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君
歷史的饋贈
就像每個女人都渴望擁有一支愛馬仕鉑金包一樣,每個男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套如詹姆斯·邦德一樣帥氣的頂級男裝。當提起頂級男裝,大多時候浮現(xiàn)在人們腦海中的,應(yīng)該是意大利的Giorgio Armani和 Ermenegildo Zegna。然而真正的世界頂級男裝的心臟,卻坐落在西倫敦的薩維爾街(Savile Row)。這條短短幾百米的街道兩側(cè)云集了英國乃至全世界最頂尖的裁縫。
在踏上這條街之前,我曾臆想了一幅車水馬龍、精致奢華的景象,而實際卻讓我“大跌眼鏡”:沒有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沒有洛可可式的復(fù)雜裝飾,亦沒有璀璨奪目的燈光陳列,十幾間裁縫店安靜地屹立于淡淡的歷史感建筑中,這種樸素曾在一瞬間讓我錯以為這只是一條普通的倫敦小徑,但不時擦身而過,身著精致套裝的英倫紳士又提醒了我:沒錯,這就是薩維爾街。
薩維爾街建于十八世紀中期,以伯靈頓伯爵三世(Burlington)的妻子桃樂茜·薩維爾(Dorothy Savile)的名字命名。早期的薩維爾街居住著眾多軍官及家屬,隨著英國上流社會對于服裝的重視,慢慢的在薩維爾街及其周邊街區(qū)出現(xiàn)了一些裁縫店。
真正意義上的“薩維爾街奠基人”是亨利·普爾(Henry Poole)。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亨利·普爾繼承了家族產(chǎn)業(yè),并迅速擴張,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選址于薩維爾街15號的裁縫店,開啟了這條定制黃金街的歷史。在此之前,其父親詹姆斯·普爾(James Poole)的設(shè)計已在維多利亞女王統(tǒng)治時期得到皇室的認可。1846年,亨利進一步將店址遷至薩維爾街32號,建立第一家真正意義的高級定制服裝店。鑒于出眾的設(shè)計和精細的剪裁,亨利于1869年被維多利亞王室授予“皇家御用裁縫”的頭銜,并將家族產(chǎn)業(yè)推向頂峰。在薩維爾街15號我找到了這間Henry Poole&Co,透過簡潔卻不失經(jīng)典的櫥窗,我似乎看到了這對父子在工作臺前忙碌的身影和幾百年來上流社會穿梭于此的景象。
歷史賦予薩維爾街神秘的氣質(zhì)與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正是經(jīng)歷了時間的層層打磨才有了《裁縫師》所說的“高貴的時代感”。為了抵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地產(chǎn)危機和九十年代至今的奢侈品牌成衣潮流的沖擊(Giorgio Armani曾批評薩維爾街西裝跟不上潮流,即將成為歷史),為了傳承西裝的意義,英國政府甚至成立了薩維爾街協(xié)會(Savile Row Bespoke Association)來保護這一歷史的饋贈。相信即使面對生存壓力,這一優(yōu)雅的英倫態(tài)度仍會如細水長流般,雋永于歲月長河中。
獨享的奢侈
站在DEGE&SKINNER外,透過櫥窗我就能夠嗅到歷史的味道,三件被陳列的皇家軍裝似乎已經(jīng)成為珍貴的古董,精致地無與倫比。業(yè)務(wù)經(jīng)理Cass Stainton女士告訴我,最右邊的這件曾是女王的“戰(zhàn)袍”,而另外兩件也曾是為皇室貴族特別定制的。
進到店里,每一個角落似乎都在訴說百年來發(fā)生在這件屋子里的故事。斑駁的木地板、褪色的水彩畫、搖擺的老時鐘,它們似乎給時間塑造了一張真實的容顏,讓任何一個顧客在走進這里的一剎那,都對這里裁縫的技藝堅信篤定。第二代家族產(chǎn)業(yè)繼承人William Skinner先生說:“我們不是時尚,我們做的是經(jīng)典。亙古不變的傳統(tǒng)和品位正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也是客人希望從我們的高級定制中所獲得的。我們不會因為潮流而妥協(xié)?!毖哉勚g,我強烈地感受到William先生對DEGE&SKINNER的驕傲之感,制衣在這里似乎不僅僅是剪裁與縫紉,更是一種如苦行僧般對傳統(tǒng)和信念的堅持。而這在當下快時尚的映襯中,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在薩維爾街定制一套西裝花費不菲,并且需要等待三個月至一年不等。或許你會疑問,為什么放著大牌成衣不穿,反而要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來定制一套很多人并不知道的薩維爾西裝。彼得·梅爾(Peter Mayle)也許能幫你解答這個問題。在《有關(guān)品味》中他曾寫道:自從有了一套縫制的西服后,幾年來,他都沒有再定做,頗感不爽。然而隔三差五,這種‘奢華一把的欲望還會重返,叫你欲罷不能,期待著花一個上午的時間,徜徉在各種布料之間。 事實上,一旦你體味過這種使布料和剪裁完美融合的藝術(shù)后,你便不會再懷疑它獨一無二的專屬感。在定制薩維爾西服的客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將你的衣服穿得比你更好看。而這是任何大牌成衣都無法比擬的,被賦予了穿著者生命的卓越品質(zhì)。”William先生也一再強調(diào)每一件定制服裝的唯一性和針對個人的舒適性,這種個性定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穿著者揚長避短。
