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lián)詞: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
2012年5月8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學代課教師張麗莉在面對疾駛而來的汽車時,奮不顧身地推開學生,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高位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據(jù)她的同事回憶,張麗莉在被送往醫(yī)院的途中,還一直叮囑醫(yī)護人員說:“先救學生?!?/p>
這位年僅29歲的年輕女孩,在千鈞一發(fā)的生死之間,用生命中最本真的善良觸動了很多人內心最為柔軟的一處,也向被圍困在各種負面信息里的中國網(wǎng)民展示了人性的光輝。事后,媒體將張麗莉稱為“最美女教師”。
時隔不到一個月,浙江省杭州市用一座城的溫暖送別了“最美司機”。5月29日,客車司機吳斌被高速公路上突然飛來一個鐵塊擊中。吳斌當場脾臟破裂,但他沒有松開方向盤,而是做了一系列規(guī)范的停車動作,然后拉起手剎,打開雙閃燈,用虛弱的聲音告知乘客安全下車。他用最后的意念保全了車上24條人命,但是他的生命指針卻永遠定格在了48歲。
在楊花漫天的五月,兩個普通人用生命詮釋了人性的偉大,也讓所有中國人重新理解了“最美”的含義。隨后,在網(wǎng)絡上,他們所展現(xiàn)的善念和勇氣被凝結成一個詞——正能量。
“正能量”一詞源自英語的“positive energy”。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正能量和負能量,在正確引導下,正能量可以向周邊人傳遞積極正面的情緒。
在隨后的幾個月內,“正能量”一詞席卷網(wǎng)絡,成為媒體使用的最為頻繁的詞匯之一。拒收盲人乘客車費的天津的哥馬志剛、北京暴雨中執(zhí)勤交警、在及腰的雨水中俯身用手摳取堵在下水井中雜物的清潔工……他們都是“正能量”的最好詮釋。
從網(wǎng)絡到紙媒、從民間到官方,“正能量”這個詞語的傳播速度令人嘆為觀止。被冠以“正能量”之名的,大多是普通人,不是“榜樣”、也不是“英雄”,卻每一次都極為精準地敲打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良知。
在充斥著不信任、猜忌和不安全感等負面情緒的當今社會,他們用自己看似微小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敢于展現(xiàn)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善良和勇氣。
人們愿意回饋這些正能量。張麗莉的康復狀態(tài)仍為人們關注;天津的哥馬志剛收到了下一位乘客的雙倍車費;在暴雨中,私家車主們打著雙閃燈去機場接滯留在京的乘客;崔永元自掏腰包請在“721”特大自然災害中救人的農民工吃飯……傳遞正能量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也許,“正能量”這個詞語不會一直維持它的熱度,但它在人與人之間傳遞的溫度不會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