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莉華,張小芹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圖書館,河北 承德 067000)
張玉書(1642—1711年),江蘇丹徒人,順治十八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而踏入仕途。先后歷仕編修、左庶子、充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禮部侍郎等,康熙二十三年,擢任刑部尚書,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成為當朝宰相,康熙五十年扈駕北巡,病逝于熱河(現(xiàn)承德避暑山莊)。張玉書為太平宰相20年,深受康熙皇帝賞識、倚用,知識淵博,治學嚴謹,著有《張文貞集》,其中收藏于清人王錫祺《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的《扈從賜游記》[1]一文,詳細記載了張玉書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扈從康熙皇帝游覽暢春園,然后,北巡來到塞外化育溝行宮、哈喇河行宮及已初具規(guī)模的熱河行宮所見到的景色。此記是我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早的一篇描寫熱河行宮的游記,在清代扈從文人的游記中占有重要地位。
張玉書的《扈從賜游記》一文,以一個文人、大學士的視角記述了他所見到的塞外行宮的結構、布局、自然環(huán)境、建筑物特點等,為研究行宮和避暑山莊前期的歷史提供了自然和人文的資料。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首先,《扈從賜游記》是一篇典型的地學游記,作者較詳細地記載了游覽暢春園及三座塞外行宮時的所見所聞,對我們今天研究清代行宮,發(fā)展旅游業(y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清朝自太宗時期始,就非常重視巡狩習武活動,曾先后建立了多個狩獵場所,其中熱河木蘭圍場是眾多清代圍場中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滴趸实墼谖黄陂g,曾數(shù)十次到木蘭圍場舉行秋狝活動,人數(shù)眾多,規(guī)模盛大,為解決物資的長途運輸,保證皇帝及王公大臣等的生活需求及住宿休息,故“命發(fā)內府余儲,建立行宮數(shù)宇,以省行營駝載之勞”[2],這樣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開始建塞外行宮,而《扈從賜游記》中所記的三座行宮中,化育溝行宮和哈喇河屯行宮是御道上較早修建的,其中化育溝行宮在乾隆七年被奉旨拆除,哈喇河屯行宮自道光年間奉旨停休后,已逐漸坍塌,現(xiàn)已蕩然無存。熱河行宮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完成主要工程,先后修建了八十多年,最后成為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作者在隨從康熙皇帝游覽這三座行宮時,對游蹤交代得極其清晰,如游哈喇河屯行宮,“從西旁門入,經一大軒,……登山至一佛寺……,出閣經一軒,……度浮橋北行,橋下為灤水,從西來分為支河,引入苑內……。又行至行殿前,面山臨流……。既下,循長堤而行?;刂列械钋埃雀蚨?,至一別殿……。轉至水次,登舟絕灤水而渡伊蘇河水,水中有大洲,上有軒……。自此登舟,復渡至灤水,乃登岸,同諸臣至直廬謝恩。”整個游覽路線交代得清清楚楚,行宮的結構布局也清晰地浮現(xiàn)在我們面前,與此同時,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手法,把行游路線上所見到的景物一一清晰地描繪出來,富有文學色彩。