位低下的沉淪。她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人品,是一個能夠給她踏實幸福生活的人,所以她選擇了沒錢沒地位但卻忠厚老實的賣油郎。沈瓊枝和莘瑤琴是很相像的,她們都不貪圖權(quán)勢和金錢,只為追求自己的獨立人格,追求自由平等的愛情和生活,所以杜少卿的一句話就恰如其分地揭示了沈瓊枝的高尚品質(zhì),“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個弱女子,視如土芥,這就可敬的極了!”[1]480也正是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潮流中,沈瓊枝才可以刺繡賣文,做到自己經(jīng)濟獨立。盡管單槍匹馬,卻活得理直氣壯。
孔子曾講“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此后,繼承儒家思想的人都在某種程度上輕視女人,男尊女卑的觀念也成了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思想,尤其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荒謬論斷使得大多數(shù)女性成了男人們的附庸和玩物,更使女性們無法意識到自己奴隸地位的處境,甚至安享其中,悲哀至極。
明代長期以來,女性一直受到大力推行封建禮教的程朱理學(xué)的極力壓制,女性的最高品德也被野蠻地束縛在了其“貞”、“節(jié)”、“烈”的規(guī)范中,這種毫無道理而且慘無人道的要求,理所當(dāng)然地會受到明代中后期進(jìn)步思想家的抗議和譴責(zé)。后來程朱理學(xué)漸趨衰微,陽明心學(xué)便乘勢而起,盡管傳統(tǒng)女性卑微的社會地位依然沒有得到改變,但它提倡個性解放和人格自由的理念卻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人們的思想。到了明代中葉,以李贄為代表的先進(jìn)的思想家意識到了男尊女卑這種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不合理性,他們?yōu)榕源?,尊重女性,主張男女平等,呼吁女性地位的提高?/p>
當(dāng)時的社會思潮總體上就是一種進(jìn)步的趨勢,女性自身的進(jìn)步觀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沈瓊枝就是廣大具有進(jìn)步思想女性的代表,加上她自身比一般女性的修養(yǎng)素質(zhì)高,就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令世人驚奇的獨特之路。不論是智斗鹽商宋為富,怒罵南京城里的惡少,還是不卑不亢地周旋于縣令與公差之間,她都表現(xiàn)了一種庸夫驚疑、達(dá)士快心的鮮明獨特的性格和敢于反抗、向往平等自由的精神。
吳敬梓一生經(jīng)歷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盡管當(dāng)時社會呈現(xiàn)了某種程度的繁榮,但這只不過是即將崩潰的中國封建社會的回光返照,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大廈將傾的事實,正如“吳敬梓的時代,其實正是我國社會即將發(fā)生大變化的前夕?!保?]3在這樣一個朋黨之爭嚴(yán)酷、吏治腐敗、官場黑暗的封建君主統(tǒng)治社會下,吳敬梓遭遇的人生經(jīng)歷不能不影響到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
吳敬梓出身于官宦世家,也可謂富貴名門,但他卻瞧不起金錢,不久就成了一個貧士;他也不計較功名,因為他親自體驗了科舉考試的黑暗,看清了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zhì),從此便像他塑造的人物杜少卿那樣,“鄉(xiāng)試也不應(yīng),科、歲也不考,逍遙自在,做些自己的事。”[1]396因為他厭惡了那種人前人后的卑躬屈膝,所以他遠(yuǎn)走他鄉(xiāng)。身為異鄉(xiāng)客的吳敬梓倍感孤獨,也更加明白了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所以吳敬梓筆下的沈瓊枝不能不說帶有作者自身的影子。沈瓊枝也是滿腹詩書卻只為提高自身修養(yǎng),而不是用來求取功名,哪怕是混跡于科舉的邊緣,和一些急于科舉的官場之人交往,以此來實現(xiàn)自己的富貴之夢。
吳敬梓反對讀死書的學(xué)風(fēng),對當(dāng)時社會上求取功名和追求蠅利之舉嗤之以鼻。所以他筆下的官場黑暗和讀書人的急功近利其實展現(xiàn)的是作者失望的情緒,但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責(zé)任感。他看到了當(dāng)時文化發(fā)展的虛浮和官場的假大空,他對這種現(xiàn)象感到痛心,于是便塑造了一些有個性有新思想的人物形象,例如杜少卿、沈瓊枝,還有冰清玉潔、古道熱腸的四大奇人,他們之所以能夠在社會上不必看人臉色,不必攀龍附鳳,游刃有余,就是因為他們的人格獨立,而人格獨立的背后就是經(jīng)濟的獨立,但是此前無人認(rèn)識到。沈瓊枝正是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苦勞動才能夠獨自一人在遠(yuǎn)方他鄉(xiāng)生存下來而不必委身于權(quán)勢,不必在男人面前低眉順眼,呼來喚去。吳敬梓在黑暗污濁的社會中用理想之士透出了一點光亮,正如黎明前黑暗中的那絲絲光線,盡管微弱,卻期待著曙光的來臨。
沈瓊枝的生活遭遇揭示了古代社會女性地位的不合理,是當(dāng)時社會的一面鏡子。她是一個獨立自主走向社會,憑借自己的才能和勞動自食其力有知識的新女性[3],她的這種追求獨立人格的精神在當(dāng)時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她也是顛覆了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女性的形象,大膽潑辣,敢作敢當(dāng)?!保?]136雖然她的這種行動沒有得到一呼百應(yīng),但是在封建社會下受壓迫的女性心中卻涌動起了這種獨立精神的暗流,有了追求新生活的夢想。
[1]吳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7.
[2]李漢秋.儒林外史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
[3]陳云發(fā).儒林外史—作者對我說[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范芃蕊.帶刺玫瑰,一枝獨秀——儒林外史中沈瓊枝人物形象分析[J].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2007,(1).
[6]陳美林.吳敬梓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7]李勇.從沈瓊枝看婦女個性解放意識的覺醒[J].文史博覽,2006,(2).
[8]徐克謙.中國傳統(tǒng)思想與文化[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