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云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長治 046011)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發(fā)包人和承包人為完成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任務、明確相互間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隨著近年來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深入貫徹執(zhí)行,探討分析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經過嚴格的招投標程序,中標人在拿到中標通知書后,雙方要在30 d內簽訂完施工合同。承包方為了在合同談判中爭取主動權,要積極向發(fā)包方爭取起草合同的權利。起草合同時,要認真研究招標文件、投標答疑等,結合工程實際對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合同工期、質量、安全、工程價款確定與調整、付款、工程變更、驗收與結算、保修、違約等條款逐一確定,力求使雙方的權利義務平衡,具有可操作性,違約條款要對等,詞語表達簡單、確切,避免在履約過程中發(fā)生歧義。
根據GB 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第4.1.2條,4.1.9條規(guī)定,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合同價款應采用固定單價合同方式。合同價款中應明確各自承擔的風險,通過約定使發(fā)、承包雙方之間合理分擔。發(fā)包人不能隨心所欲將所有風險通過招標文件、合同條款強加給承包人,承包人也不應利用在工程技術與項目管理上的優(yōu)勢,濫用不平衡報價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工程,在招投標階段由發(fā)包人委托的招標代理機構或招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承包人依據工程量清單、施工圖紙及承包方自己確定的施工方案進行報價。因此清單工程量的風險應由發(fā)包人承擔,綜合單價的風險由承包人承擔。承包人在施工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管理人員施工經驗等風險應由承包人承擔,屬于完全由承包人承擔的風險,如企業(yè)管理費和利潤;由于目前建筑材料市場波動較大,為了保證工程質量,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材料價格的風險±5%以內由承包人承擔,超過時發(fā)包人應給予調整,此類風險屬于有限度承擔的市場風險;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變化的風險,如規(guī)費、稅金、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人工費等,不應由承包人承擔,發(fā)生時應給予調整,此類風險承包人應完全不承擔。
1)材料價格的調整方法,以投標截止日前28 d的建設工程材料指導價格為基期,當施工當期材料指導價與投標期相比較超過±5%時,超過±5%的部分應進行調整。
2)發(fā)、承包雙方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圖紙做法(或者由設計變更引起的做法)與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描述不一致時,由承包方按照新的項目特征重新確定該項目的綜合單價,并報發(fā)包人確認后再執(zhí)行。
3)因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漏項或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設計變更等,為新增工程量清單項目。合同中已有適用新增項目的綜合單價,執(zhí)行合同中已有的綜合單價;合同中只有類似新增項目的綜合單價,參照類似的綜合單價;合同中沒有適用或類似新增項目的綜合單價,由承包人提出新增項目綜合單價,經發(fā)包人確認后執(zhí)行。
4)因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漏項或者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設計變更等等,造成施工條件、施工方案發(fā)生變更時,由承包人根據措施項目變更情況,提出變更后的措施費價格,經發(fā)包人確認后調整。
5)為了避免雙方在施工過程中對新的綜合單價的確定引起爭議,可在合同條款中約定按當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fā)布的現(xiàn)行定額為計價依據。
6)發(fā)承包雙方可在合同中約定非承包人原因引起的工程量變化的幅度,一般為10%。對于某單項工程量的大幅度增加,如超出合同工期的,承包方可提出材料漲價及人工工資上漲引起的費用增加;大幅度減少的單項工程,承包方可提出因材料已定貨造成的損失賠償。
