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嘗試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究竟會對教育產生什么影響?
雷朝滋:2010年,國家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頒布以后,教育信息化進入系統(tǒng)建設、全面建設階段。信息化對教育產生的影響,很難準確估計,有可能是顛覆性的。比如現在的“幕課”,比有些大學老師講得好,于是有人提出疑問,大學還要不要辦?這起碼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在信息化時代,教育的辦學形態(tài)、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等,都會發(fā)生變化。
2020年,我國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這不僅意味著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支撐,還要用信息化來促進、帶動教育現代化。因此,盡管很難準確預估,但必須對教育信息化予以高度重視,這是時代發(fā)展的潮流。
記者:有人覺得教育信息化就是遠程教學,或是網絡教育,還有人認為教育信息化就是用信息設備教學,比如上課時放幻燈片,這樣理解對嗎?
雷朝滋: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它們僅僅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方面。目前,因為認識和觀念不到位,不少地方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教學往往“兩張皮”,一方面不惜花費重金投入硬件,另一方面收不到好的應用效果,甚至成了只供觀賞的“盆景”。就應用來說,目前不少老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還停留在幻燈片階段,拿電子白板當黑板用,把幻燈片當板書。臺上依舊滿堂灌,臺下學生依舊埋頭記,學習興趣沒提起來,教學效果沒什么改善。
其實,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關鍵是在教與學主戰(zhàn)場的應用。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探索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記者: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怎么用,才能用到點子上?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的一大特點,就是表現手段豐富、多樣,尤其是能將一些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在職業(yè)學校講發(fā)動機,光講原理,學生聽不明白;拿發(fā)動機實物來,把它拆開,發(fā)動機不工作;發(fā)動機工作時,在外面又看不到。有了信息技術中的虛擬仿真手段,就能讓學生“看穿”工作著的發(fā)動機,還容易學懂記住。
這就可以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原來花好幾小時都講不清楚的問題,一下子就讓學生看明白了,非常形象生動。尤其是對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而言,便于學生認知,這不僅是音樂、美術課程的優(yōu)勢,還要首先用到語文、數學等主科課堂教學上。
記者:有了信息技術,傳統(tǒng)的課堂就大不一樣了。
雷朝滋:的確如此。原來的傳統(tǒng)教學就像 “舞臺劇”,老師的口頭表達、肢體語言加上板書;現在的信息化教學就像“大片”,用上聲光電、虛擬仿真、動漫技術等,跟拍電影一樣,知識的呈現手段完全變了,生動、直觀、形象。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一節(jié)課注意力集中15分鐘就不錯了,有了信息化教學,起碼能集中30分鐘,因為學生非常有興趣。信息化教學一定要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
記者:在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上,教育信息化能起到什么作用?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對教育均衡意義重大,通過信息化手段,能促進優(yōu)質資源廣泛共享。有個很典型的例子,在湖北某教學點,老師一個英語單詞也不會說,但他用我們提供的設備和數字教育資源,把英語課開了出來,不僅如此,他還開了美術課、音樂課,這就是信息化的神奇作用。
在邊遠貧困地區(qū),有的教學點甚至只有一個老師。現在有了信息化手段,中心校就可以面向幾個教學點開設同步課堂,這邊上課,那邊教學點的學生跟著聽,還能回答中心校老師的提問,與老師互動。這是解決缺教師、課程開不齊問題的重要手段,也能有效解決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
記者:那是不是把資源拿來,老師就可以“一勞永逸”了?或者說有了“微課程”、“幕課”,老師就可以不存在了?
雷朝滋:信息化無論怎么發(fā)展,都不能代替教師。老師不是資源拿來、課件拿來就完了,而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重新設計教學。比如,發(fā)達地區(qū)的課件拿到欠發(fā)達地區(qū),不一定馬上就能用,因為學生情況不一樣。在這個問題上,老師不是簡單的應用者,而是建設者、創(chuàng)造者。
再比如“微課程”、“幕課”,更多的是解決個性化學習、自學的問題,還不能代替課堂教學。
記者:有人擔心教育信息化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您怎么看?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開發(fā)學生潛力,這是最根本的。實際上,與之相比,提高成績是個低目標。原來教不清楚,現在教清楚了,學明白了,成績怎么能不提高呢?而且比原來成績的含金量還要高,因為這不是硬背下來的。
有人擔心小孩會看亂七八糟的東西。這是個管理問題,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做到,只開放和學習有關的內容。
記者:除了課堂教學,教育信息化還有哪些應用?
雷朝滋:應用非常多,可以說,沒有信息化的支撐,學習型社會就建不起來,只有信息技術,才能讓人們做到隨時隨地、想學就學。比如產學研結合問題,高校、企業(yè)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互通有無,實現對接;比如網絡學習空間的運用,老師在網上備課、講課,校長在網上進行管理,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提交作業(yè)與老師互動,家長不僅能通過網絡空間關注自家孩子,還能和老師進行“網上家訪”……
現階段,教育信息化主要突出應用導向,關鍵是應用,把白板當黑板不行?。∫媒逃畔⒒谓逃母锇l(fā)展,提高教學質量特別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積極研究信息化條件下的教改課改。
(本文轉載自2013年10月24日 《人民日報》,作者:張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