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群眾工作貴在換位思考
王家通舟山市定海區(qū)環(huán)南街道黨工委書記
年齡:48歲
鄉(xiāng)鎮(zhèn)工作年份:7年
簡介:從“片兒警”到派出所所長,20年公安經歷。2006年到街道任職后,在浙江半島船業(yè)重組、濱海國際大廈、舊城改造等重大項目建設中,屢破難關。
我們正在采訪時,一位老人推開王家通辦公室的門,樂呵呵地跟他打招呼。一打聽,這位徐敖其老人原先是街道所屬的定海日用五金廠的職工,企業(yè)改制拍賣后,因為增加退休金的要求,他和廠里的職工一起將街道告上法庭,王家通作為被告出席,與徐敖其對簿公堂,最終法院判決職工們敗訴。雖然官司結束了,可王家通把這些職工的冷暖掛在心頭,他到職工家里走訪,為老人們爭取了每月133元的補貼,大家都打心眼里感謝王書記,經常隔三差五來看他。王家通說:“做好群眾工作貴在換位思考。這些老職工也不容易!問問他們最近情況怎么樣,就像對待自己的長輩一樣!”
2012年年底,舟山秉業(yè)船務公司由于經營不善,有一艘船駛到馬來西亞巴森港沒油了,代理公司不肯給船加油,19名船員被扣留在船上,基本生活無法保障。大年二十九,舟山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王家通臨危領命,與外事辦主任、翻譯一行3人前往馬來西亞。他到現(xiàn)在都不能忘記登上秉業(yè)輪的情景:因為不能離開船只,船員們兩個月沒理發(fā),恐懼、孤獨,甚至有人想跳海自殺。給船員供給食物,逐個談心,買手機充話費,墊付資金找代理公司加油,找律師打官司……歷時33天,他成功處理了這起涉外事件,將19名船員順利帶回國內,并為船員們討回了140多萬元的工資。
(本刊記者王一伊)
余成表一直忘不掉,1993年的一個下午,他接過會計手中的那張報表,盯著集體資產賬戶余額中130.6元的數(shù)字,僵在了那間簡陋的會議室里。
那一天,24歲的余成表正式上任成為泥峙鎮(zhèn)余金村黨支部書記。
余成表上任初期,群眾對村集體的信任降到了冰點。面對大家的質疑,余成表在村民大會上承諾:“我一定會當好這個家?!边@一個承諾,他堅持了20年。
生在海山,長在海山,張寧乾熟悉這里的一山一水,熟悉這里的每一條海塘,他更熟悉海邊那一片片美麗壯觀的紅樹林。
“我的家就在這里,我要為鄉(xiāng)親做事。”在海島工作多年,張寧乾心里有一個夢。那是2003年,作為水利員、鄉(xiāng)親們眼里的“高工”,張寧乾開始規(guī)劃海山的生態(tài)建設和三防預案,種下了海山第一棵紅樹林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