如游化育溝行宮:“從東掖門北行,緣路皆菜畦蔬圃,內地諸蔬悉具,而野花雜卉錯出其間。其北面則灤河之水引入小河,碧波澄澈可以見底,魚名柳根,赤者極多,水至清而魚咸孳生游泳于內,亦一異也。苑內疊石處絕無經營締構之跡,其曲折蜿蜒坡陀高下,皆因任自然輒饒幽勝。山境蔥郁在萬峰環(huán)抱中而地勢又極疏曠,遙矚之則邃如也,平覽之則廓如也,內境實罕有此勝。”這段生動形象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幅美麗的行宮圖,在作者的筆下,化育溝行宮依山傍水,行宮內有菜圃、草木、花卉、小河、游魚、假山、亭臺,景色秀美,富有山林野趣,突出其自然的本色,也體現(xiàn)了康熙以自然為美建造宮苑的審美理念。
其次,介紹了行宮景點的位置、自然環(huán)境、建筑物的特點。張玉書的《扈從賜游記》是最早把在熱河行宮中所見到的景概括為十六景,并用精煉的文筆,十分生動形象地記述了各景點在山莊中的位置,景物的特點。作者游覽熱河行宮時,熱河行宮已修建了近五年,初具規(guī)模,所記載的景點大多集中在湖區(qū)周圍,作者用概括的語言說明了各景點的位置、特點,如“萬壑松風,則入門山崖之殿也”;“梨花伴月,則春月梨花極盛處也”;“鶯囀喬木,則堤畔喬木數(shù)株是也”。但所概括的十六景中沒有包括前文所描寫的延薰山館、水芳巖秀、云帆月舫和濠濮間想四景。這樣來看,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三十六景中已建成二十景左右,這些都為我們研究了解熱河行宮在初建時期的情形提供了原始材料。游記中記載的熱河行宮建設初期一些景點的結構布局、位置,隨著山莊的不斷擴建,位置有的也發(fā)生了變化,如《扈從賜游記》關于曲水荷香的記載:“湖東岸一閘,溫泉從此入。登岸則有荷池,池上有涼殿,殿右有亭,為曲水流觴之地?!边@應該是曲水荷香最早的位置,后據《欽定熱河志》記載:“舊在暖流暄波北,今移于此?!盵3]“此”即指乾隆時期山莊內的北山腳下,現(xiàn)在曲水荷香的位置在文津閣南。又如澄波疊翠,游記中寫的位置是“直行里許至駐蹕之地,正門額曰‘澄波疊翠’”。即它的位置應在如意洲南,現(xiàn)在的位置在如意洲北側澄湖的岸邊,與濠濮間想隔湖相望。游記中還記載了景點命名的緣由,芝徑云堤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二景,連接著湖泊區(qū)的一些景點,游覽至此,康熙說:“此堤形勢有類靈芝?!睆堄駮S后寫道:“蓋長堤縣亙蜿蜒,至中道別出一支,分為三沱,各踞勝境,實與芝相類也?!庇蒙鷦有蜗蟮恼Z言概括了這里景物的狀貌,說明了長堤命名的原因,與芝徑云堤詩序中所說的:“夾水為堤,逶迤曲折,徑分三支,列大小州三,形若芝英,若云朵,復若如意?!被橛∽C。
第三,《扈從賜游記》中保存了熱河行宮修建初期的一些題額與楹聯(lián),是張玉書游覽行宮時耳聞目睹的真實記錄,為行宮前期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資料。游記中記載的題額和楹聯(lián)有兩種情形,一是有題額無楹聯(lián),如在哈喇河屯行宮中,有松鶴清越、寄云涵碧,熱河行宮中有澄波疊翠等。二是既有題額,又有楹聯(lián),如哈喇河屯行宮中,記載了小金山的一幅楹聯(lián):“丹地平陵,霽夕月懸高閣,靈池不鑿,雨時云起澄潭”;題額煙月清真的楹聯(lián):“山林依石瀨,溪谷潤清波。”積翠亭的聯(lián)曰“垂釣有深意,望山多遠情?!睙岷有袑m中題額萬壑松風,聯(lián)曰:“云卷千峰色,泉和萬籟吟。”題額延薰山館楹聯(lián)曰:“云移溪樹侵書幌,風送巖泉潤墨池?!边@些題額與現(xiàn)今保存在避暑山莊中的題額基本相同。有些楹聯(lián)與現(xiàn)在看到的楹聯(lián)不盡相同,如延薰山館在游記中記載的楹聯(lián)是:“云移溪樹侵書幌,風送巖泉潤墨池?!