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芬
(安徽省工業(yè)工程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我國的民用建筑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呈現(xiàn)越來越高的趨勢,伴隨著這種變化電梯以及自動扶梯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及發(fā)展,而傳統(tǒng)樓梯的使用率就漸漸降低,但是建筑設計人員依然不能忽視樓梯的設計,因為傳統(tǒng)樓梯在建筑中依然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關鍵時刻,傳統(tǒng)樓梯要比電梯以及自動扶梯要安全可靠的多,所以在建筑設計工作中,樓梯依然是設計工作的關鍵點,要把握住樓梯的設計質量,就離不開對樓梯各項數(shù)據(jù)的仔細分析。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樓梯模數(shù)協(xié)調標準》以及相關防火設計規(guī)范中都對我國的民用建筑樓梯的尺寸以及梯段寬度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但是這依然無法避免在建筑工程中,樓梯寬度及尺寸不符合實際要求的情況,因此,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fā)生,建筑設計人員應銘記在《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中的規(guī)定:“日常主要用于建筑交通的樓梯梯段寬度必須根據(jù)建筑特征而定,通常都按單股人流寬度為0.55+(0-0.15)m的人流股數(shù)而定,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低于兩股人流?!?-0.15m代表人流行進身體的擺動幅度,在公共性建筑中樓梯設計中,應盡量取最大值,因此,在對交通用樓梯梯段的寬度設計時,最小值應控制在1.1m,如果是兩股人流,最小值不得低于1.4m,如果建筑類型為公共建筑,需要同時對三股人流進行考慮的話,樓梯寬度應為1.65m-2.10m。
值得一提的是,樓梯梯段寬度是指由墻面到扶手中心線間的距離,而不是墻面到梯段邊緣的距離。
梯段高度是從踏步的邊緣到該梯段頂棚上表面的垂直高度,在通常建筑設計中,極其容易在一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造成梯段高度不足等,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主要因素一般是由于建筑用途較為廣泛,因此,由于各種使用功能的要求不同致使同一層中層高也不同,從而導致樓梯長度不同,梯段凈空以及高度均不相同,這樣就容易在設計時由于混亂,造成實際設計高度不合理的問題。
針對建筑設計中樓梯梯段高度不足的問題,應充分對整架樓梯的各層高度進行合理劃分,自上而下,逐層進行,盡量做到高度規(guī)范,滿足建筑需求。
合理確定梯段坡度直接關系著樓梯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舒適度,而且還影響著建筑的人員疏散性能、上樓效率以及空間節(jié)省力度。一般在人流較為密集、對安全要求較高的建筑比如大型購物廣場等,樓梯坡度都較為平緩,一般控制在30°左右,而在輔助型樓梯的設計中,比如高層住宅建筑的樓梯,相對坡度就可以設計的較陡一些,但是坡度不得超過45°,但是在通常的建筑設計中,許多設計人員往往不注重具體樓梯坡度有多少,而是直接以建筑樓層高度以及踏步常用的寬度及高度等為依據(jù)進行樓梯初步設計,然后再依此設計的模擬使用情況進行細微調整,然后確定最終的樓梯坡度以及踏步尺寸,這樣的設計方法顯然很結合實際,但是在實際設計操作時,一些設計人員往往由于某種原因,將由于設計不完善造成的梯段高度不合理因素作為樓梯坡度及踏步尺寸確定的標準,這樣所設計出的踏步就會由于過大或者過小,導致面積、材料的浪費以及行進不安全等。所設計出的梯段會由于坡度不合適,導致梯段的不協(xié)調以及上下樓的不安全等。
因此在對踏步以及梯段坡度進行設計時,設計者必須按照《建筑設計資料集》中對踏步寬度及高度的規(guī)定,來合理取值,以獲得較為合理的踏步尺寸,從而確定舒適的梯段坡度。踏步寬度以及高度的確定一般選用資料集中下面的公式進行計算:
