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書遙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对娊?jīng)》中涉及了各種古代各個時期的儀式,王小盾《詩六義原始》認為,詩三百都曾用于儀式,由此提出中國早期的詩歌分類,其實質(zhì)是儀式分類。儀式是由傳統(tǒng)習慣發(fā)展而來的,并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具有典禮形式的行為模式。[1]47
《詩經(jīng)》中儀式的分類有很多種,如:(1)記載祭祀祖先、祭祀神靈、祭祀山川的儀式。上古時期祭祀活動風靡,大雅中有很多祭祀詩,都是以歌頌祖先為主,或者敘述各部落種族間發(fā)展的歷史,還有些贊頌先王功績的,總之都是以歌功頌德為主。在《詩經(jīng)·周頌》中有清廟、維天之命、烈文、昊天有成命、我將、執(zhí)競、思文、絲衣、般等。(2)記載農(nóng)業(yè)中的儀式。周初統(tǒng)治者在一年農(nóng)事活動開始時,都要舉行祈谷、藉田的典禮,祈求上帝給予豐盛的收成,天子親自率領官民到藉田中象征性地耕地,秋豐后,還要舉行報祭禮,答謝神靈恩賜。如《詩經(jīng)·周頌》中有臣工、噫嘻、豐年、載芟、良耜;《詩經(jīng)·小雅》中有信南山、甫田、大田等。(3)宴飲中的儀式。這類篇目主要是以君臣、親朋好友歡聚的宴享為主,集中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如《詩經(jīng)·小雅》中有鹿鳴、常棣、伐木、魚麗、南有嘉魚、寥蕭、湛露、楚茨、彤弓、桑扈、魚藻、賓之初筵、瓠葉;《詩經(jīng)·大雅》中有行葦、既醉;《詩經(jīng)·周頌》中有絲衣等。(4)占卜儀式。有卜婚、卜宅、占夢的等。如《詩經(jīng)·衛(wèi)風》中有氓,《詩經(jīng)·鄘風》中有定之方中,《詩經(jīng)·小雅》中有斯干等。(5)行狩打獵中的儀式?!对娊?jīng)·小雅》中有車攻、吉日等。(6)婚喪嫁娶中的儀式。如《詩經(jīng)·小雅》中有鴛鴦、車舝等。(7)對君主頌揚的儀式。如《詩經(jīng)·大雅》中有棫樸、旱麓、思齊、下武、文王有聲、假樂、浻酌、卷阿;《詩經(jīng)·小雅》中有天保、南山有臺等。(8)賞賜諸侯的儀式。如《詩經(jīng)·小雅》中有采菽等。(9)宮室落成的儀式。如《詩經(jīng)·大雅》中有靈臺等。
本文主要討論《詩經(jīng)》中的燕饗儀式。我國古代的許多禮儀都包含著對神靈的崇拜,這源于古代人民恐懼大自然的力量,他們無法掌控自然界,于是就假想種種超自然的神靈在操縱人類社會以及自然界的變化,同時想辦法舉行各種儀式來祭祀這些神靈,以此達到與神靈交流并祈求神靈降福于人類的目的。[2]67就如原始文化中的燕饗,起源于先民們收獲獵物后的歡聚收獲是依靠老天的,歡聚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敬天。到了商周時代,燕饗禮俗逐漸演變,可以分為燕禮、饗禮、鄉(xiāng)飲酒禮三種形式。燕饗詩是直接反映饗禮、燕禮等儀式的詩,故稱為禮儀詩或宴飲詩。稱為“燕饗”有其樂融融,溫馨詩意,充滿親情的氛圍。燕饗詩包括禮儀詩和宴飲詩。如:
吉禮——用于祭天祭祖的禮儀;
兇禮——用于喪葬的禮儀;
軍禮——用于軍事的禮儀;
賓禮——用于朝聘會盟的禮儀;
嘉禮——用于融合人際關系、溝通感情、聯(lián)絡友誼,內(nèi)容比較復雜,包括婚禮、冠禮、饗燕、立儲等等禮儀;
饗禮——周天子在太廟舉行的一種象征性的宴會;
燕禮——天子、諸侯與自己的臣下共飲歡宴,或款待嘉賓的宴會;
鄉(xiāng)飲酒禮——諸侯鄉(xiāng)大夫(周代官名,掌鄉(xiāng)之政教禁令)的宴飲之禮;
私飲酒禮——天子、貴族宴請同族兄弟、親朋好友的宴會
以君子群臣、親朋好友歡聚宴享為主要內(nèi)容的燕饗詩,充分地反映了上層社會的歡樂和諧。如《詩經(jīng)·小雅》中的鹿鳴篇就是天子宴享群臣的詩,后來也用于貴族宴會賓客。詩文如下: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首詩是小雅的首篇,描寫賓主宴飲之樂。詩之主人宴客,客對主人加以忠告,主人表示感激,詠之于詩,饗之以酒。首章贊美嘉賓送禮品、獻忠言,意態(tài)真摯?!斑线下锅Q”有福祿長久之祝,“食野之蘋”含有食物廣多之意,“我有嘉賓”之時則奏樂獻禮,熱鬧非凡。不落俗套,嘉賓之來非徒為酒食,而有美言相告。所謂君子愛人以德,客人對主人的愛護,是指示他向大路行,也就是不走旁門左道。二章首句描述嘉賓發(fā)揮了他的“德音孔昭”,說話精妙,人民見他不敢輕佻。“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點了宴賓之旨,而又不是徒為酒食。三章“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延續(xù)“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這樣的樂趣,賓主盡興,而詩味則無有已時。