倍裱愚股金^各有康熙、乾隆所寫的楹聯(lián)一幅,康熙的楹聯(lián)是“云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又如游記中云帆月舫的楹聯(lián)是:“疑乘畫櫂來天上,欲掛輕帆入鏡中?!苯駷椤八埔僧嬮√焐?,欲掛輕帆入鏡中?!彼紟r秀是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五景,游記中的楹聯(lián)是“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此聯(lián)今在靜寄山房后的書齋瑩心堂內。游記中蘋香的楹聯(lián)是:“雙澗常流月,千峰自合云?!贝寺?lián)今在鏡水云岑。游記中濠濮間想有二聯(lián),一是“窗間樹色連山凈,戶外風光帶水明?!币皇恰耙办o山氣斂,林疏風露長。”現(xiàn)今只有題額,無聯(lián)。
《扈從賜游記》是我們迄今為止見到的最早的一篇描寫熱河行宮的游記,文中所記的化育溝行宮和哈喇河屯行宮今已不存,熱河行宮也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因此張玉書的這篇游記所記載的行宮的布局、景點的位置及題額與楹聯(lián)就非常珍貴,是我們研究清代口外行宮興建與發(fā)展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行宮的復原、維修及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文獻。
最后作者感慨說道:“宇內山林無此奇勝,宇內園亭無此宏曠”,畫龍點睛,既贊嘆了山莊山林的“奇勝”、園林的“宏曠”乃天下罕見,更指明了山莊的結構布局皆“圣心指點而成”,其營建的原則是“順其自然”,指出營建山莊園林與經營天下同歸一理,實際上避暑山莊與外八廟在后來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康熙在位期間,北巡48次之多。關于康熙北巡的歷史,在清代的史料中均有記載,而我們從游記史料這一特殊的角度出發(fā)進行研究,非常有意義。從張玉書的《扈從賜游記》一文可看出,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游記,里面包含了大量珍貴的歷史、地理、文化信息,可信度較高,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滴醣毖财陂g,大量扈從文人跟隨,留下了許多出行的日記、游記,如高士奇《松亭行紀》、《塞北小鈔》記載了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十二年(1683年)兩次扈從皇帝巡幸塞外的所見所聞;法國人張誠的《張誠日記》、吳錫麟的《熱河小記》、李調元的《出口程記》等也記載了他們扈行時期的所見所聞。尤其是汪灝的 《隨鑾紀恩》內容非常豐富,是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扈從康熙巡幸塞外熱河116天的真實記錄,描寫了一路上所經歷的11處行宮獨特的建筑、自然風景、秋狝大典的壯觀場面、與少數(shù)民族的交往、康熙皇帝的言語行事、所見到的山川景物、民俗風情等。這些日記、游記也是一種重要的文獻類型,內容較豐富,又因為是作者親身經歷,因此寫得都比較具體而生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和印證一些歷史事實。當然由于游記作者的水平不一,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游記中存在著比較隨意和不系統(tǒng)的地方,需要我們結合其他史料進行深入研究。