2r+g=S=600mm
在該式中,r代表踏步的高度,g代表踏步的寬度,600mm是女子、兒童的平均步距,經過實踐證明,這一公式比較科學,而且實際運用起來較為方便,通過對上面公式驗算,我們可以得出較為常用的踏步的尺寸:
常用踏步的寬度/高度:340/130、320/140、300/150、280/160、260/l70 等。
對于樓梯平臺的設計一般包含對樓層平臺設計以及梯段間休息平臺的設計。
梯段休息平臺的設計可根據(jù)建筑功能及形式設計為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可以將樓梯平臺設計為矩形、半圓形或者多邊形等,但是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都必須保證能夠滿足設計規(guī)范的常規(guī)性要求以及建筑功能的特殊要求。
對于休息平臺的設計深度,先說應用最為廣泛的雙跑樓梯,其休息平臺的深度不得超過梯段的寬度,這一點許多設計師都能做到,但是在采用直跑樓梯時,許多設計師就容易在休息平臺深度設計時出現(xiàn)問題了,在此我舉例說明一下,在某工程中,樓梯采用直跑設計,對于休息平臺的深度設計時,設計人員由于考慮不全面,深度僅有50cm左右,這樣的設計,使用者一步都無法正常邁開。鑒于此,設計人員應根據(jù)《建筑設計資料集》對休息平臺的深度進行合理取值,即直跑樓梯休息平臺的深度取值應該是2倍的踏步寬加上一個踏步的高度。
此外,封閉式樓梯以及防煙型樓梯的樓層平臺的深度必須和休息平臺相同,許多的設計方案中,由于某些因素造成的梯段長度不足,因此,造成只能滿足休息平臺上的深度要求,而無法保證樓層平臺的深度,這樣的設計十分不合理,因為在封閉式樓梯或者防煙樓梯中,樓梯間門都向外開啟,因此,當門開啟時,嚴重影響樓梯的疏散效率,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人員應仔細分析,以確保樓梯平臺的深度大于或等于休息平臺深度。
而對于開放式樓梯樓層平臺的深度,國家還缺乏相應的規(guī)范進行規(guī)定,因此,在進行設計時,一些設計師隨意性很大,有些甚至將梯段直接設計到樓層通道的邊緣,即沒有進行樓梯平臺深度設計,這樣是極為不妥的,因為這樣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上樓人流與走廊通行人流相互干擾,針對這種情況,對于開放式樓梯樓層平臺深度最少不得低于一股人流寬度,即50cm。
經過分析,我們得出結論,一般樓梯設計時造成樓梯平臺、休息平臺深度不足的問題的主要因素,是由于樓梯間縱向尺寸設計不合理。如果在對樓梯進行設計前,就將樓梯間的長度以及整架樓梯的縱向布置考慮周全,以及仔細對多種層高各自需要的樓梯間長度進行分析,并取較長的一跑作為整架樓梯的樓梯間長度,就能夠有效的解決休息平臺以及樓層平臺深度不足的問題,而且還能有效處理踏步尺寸不協(xié)調、不合理的問題。
本文簡要對建筑工程樓梯設計中容易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有效的解決措施,但是僅僅注意這些問題還不能進行完善的樓梯設計,因為關于樓梯的設計還有許多較為詳細的方面,因此,相關設計人員要不斷思考,多多學習借鑒,才能保證良好的設計質量。
[1]王祁為.住宅樓梯設計存在問題及修改建議[J].武警學院學報,2011,27(6):34 -36.
[2]黃愛生.淺議建筑樓梯設計分析[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yè),2009,14(22):124 -126.
[3]張一露.民用建筑疏散樓梯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7,10(11):24-26.
[4]胡波,郭洪武,周捷,張亞池,劉毅.現(xiàn)代樓梯設計與創(chuàng)新[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2,18(7):48 -49.
[5]艾思平.多層住宅雙跑樓梯設計中幾個問題的探討和研究[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3(2):71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