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曉峰
(江蘇省無錫立信中等專業(yè)學校 江蘇·無錫)
五年制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高職《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熟練應用《成本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對企業(yè)產品生產成本進行核算和處理,具備從事產品成本核算的職業(yè)素質和實踐技能。該課程的特點有:
(一)關聯(lián)性。成本會計是以成本為對象的專業(yè)會計,該課程綜合了成本會計工作規(guī)律的理論知識,有完整的會計理論體系,教材內容是按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編排順序,主要包括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制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等內容,這些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關聯(lián)性強。在實際教學中,前面知識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了后面產品成本的計算。
(二)復雜性。成本會計中涉及許多計算或分配方法,如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制造費用的分配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方法,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三種,其中分批法又分為—般分批法和簡化的分批法,分步法又分為逐步結轉分步法和平行結轉分步法。每種方法都有一系列的計算公式,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混淆。同時,各種費用的分配和各種成本的計算分別是在費用分配表和成本計算單中進行的。如原材料費用分配表、工資費用分配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制造費用分配表、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分配表等。整個成本計算程序繁瑣復雜,圖表多且表與表之間關系密切。
(三)實踐性。成本會計是一門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操作性極強的課程。所以,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成本會計專業(yè)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夠根據企業(yè)具體情況熟練運用所學知識正確核算產品成本、編制與分析成本報表,及時為企業(yè)內部管理提供可靠的成本資料;另一方面必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重視多種實踐性教學形式與手段在成本會計教學中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從業(yè)水平,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積極的創(chuàng)新精神,為將來立足社會做好準備。
(一)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結合五年制高職《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要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yè)的一門主干課程,學生要學好本課程,不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會計知識,而且需要了解企業(yè)一般的生產流程。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體現(xiàn)在教材內容上,教師教授的知識也很有限,不能同時展現(xiàn)本課程所需要的各種知識。但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進行不同專業(yè)知識的比較,同時可以通過圖表的形式來展現(xiàn)企業(yè)的基本生產流程,更好地使學生理解產品成本核算的程序以及解決成本會計學習中的相關問題,更好地使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除此之外,學生平時的練習作業(yè)等,我們還可以借助于實物投影儀直觀地展示出來,以此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2、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并不等同于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知識的特點,較好地結合兩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簡單基礎的內容只需要通過一種教學手段來反映,重點和難點的內容不僅要反映在課件上,同時也要用板書的形式講解,尤其是對具體案例的講解,更要通過板書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操作,這既有助于學生理解也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多媒體教學應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二)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在成本會計教學中,學生經常因為該課程方法多、公式多覺得乏味、枯燥,從而直接導致厭學。信息技術的充分利用,雖然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在授課過程中方法的合理安排也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中,有很多常用的方法,這里列舉比較法和項目教學法。
1、比較法。比較法可以是各種方法名稱上的比較,如定額成本法和定額比例法,相同之處都涉及到定額,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倒擠完工產品成本,后者是通過分配率計算完工成本。也可以是方法內容上的比較,如輔助費用的分配,按輔助車間之間是否分配輔助費用,分配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是輔助車間之間不分配輔助費用的方法,即直接分配法;二是輔助車間之間分配輔助費用的方法,包括交互分配法、計劃分配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第一大類方法計算簡單,易理解,實際應用較廣泛,但分配結果有失公平;第二大類方法中的四種方法,輔助車間之間都需要分配輔助費用,但在具體分配時又不盡相同。又或者是新舊知識的比較,如在學習簡化分批法時,就可由一般分批法引出簡化分批法。比較分配率、分配項目、費用內容、產品成本明細賬以及基本生產成本二級賬的設置。
2、項目教學法?,F(xiàn)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都采用聯(lián)院編寫的教材,均以項目教學法作為主導,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特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特定的教學項目及任務,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而非簡單地接受教師提供的答案。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工作任務的設計。根據工作項目和工作任務的具體目標,師生共同交流討論,設計完成工作任務的方案,制定項目任務的目標、流程和方法;二是實施工作任務。教師根據項目工作方案,引導學生查找和學習相應的理論和技能知識,引導學生相互配合完成特定工作任務;三是評價體系設計。根據工作任務的要求和目標,制定工作成果的評價體系,以利于對項目教學成果的科學評價。
(三)實訓基地的重要性。由于成本會計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工作崗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使學生能盡快地進入角色,應建立能模擬真實工作流程、工作環(huán)境和職能崗位的成本會計模擬實訓室,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分組在會計實訓室中分別循環(huán)扮演會計部門中的不同角色,按會計工作程序進行綜合模擬實訓,使學生畢業(yè)后就能很快勝任成本會計工作。同時,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組織學生參觀企業(yè)的會計工作環(huán)境,實地了解企業(yè)的工藝流程和成本管理特點,讓學生了解成本會計理論和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或者通過傳閱成本核算資料,以增強學生對成本會計核算工作的感性認知。
(四)考核機制的有效性?!冻杀緯嫛纷鳛槲迥曛聘呗殨媽I(yè)的核心課程,歷年來它的考核都是采用統(tǒng)一的閉卷形式,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也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去應試,而不注重自己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也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之一。
成本會計考核方式應采取理論考試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即理論部分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實訓部分實行操作驗收制度。將學生的成本會計課程總成績分解為卷面成績、課堂互動、課后作業(yè)質量、實訓成績等多個部分,力求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操作技能。這樣既符合五年制高職會計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又可以減輕學生考試壓力,使考核評價貫穿于學習的全過程。
[1]左占衛(wèi).對五年制高職會計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
[2]許巧治.關于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沿海企業(yè)與科技,2006.2.
[3]李姍姍.淺議我國大學會計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技術與市場,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