細節(jié)的靈魂
基本每一家薩維爾裁縫店的工作間都位于自家店面樓下的地下室,DEGE&SKINNER也不例外。進入其中的第一感覺好像是到了時裝發(fā)布會的后臺:混亂卻又井井有條。不像大牌設(shè)計師那樣衣著華麗鋒芒畢露,這里的裁縫大都謙遜溫和又不失幽默詼諧。你可以看到頭發(fā)花白年近古稀的老裁縫,也可以找到初出茅廬略帶稚氣的年輕學(xué)徒,但無論是誰,在工作中都是一臉嚴肅,對待每一個細節(jié)都一絲不茍。Cass女士告訴我最近因為接了一個大客戶的訂單所以格外忙碌,話間一位正在納駁頭的裁縫接了一通電話,第一句就是:“我在忙,有事請給我留言?!蔽蚁胫挥姓嫘臒釔鄄拍苋绱藢W伞?/p>
傳奇的背后總是凝聚著對傳統(tǒng)和文化的尊崇和繼承。在這個機器制造和快時尚充斥的社會中,傳統(tǒng)的西裝制作工藝早已在薩維爾街以外的地方失傳。而屹立在這條街上的裁縫店像是逃逸于繁華都市的大隱者,數(shù)百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對細節(jié)的頑固追求。時至今日,我在工作間看到的工具仍是最傳統(tǒng)的剪刀、尺子、劃粉和熨斗等,機器在這個氛圍中似乎顯得格格不入。在與DEGE&KINNER的裁縫Nina攀談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在這里,品質(zhì)代替了成本,成為第一考量的因素。完整制版需要量取客人全身30~40個部位的尺寸;所用紐扣皆為動物犀角打磨而成,并且要求所有扣眼以手工鎖制;條紋或格子面料注重對格;采用納駁頭工藝,使上衣始終保持自然形態(tài)……而這只是對薩維爾街制衣工藝的管中窺豹,真正的學(xué)徒至少要學(xué)習(xí)五年制衣,三年制褲,要成為大師則要耗其終生,這其中包括了我們所熟悉的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 a c Q u e e n)和保羅·史密斯(P a u l Smith)。相信他們今日在時尚界所取得的成就定與當年在這條街巷的耳濡目染息息相關(guān)。
細節(jié)就是薩維爾街高級定制的靈魂。它歷久彌新,融浸于甚至連本地人都可能聽不懂的有趣“行話”之中。比如在薩維爾街“老板”被稱為“軟木塞(Cork)”,“獨立門戶的裁縫店”被稱作“貓臉(Cats face)”。這種英式幽默又給穩(wěn)重與高貴的薩維爾街增添了一絲玩味之感,正像是一位風度翩翩卻又詼諧幽默的英國紳士。
英國悠久的歷史賦予了她太多的代名詞,但英倫的優(yōu)雅生活方式和態(tài)度一定是最吸引人的。若有機會來到倫敦,除了眾多的博物館、塔橋、倫敦眼等旅游景點之外,花上一小時到薩維爾街走走,進到店里與裁縫聊聊,或許更能讓你領(lǐng)略日不落帝國的另一種無法言語的傳統(tǒng)之美。當然,如果荷包充實,定制一套也就不虛此行了。
知識加油站
DEGE&SKINNER是十間獲得英國政府認證的薩維爾街高級定制中的一間百年老店,也是薩維爾街僅存的兩家家族企業(yè)之一。走進位于薩維爾街十號的門店,仿佛是走進了維多利亞時代:西裝革履的裁縫置身于古董店般的裝潢中以最舒適的微笑迎接你。這家以軍裝和正裝見長的老店,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中為無數(shù)英國貴族定制了大小場合的眾多衣飾,并被授予皇家御用稱號。2012年6月伊莉莎白女王登基六十周年鉆石慶典上,大部分皇室與軍官身著的軍服都出自這間只有幾十平米的裁縫店。為了滿足海外客戶的需要,DEGE&SKINNER的裁縫每年都會到美國、歐洲大陸、日本以及海灣眾國進行巡回。當問及中國市場的時候,DEGE&SKINNER的經(jīng)理William Skinner先生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給中國帶來這一來自英倫的頂級奢華享受。
怎樣制衣
薩維爾街西裝分為三個等級:成衣 (Ready to wear),半定制 (Made to measure),全定制(B espoke)。
成衣即薩維爾裁縫按照已有通用版型直接制作成衣,雖然與全定制和半定制相比價格較為便宜約1000英鎊,但成衣西裝仍為全手工制作,并對細節(jié)一絲不茍。
半定制是由客人首先選擇一套現(xiàn)有版型,在裁縫量體的基礎(chǔ)上對版型進行修改,使成衣更符合客人身形,價格一般為1500英鎊左右。
全定制是薩維爾街的精髓所在,也是兩百多年來人們對它趨之若鶩的原因。全定制西服售價兩件套3000英鎊起,三件套3500英鎊起。它秉承 “一人一版” 的宗旨,從下訂單到最終完成至少花費三個月的時間,歷經(jīng)3次試穿,平均累計工時5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