在這樣熱鬧祥和的宴飲聚會中,群臣們稱贊周王,同時進諫各類良好的政策。周代上層社會里有很多這樣的宴飲,燕饗儀式就是這種社會生活的真實反映。周代以農(nóng)業(yè)宗法制為主,各宗族之間友好和睦的關系是維持社會安定的重要紐帶。周代的國君、諸侯等都是同姓姻親,周代統(tǒng)治者十分重視血緣親族關系,利用這種姻親關系來加強統(tǒng)治。燕饗除了享樂之外,主要是帶有政治目的的。“禮”在周代包括了道德倫理的規(guī)定、社會生活的儀式,還包括了國家政治制度、法令,燕饗禮在周代意義特殊,周王將它作為親族和睦、鞏固政治的手段。燕饗詩的政治價值是勸誡臣民遵循燕饗的禮儀,從而達到聯(lián)絡感情、鞏固政治的目的。在宴飲儀式中,發(fā)揮作用的是親親之道、宗法之義,體現(xiàn)了“禮”的規(guī)范和人的社會道德風范。燕饗詩贊美的是守禮有序、君臣和睦的社會關系,而對不能根據(jù)儀禮自制、酗酒敗壞道德的宴飲,持否定態(tài)度。
記錄燕饗儀式的詩不僅具有政治價值、歷史價值,并且還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這些詩真實地展現(xiàn)了燕饗儀式的場面,表現(xiàn)出了燕饗儀式中和諧融洽、明快祥和的氣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審美風格。有直接描寫筵席之間觥籌交錯、歌舞升平的場面,巧妙地借助寓意豐富的自然物象來渲染烘托熱烈的氣氛。如《賓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宴飲中的一幅幅畫面,這些貴族在宴會開始時還能謹守禮儀,等到酒酣耳熱之際便逐漸放肆,到了大醉之后更是手舞足蹈,一副潑皮無賴的樣子。而《常棣》則用花的繁茂來烘托眾多兄弟歡聚一堂的喜悅和睦?!锻穭t描寫了出于政治性目的的天子在太廟宴請群臣的賓客之禮,等等。
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呈現(xiàn)出一種很穩(wěn)定的社會結構關系,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古代社會和與其相適應的傳統(tǒng)文化長期處于“禮”的范式之中[3],記錄燕饗儀式的詩是周代禮樂文化的產(chǎn)物,并成了周代禮樂文化的組成部分,這樣看來,可以說《詩經(jīng)》是周代禮樂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這些詩以文學的形式,展現(xiàn)了周代禮樂文化的不同側面。除了祭祀、燕饗等詩中反映的周代禮樂興盛,其它詩作中,也充滿了禮樂文化的精神。我們窺一斑以見全豹。儀式是“傳統(tǒng)的貯存器”,被人類學家當做“觀察人類情緒、情感以及經(jīng)驗意義的工具”和閱讀、詮釋社會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对娊?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在它之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沒有結集下來,它們主要是口頭創(chuàng)作、口頭流傳,從藝術的發(fā)展邏輯來說,《詩經(jīng)》受到口頭傳統(tǒng)的影響。[4]17先民用文字記錄下儀式之后,通過口頭流傳逐漸形成了文字文本,體現(xiàn)在《詩經(jīng)》之中,反映了儀式是文學起源的一種形式。
[1]巴莫曲布嫫.史詩傳統(tǒng)的田野研究:以諾蘇彝族史詩“勒俄”為個案[D].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3.
[2]荊云波.中國古代禮儀與“神話歷史”[J].中國文學人類學研究會通訊,2009(4).
[3]丁鼎.“禮”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模式[J].齊魯學刊,2007(4).
[4]黃松毅.儀式與歌詩:詩經(jīng)·大雅研究[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