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輝,謝智樹,朱柱霞,王 鑫,彭忠年
(1.湖南省水府廟水電站,湘潭市 411424;2.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北京 100038)
湖南省水府廟水電站位于湘江支流漣水中游雙峰、湘鄉(xiāng)、婁底三縣(市)交界處的溪口,是集灌溉、防洪、發(fā)電、供水、旅游、養(yǎng)殖等綜合效益于一體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160平方公里,總庫容5.6億m3,有效庫容3.7億m3,為不完全季調節(jié)水庫,灌溉面積100萬畝。1958年9月動工修建,1960年9月第一臺機組投產(chǎn)發(fā)電。電站為壩式水電站,安裝4臺立式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單機容量為7.5MW,總裝機容量為30MW。
(1)能量指標偏低。電站原HL365-LH-230水輪機為低水頭混流式,屬于套用美國30~40年代技術的機型,仿原蘇聯(lián)模型PO-365產(chǎn)品,相當于國產(chǎn)HL365型號產(chǎn)品,在水力設計與性能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已屬于淘汰機型。并且由于受當時生產(chǎn)工藝、加工水平和生產(chǎn)能力的限制,水輪機實際額定點效率達不到設計要求。
(2)機組過流部件磨損嚴重。電站投運至今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轉輪磨損、汽蝕愈來愈嚴重,葉片翼型偏離設計型線,水輪機效率降低,耗水率高,機組運行中振動不斷加大。
(3)選型與電站實際情況不符。經(jīng)多年運行經(jīng)驗和重新核算,電站實際額定水頭在24.0m左右,而原選型HL365水輪機設計水頭為27.7m,兩者相差較大,導致水輪機無法在最優(yōu)工況運行,不利于電站經(jīng)濟運行。
考慮到電站現(xiàn)有設備的實際情況以及土建工程等因素,在不改變水工建筑物、引水系統(tǒng)及水輪機蝸殼、座環(huán)和尾水管等埋入部分的前提下,采取更換水輪發(fā)電機組其它部件,以達到明顯提高機組運行效率的方案。設定在額定水頭Hr=24m時,發(fā)電機出力增容至9MW左右的目標,并保證水輪機的空化、機組的飛逸轉速、穩(wěn)定性等其它技術指標的安全可靠。水輪機技術改造的特征水頭為:最大水頭27.5m,最小水頭17.5m,加權平均水頭為24.62m,額定水頭為24m。
受水輪機埋入部分結構尺寸與電站裝置空化系數(shù)的限制,技改機組仍然采用導葉相對高度為b0=0.391D1的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
技改后的水輪機額定水頭初步選定為24m,機組額定轉速選定為187.5r/min以下。在水頭為24m時,水輪機出力Nr達到9.0MW,相應的發(fā)電機組出力Ng為8.7MW;在水頭為24.6m,水輪機出力Nr達到9.4MW,相應的發(fā)電機組出力Ng為9MW。
機組的運行特點為帶基荷運行,因此在選擇技改水輪機的水力參數(shù)時,應盡量使水輪機的主要運行工況位于水輪機性能最優(yōu)區(qū)。
目前國內開展水頭段低于40m的混流式水輪機轉輪的研發(fā)較少,因此無法選擇已有轉輪模型。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于2011年完成了應用于20~45m水頭段的JF36系列(b0=0.365D1)新型水輪機開發(fā)研究試驗,轉輪的模型最優(yōu)效率突破了94%,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本次技術改造選擇了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提供的兩種轉輪技改方案,并進行了比較。
方案1:選擇JF36系列中的JF3635D型轉輪,轉輪直徑仍為D1=2300mm,機組的額定轉速為166.7r/min。
本方案以水輪機埋入部分幾何尺寸為約束條件,將JF3635D的導葉由原高度b0=0.365D1延長至b0=0.391D1后作為技改水輪機的導葉,并將JF3635D型轉輪上冠和下環(huán)流線進口處進行局部修改,使之與導葉相匹配。同時對尾水錐管進口作局部處理,使之與轉輪出口相匹配。修改后的水輪機型號命名為JF3920A-LH-230,水輪機流道如圖1所示。
對JF3920A-LH-230型水輪機的導葉區(qū)、轉輪區(qū)和尾水管內部進行CFD流場分析,根據(jù)CFD分析結果及經(jīng)驗,預估的JF3920A-35水輪機模型綜合特性曲線、JF3920A-230運轉綜合特性曲線如圖2所示。技改水輪機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如下:
A.水輪機型號及額定轉速
JF3920A-LH-230, n=166.7r/min
B.水輪機最優(yōu)工況參數(shù)