[1]四庫全書集部七·張文貞集[M].文淵閣影印本.上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和珅,梁國治.欽定熱河志卷四十四·濟爾哈朗圖行宮[M].校點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和珅,梁國治.欽定熱河志卷二十七·曲水荷香[M].校點本.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附:
扈從賜游記
張玉書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初四日,上御暢春園內澹寧居,大學士伊某等以折本請旨畢,上傳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等同進暢春園看花。從澹寧居右至淵鑒齋前,沿河堤上列坐。賜飯畢,諸臣縱觀巖壑,花光水色,互相應帶,園外諸山歷歷環(huán)拱如屏幛。上御船繞淵鑒齋而下,諸臣從岸上隨行,過橋向西北,一路目不給賞。是時,丁香盛開,共數(shù)千樹,遠近爛漫。上登岸,遇名勝處,輒親賜指示,諸臣得見所未見。游畢,回至淵鑒齋前謝恩出。是日,上隨諭諸臣:玉泉山邇日景物正佳,初六日再來游迨。癸酉,上御玉泉山靜明園。諸臣俱集,從園西門入。園在山麓,環(huán)山為界,林木蓊郁,結構精雅,池臺、亭館初無人工雕飾,而因高就下,曲折奇勝,入者幾不辨東西。攀躋而上,山腰諸洞,直至山頂,眺望西山諸勝。上傳諭諸臣俱乘船回,各家人役皆攜襆被先至西直門伺候。諸臣出,至園門外謝恩,皆稱臣等經歷山水勝概,從未得如此耳目開滌,心神怡曠,直天地作成,以貽皇上,蒙恩賜游,實千古未有之幸。上遂登舟,留大船二,一賜親王坐,一令諸臣并載,并差員前往啟閘。沿途稻田、村舍、鳥魚翔泳,宛然江鄉(xiāng)風景,而郊原豐縟氣象又為過之云。
五月十八日,駕幸化育溝行宮,扈從內大臣各給房五間,皆倚山為壁,草木蓊翳,具有幽致。臣初與扈從,亦分給焉。二十三日有旨,命同內大臣、纛章京、一等侍衛(wèi)及翰林官游觀后苑。從東掖門北行,緣路皆菜畦蔬圃,內地諸蔬悉具,而野花雜卉錯出其間。其北面,則灤河之水引入小河,碧波澄澈可以見底,魚名柳根,赤者極多,水至清而魚咸孳生,游泳于內,亦一異也。苑內疊石處絕無經營締構之跡,其曲折蜿蜒坡陀高下,皆因任自然,輒饒幽勝。山境蔥郁在萬峰環(huán)抱中而地勢又極疏曠,遙矚之則邃如也,平覽之則廓如也,內境實罕有此勝。渡河而北為澄鑒亭,又行則為霞標,又左則為四面云山。復過一河則為宛在亭,皆有御題匾額。是日,上御宛在亭,東西座為皇子,亭旁左三間諸滿臣列坐于內,右三間則臣與諸翰林坐焉。賜食四盒,凡十數(shù)器,皆異常膳,又從御前撤賜口外百合一碗,極甘美,乳調雉羹,亦平生所未食。又特賜面食一器,令攜回寓舍,皆珍品也。其音樂則升平雅奏,與外廷迥別。諸臣實賞盡歡,午余方罷。臣與諸翰林同至直廬謝恩。隨又賜金蓮花一瓶,特移種于口外者,鮮妍可愛與五臺所產無異,他省諸山未之見也。
二十四日,駕自化育溝移蹕哈喇河屯,蒙古所謂烏城也,有御制碑文在敕建穹覽寺內。二十七日有旨,命從滿大臣等游觀后苑。從西旁門入,經一大軒,額曰:“松鶴清越。”登山至一佛寺,為慈云大士閣,有藏經在焉,佛像及供器皆與外制者不同。出閣,經一軒,曰:“泉蘿幽映。”度浮橋,北行,橋下為灤水,從西來分為支河,引入苑內,河中魚至多。又行,至行殿前,面山臨流,山石嶙峋聳削,上建二亭,即所謂小金山者。時同翰林諸臣于殿旁選石而坐,賜有蒲席坐墊。少頃,賜食五器,各飽飫畢,度橋登山,內侍導行。上遙望諭曰:“可隨意遍觀,勿拘形跡?!币驓v覽前后二亭。前一亭規(guī)制與金山之留云亭仿佛,聯(lián)云“丹地平陵,霽夕月懸高閣;靈池不鑿,雨時云起澄潭?!笨梢韵胍妱俑拧:笠恍⊥そ^類金山吞海亭,且相望。一大石在河中流,與善財石無別,此小金山所由名也。徘徊久之,江天風景宛然在目,因對諸臣言“不意身在塞外,復游故山,真人生之希遇也?!敝T臣相顧感嘆。既下,循長堤而行,觀金蓮花數(shù)畝,色正黃,彌望奇英煥爛,自壓諸花之上,其他野卉不知名者不可勝紀?;刂列械钋?,內侍導從殿左行,所歷多佳勝。度浮橋而南,至一別殿,額曰:“寄云涵碧?!彼拿娼源购?,曠覽無際,所列異花最盛。轉至水次,登舟,絕灤水而渡伊蘇河水,水中有大洲,上有軒,額曰:“煙月清真”,聯(lián)曰“山林依石瀨,溪谷潤清波?!比ボ帞?shù)十步,有亭曰“積翠”,聯(lián)曰“垂釣有深意,望山多遠情?!蹦嫌行⊥ぴ槐逃瘢源说侵?,復渡至灤水,乃登岸,同諸臣至直廬謝恩。
