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鷺佳
01
攝影人不需要在照片中裸露身體,但應該坦露內心;攝影人不需要在作品中炫弄技藝,但應該流露真情。攝影創(chuàng)作需要靈感和情感,攝影作品是有溫度和使命感的。而攝影體現的不只是形式,更多地是人生的智慧。因為攝影既是生活的紀實,也是精神的紀實,經典的照片總有一種撼人魂魄的感覺。
毋庸置疑:
攝影人選擇了攝影,也就選擇了記憶。攝影人應該以藝術的名義,用紀實的眼光,用人文的情懷,用獨特的視角,用生活的底色,拍出歲月的痕跡,拍出社會的面貌,拍出時代的精彩,拍出歷史的真相。
記得攝影大師寇德卡曾說:“所謂好照片,就是看了以后就再也忘不了?!逼鋵嵜篮玫挠洃?,才是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財富。
02
每個人生命的記憶都有一條神秘的通道,文學家的記憶通道應該是文字和描述,而攝影人的記憶通道顯然是觀察和拍照。美國作家艾薩克·辛格曾說:“許多年的時光過去了,可我知道時光流向了何處。”其實,攝影是一場人生的經歷,是一場生活的寫真,是一場靈魂的遠征,也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歷史的記憶。
03
人若想要走得遠,必須穿合適的鞋子;而攝影人若想要拍得好,也應該選擇適合的相機,選擇讓自己先感動的題材。觀念的作品是主觀先行,紀實的作品是客觀為主。攝影人切莫用影像編造謊言,用照片表現假象,把照片拍成娛樂版的新聞聯(lián)播。因為當紀實攝影被用來虛構現實時,那呈現出來的內容一定比丑聞更可怕。
04
現在漫山遍野的攝影人,花錢買相機的很多,花心血拍照的很少。其間有些攝影人有夢想,卻沒思想,沒生活,沒視覺。有的人因為有財,相機雖然越換越好,但因為無才,照片是越照越差;有的人因為無財,相機雖然越用越差,但因為有才,作品是越拍越好。其實攝影人拍照要往心里去,而不該只泡在器材中。
05
當下是讀圖的時代,也是影像泛濫的時代。攝影界雖不缺影像的制造人,但缺的是素質高的創(chuàng)造者。記得攝影大師艾略特·厄韋特曾說:“世界上有大量的照片,但是好照片少得可憐?!?據說,2012年全世界就產生大約3700億張照片。風景這邊獨好,可惜早己拍爛。顯然許多攝影人,并不明白——用相機應該去拍些什么?
06
我相信攝影是有德性的,照片是有靈性的;而攝影人應有文化取向、社會取向、人性取向、視覺取向、價值取向、審美取向、品格取向、世道取向。其實生活的過程就是一幅幅圖片,生命的歷程就是一次次展覽。在天堂見,在地獄見,不如在歷史上見。當夢想不能實現,當理想難成現實,那還是讓攝影照進你的人生吧。
07
人生是種取舍的哲理,攝影是項舍取的智慧。其實,攝影不是現實的商標,也不是精神的符號;攝影是觀想的記述,攝影也是生活的方式。當下有的人用相機玩攝影,有的人借攝影玩相機;有的人玩成了攝影家,有的人玩成了器材專家,有的人玩成了影像收藏家,而有的人一不留意,最后玩成了攝影垃圾的制造者。
08
攝影人應該經常看看:自己曾拍過怎樣的照片?策展人應該經?;仡櫍鹤约涸瞥鲞^什么展出展項?批評家應該經常想想:自己曾評判過誰的作品?評委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曾推選過怎樣的獲獎作品?其實,做人要問心無愧,做事也要問心無愧。而攝影界中的名家、評委、策展人、批評家、當權者們,更應該真正做到問心無愧。
09
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人,豈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只要虛榮不要品格?而攝影又怎能重畫質不重內涵,重表象不重意識?其實,思想比金錢更有價值,內容比形式更有意義。真正成熟的人并不是腰纏萬貫的人,而是在精神上能夠自給自足的人。真正的攝影人并不是會用相機的人,而是在視覺上具備獨立思考的人。
10
用藝術的眼光看世界,用人文的精神拍人間。攝影是我思考人生的一種方式,也是我記錄生活的一種形式。用文字來寫意,用影像來紀實。不吃別人的剩飯,也不炒自己的冷飯。將熟視的事物拍出陌生感,把平庸的東西拍出不平凡。經常放空自己,讓靈魂飛一會;其實不斷否定自已的作品,正是不斷肯定自己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