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滿春
“為民四服務”各有側重,更是一個整體,本質要求就是以最好的態(tài)度、最優(yōu)的質量、最高的效率,給人民群眾一個最滿意的服務。
在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遼寧省緊密結合實際,在全省大力開展“機關轉作風、為民四服務”實踐活動,這是遼寧省深入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是面向全省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是當下最大的民心工程。能不能抓好“為民四服務”,是檢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效的重要標準,是衡量機關作風轉變的試金石。
“為民四服務”,是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根本體現,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和積極主動的擔當,是以群眾需要和滿意為己任的價值取向和服務標準。認真履行職責,立足崗位服務,強調的是履職的基本責任;走進基層群眾,主動上門服務,強調的是履職的熱情態(tài)度;轉變機關職能,優(yōu)化公共服務,強調的是履職的質量要求;深化政務公開,推進陽光服務,強調的是履職的暢通渠道?!盀槊袼姆铡备饔袀戎兀且粋€整體,本質要求就是以最好的態(tài)度、最優(yōu)的質量、最高的效率,給人民群眾一個最滿意的服務。在服務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也沒有“二等公民”。這個服務,是黨的領導、依法治政、人民群眾主人翁地位的高度統一,是解決當下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作出長遠制度安排的有機結合?!盀槊袼姆铡?,唱響了遼寧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好聲音”。
“為民四服務”,讓現代服務理念和規(guī)范的紐帶在陽光下晾曬。一端連著黨的性質和宗旨,連著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另一端連著群眾的需要、意愿,連著群眾的滿意度。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AB崗工作制、責任追究制,深入基層制度、不擾民制度,政務服務體系、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guī)范行政自由裁量權,公示制、聽證制、內外監(jiān)督制度和一把手負責制度等等,這一系列制度,都具有穩(wěn)定性、長期性、系統性和規(guī)范性,是推進機關工作科學化的核心內容,以制度為依托,用機制規(guī)范行為,用透明實現公平,用服務造福群眾,這是“為民四服務”的關鍵。
“為民四服務”,是省委給各級機關,更是群眾給各級機關出的一道考試題。這不是選答題,而是必答題。要求各級機關必須帶著深厚情感和敬畏的心理為群眾服務,與群眾交真心,同群眾講真話,向群眾求真知,對群眾道真相,幫群眾解真難。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動力,以查找問題、差距和不足為切入點,深入開展“四查四看”,即查服務意識,看是否存在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對基層和群眾敷衍塞責,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問題;查履職盡責,看是否存在職責不清、知行不一,工作消極應付、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查辦事效能,看是否存在程序復雜、環(huán)節(jié)繁多,推諉扯皮、辦事效率低下,公開不及時、不到位等問題;查行為規(guī)范,看是否存在利用職權吃拿卡要,拿原則作交易、不給好處不辦事、收了好處亂辦事等問題。要通過“四查四看”,切實轉變作風、轉變職能,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率,拓展服務渠道,妥善解決熱點難點問題,科學作出制度安排,建立和健全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要堅持群眾滿意的標準,給群眾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表達權,讓群眾有發(fā)言權,使群眾的需要、群眾的滿意,真正成為各級機關工作的第一信號、第一標準和第一選擇。各級機關的服務和各項事業(yè),不僅要有金杯和銀杯,更要有群眾的口碑,才能在群眾心中樹立起一座又一座的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