六月初二日,駕至熱河行宮。十一日有旨,同滿大臣等游觀后苑。由正門入,向東北行,至山崖,有殿三楹,額曰“萬壑松風”,聯(lián)曰:“云卷千峰色,泉和萬籟吟?!睔v石磴數(shù)十層,紆折而下,右有八角亭可垂釣。過橋循長堤行,時上在亭中,顧謂臣等曰:“此堤形勢,有類靈芝?!鄙w長堤縣亙蜿蜒,至中道別出一支,分為三沱,各踞勝境,實與芝相類也。其東則云山罨畫,西則皇子讀書之所。直行里許,至駐蹕之地,正門額曰“澄波疊翠。”門外居中設御榻,眺覽曠遠,千巖萬壑俱在指顧間。入門少西為延薰山館,聯(lián)曰:“云移溪樹侵書幌,風送巖泉潤墨池?!别^后有佛堂。額曰:“水芳巖秀”,聯(lián)云:“自有山川開北極,天然風景勝西湖?!迸杂袠?,額曰:“云帆月舫”,聯(lián)云:“疑乘畫櫂來天上,欲掛輕帆入鏡中。”轉至御座正殿前,群花列植,極多異種,繡球五本,分五色,目中所未見也。對面有臺,曰“一片云”。于是臺上設音樂,滿諸臣坐于東廊,臣攜翰林諸臣坐西廊。小榭內設木榻。既宴,賜食數(shù)器,又特賜御膳野雞羹一器。及午宴罷,群起謝恩出,遂登舟泛湖。湖之極空曠處與西湖仿佛,其清幽澄潔之勝,則西湖不及也。岸有喬木數(shù)株,近侍云:“此皆奉上命所留?!彪S樹筑堤。蒼翠交映,而古干更具屈蟠之勢。舟中遙望勝概,不可殫述,有遠岸縈流極其浩淼者,有巖迥川抱極其明秀者,萬樹攢綠,丹樓如霞,謂之畫境可,謂之詩境亦可。湖東岸一閘,溫泉從此入。登岸則有荷池,池上有涼殿,殿右有亭,為曲水流觴之地,額曰:“蘋香”,聯(lián)云:“雙澗常流月,千峰自合云。”遠近泉聲皆隨地勢曲折疏導而得之。循湖水數(shù)折復至初乘舟處,登岸度橋,由舊道而出。此苑中東北一路勝概也。至二十八日,復奉命再游,則尋西北之勝。從東掖門北行,仍經歷萬壑松風,由長堤至澄波疊翠。時從正門行,直過云帆月舫,循廊下行至一片云處,仍坐西廊,賜食觀樂,復特賜御案羹湯。食畢而起,傳諭荷花盛開可同觀之。登舟過藏舟塢,對坐隔一堤,湖光空明無際,所謂雙湖夾鏡者,于此地見之。湖西蓮甚盛,內有一種色至鮮妍者,從敖漢部落得其種,花與葉俱浮水面,倒影湖中最為奇麗。其他或遠或近,叢生散布,清芬環(huán)匝,真巨觀也。登岸地勢平衍,有田疇有林木,過小橋數(shù)折,沿山趾而行,山巔蒼藤古蘚,不知幾百年物。比至關口,關以外為獅子峪,關踞嶺上,是為西嶺關。關下一軒曰:“濠濮間想”,有二聯(lián),一曰“窗間樹色連山凈,戶外風光帶水明。”一曰“野靜山氣斂,林疏風露長。”坐憩數(shù)刻,真覺別有天地,非人間也。其山后榛子峪、松樹峪,不及往而返。南行,則為龍王廟,又南,則迤邐石徑,雜以叢卉,春月梨花甚繁,稱一時之勝。山行約十數(shù)里,坡陀委折,時斷時續(xù),異境天成?;刂灵L橋、石磯而西北一路,仿佛得一勝概矣。復乘舟指西掖門登岸,偕于岸旁謝恩。所謂十六景者:一曰澄波疊翠,則御座正門也;一曰芝徑云堤,則長堤也;一曰長虹飲練,則長橋也;一曰暖流暄波,則溫泉所從入也;一曰雙湖夾鏡,則兩湖隔堤處也;一曰萬壑松風,則入門山崖之殿也;一曰曲水荷香,則流觴處也;一曰西嶺晨霞,則關口西嶺也;一曰錘峰落照,則遠望苑西一峰也;一曰芳渚臨流,即石磴旁之小亭也;一曰南山積雪,則苑內一帶山也;一曰金蓮映日,則西岸所見金蓮數(shù)畝是也;一曰梨花伴月,則春月梨花極盛處也;一曰鶯囀喬木,則堤畔喬木數(shù)株是也;一曰石磯觀魚,則石磯隨處可垂釣者也;一曰甫田叢樾,則田疇林木極茂盛也。宇內山林無此奇勝,宇內園亭無此宏曠,先后布置皆由圣心指點而成。未成之時,人不知其絕勝,既成之后則皆以為不可易矣。大抵順其自然,行所無事,因地之勢,度土之宜,而以人事區(qū)畫其間,經理天下,無異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