在合同談判前承包人要有明晰的思路,做好談判的充分準備。由合同管理部門會同企業(yè)各部門共同對合同進行評審,確定合同條款有無遺漏,各條款內容是否具體、明確、切實可行,對發(fā)包方提出的合同條款要一一研究。談判時要明確洽談的主要內容,明確哪些條款可以讓步,做到有的放矢,對于發(fā)包方提出的一些不合理、不公平的條款,承包人一定要以法律為依據說服對方,達到預期的目標;其次在談判過程中雙方都要以“先小人后君子”的姿態(tài)進行談判,把各條款的利弊說明;同時要相互尊重,贏得對方信任。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保證企業(yè)利益最大化,最終簽訂施工合同為目的。
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簽訂后,企業(yè)的合同管理部門要對合同主要條款進行分析研究,分析合同中是否還存在漏洞、風險,并制定風險發(fā)生的預防措施,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在履行施工合同的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分歧和爭議。并將合同任務進行分解,確保工程按合同工期、質量完成。
合同分析完成后,合同管理部門要組織項目部全體人員召開合同交底會,組織學習合同的主要條款,熟悉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各種行為的法律后果,對合同的分析情況進行解釋和說明,使大家形成共識。參與投標階段報價的人員在交底會上還應將投標報價的策略、報價中發(fā)現(xiàn)的清單編制的問題、清單有無明顯的項目特征描述錯誤或清單漏項情況對項目預算人員要著重交底,便于施工期間及時與發(fā)包方簽證索賠。
工程開工后,項目部全體成員要按照合同要求全面、恰當、適時地履行合同義務。合同履行過程中,項目部應對所承包的工程范圍及其質量、進度和成本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跟蹤,如工程范圍是否按要求執(zhí)行,是否有遺漏,建筑材料、構件、制品和設備等的質量以及施工安裝質量是否符合要求,工程進度是否能符合合同規(guī)定的工期要求,工程成本是否有增減等。另外,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工程變更,包括變更的范圍、程序、責任分析、補償要求應作為重點跟蹤的對象。通過對跟蹤的信息匯總,如果發(fā)現(xiàn)存在偏差,項目部應對偏差的原因、責任及趨勢進行分析。根據偏差分析的結果,項目部應該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包括:
1)組織措施,如增加人員投入,調整人員安排,調整工作流程和工作計劃等;
2)技術措施,如變更技術方案,采用新的高效率的施工方案等等;
3)經濟措施,如增加投入,采取經濟激勵措施等;
4)合同措施,如進行合同變更,簽訂附加協(xié)議,采取索賠手段等等。
項目部應每月就以上內容對本項目合同履約情況進行分析,并填寫《合同履約情況月報表》報送至企業(yè)合同管理部門。合同履約情況的分析與處理結果應形成記錄,可以作為處理合同索賠的依據,還可以作為企業(yè)今后承攬類似工程及進行項目管理的依據。企業(yè)合同管理部門要對各項目履約情況進行分析、監(jiān)控管理,采取措施、防范和控制合同風險,保障在履約過程中維護企業(yè)合法權益。
工程索賠對于承包方而言,是在施工合同履行過程中,由于發(fā)包方和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承包方發(fā)生損失后得以補償的途徑。如發(fā)包方未按規(guī)定時間交付施工場地、未提供三通一平、未及時提供工程地質及地下管網線路資料、設計提供的勘察報告與實際地質不符、未及時辦理施工所需證件、未按合同規(guī)定時間供應材料、未按合同規(guī)定時間付款、施工過程中超過規(guī)定的停水停電時間以及由于上述原因導致的工期延誤等情況。承包方在施工過程中要做好施工日志、技術資料等施工記錄,必要時施工過程要留音像資料。當索賠事項發(fā)生后,承包方應積極收集資料,在法定的期限或合同約定的期限內按照索賠程序提交索賠報告,以確保損失的工期或費用得以補償。
工程完工后,承包方要在施工合同規(guī)定的期限內按時報送發(fā)包方竣工結算,明確各專業(yè)結算責任人,根據工程成本情況按專業(yè)分解制定工程結算,確保目標和力爭目標。在核對結算的過程中,要不卑不亢、以理服人,爭取顆粒歸倉。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推行,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不斷學習國內外合同管理的先進經驗,努力提高自身對施工合同管理的理論水平,將清單與合同有機結合,抓住合同實施階段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確保工程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
[1] GB 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S].
[2] 徐月鳳.淺談施工企業(yè)建設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管理[J].企業(yè)管理,2011(3):125,130.
[3] 周 紅.淺談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風險管理[J].建設論壇,2007(9):38-40.
[4] 王秀麗.談工程量清單模式下的施工合同管理[J].山西建筑,2012,38(2):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