n'10=74.23r/min, Q'10=1.294m3/s
ηmmax=94.34%
C.額定工況參數(shù)
H=24m n'1=78.26r/min Q'1=1.678m3/s,
Qr=43.49m3/s ηp=88.5% ηm=88.0%,
σm=0.24 ns=298.5m-kW
水輪機出力:Nr=9.062MW
發(fā)電機出力:Ng=8.7MW
(取發(fā)電機效率ηg=96%,考慮到尾水管的影響,水輪機原、模型效率修正值Δη=ηp-ηm=0.5%,下同)
D.機組出力達到9MW的最低水頭及其工況參數(shù)
H=24.79m n'1=77.01r/min
Q'1=1.644m3/s Q=43.3m3/s
ηp=89.0% ηm=88.5% σm=0.225
水輪機出力:Nr=9.375MW
發(fā)電機出力:Ng=9.0MW
E.吸出高度
取汽蝕安全系數(shù)k=1.4,則額定工況點水輪機要求的吸出高度Hs=+2.0m;H=24.79m、發(fā)電機出力為9 M W 時要求的吸出高度Hs=+2.1m。
F.最高飛逸轉速
JF3920A型水輪機模型最高單位飛逸轉速n'1Rmax=134.6r/min,在最高水頭27.5m下,原型水輪機最高飛逸轉速nRmax=307r/min。
G.軸向水推力
J F 3 9 2 0 A 型水輪機模型水推力系數(shù)K=0.30~0.48,在最高水頭27.5m下,原型水輪機最大水推力為538kN。
方案2:選擇JF36系列中的JF3633F型轉輪作為技改方案,技改機組的額定轉速與原轉速一致,為187.5r/min。水輪機的型號命名為JF3917-LH-230,水輪機流道簡圖如圖3所示。
同樣,對JF3917-LH-230型水輪機的導葉區(qū)、轉輪區(qū)和尾水管內部進行CFD流動分析。根據(jù)CFD分析結果及經(jīng)驗,預估的JF3917-35水輪機模型綜合特性曲線、JF3917-230運轉特性曲線如圖4所示。本技改方案水輪機的主要性能參數(shù)如下:
A.水輪機型號及額定轉速
JF3917-LJ-230 n=187.5r/min
B.水輪機最優(yōu)工況參數(shù)
n'10=82.74r/min Q'10=1.312m3/s
ηmmax=93.49%
C.額定工況參數(shù)
H=24m n′1=88.03r/min,
Q'1=1.671m3/s Qr=43.31m3/s,
ηp=88.87% ηm=88.37% σm=0.241
ns=335.8m-kW
水輪機出力:Nr=9.062MW
發(fā)電機出力:Ng=8.7MW
(取發(fā)電機效率ηg=96%,考慮到尾水管的影響,水輪機原、模型效率修正值Δη=ηp-ηm=0.5%,下同)
D.機組出力達到9MW的最低水頭及其工況參數(shù)
H=24.72m n'1=86.73r/min,
Q'1=1.6515m3/s Q=43.44m3/s,
ηp=88.97% ηm=88.47% σm=0.24。
水輪機出力:Nr=9.375MW
發(fā)電機出力:Ng=9MW
E.吸出高度
取汽蝕安全系數(shù)k=1.4,則額定工況點水輪機要求的吸出高度Hs=+1.86m;H=24.72m、發(fā)電機出力為9MW時要求的吸出高度Hs=+1.63m。
F.最高飛逸轉速
JF3917型水輪機模型最高單位飛逸轉速n'1Rmax=165r/min,在最高水頭27.5m下,原型水輪機最高飛逸轉速nRmax=376.2r/min。
G.軸向水推力
J F 3 9 1 7 型水輪機模型水推力系數(shù)K=0.30~0.48,在最高水頭27.5m下,原型水輪機最大水推力為538kN。
1)技術手段。方案1:JF3920-LH-230型水輪機是將完整的JF3635D型轉輪葉片應用于技改水輪機流道中,并經(jīng)過CFD分析比較驗證而獲得。方案2:JF3917-LH-230型水輪機是以JF3633F型轉輪葉片為基礎,將轉輪設計單位轉速提高3.5 r/min(設計單位流量不變)后,進行轉輪葉片水力優(yōu)化設計并經(jīng)CFD分析比較驗證而獲得。方案1的基礎轉輪JF3635D,經(jīng)過完全的CFD分析及模型試驗測試驗證,性能曲線、數(shù)據(jù)完整詳實,而方案2轉輪由原有JF3633F型轉輪改進優(yōu)化設計后,根據(jù)CFD分析結果及經(jīng)驗預估,得出相關的性能曲線未經(jīng)試驗驗證,因此方案1的技術基礎更為堅實。
2)水力性能。在24m額定水頭下的機組出力均可以達到8.7MW,在24.8m以上水頭下的機組出力均可以達到9MW。兩個方案的水輪機均具有很高的效率水平,水輪機主要運行區(qū)均位于性能最優(yōu)區(qū),水輪機轉輪均具有較大的空蝕安全裕量。方案1的額定轉速低于方案2,在相同水頭、相同出力的工況點,方案1的比轉速低于方案2。從水輪機效率、空化及水力穩(wěn)定性等參數(shù)方面進行比較,方案1均優(yōu)于方案2。
3)經(jīng)濟性。由于方案1的額定轉速低于方案2,因此方案1的機組造價高于方案2。
經(jīng)綜合比較,選擇技改方案1:JF3920-LH-230型水輪機。
水府廟水電站水輪機增效擴容技術改造工作于2012年12月完成,投入實際運行后機組出力有了大幅提高:凈水頭為23m時,原機組出力約為6.5MW左右,而技改機組出力可達8.3MW,較原機組提高約27.7%。機組振動基本消失,運行穩(wěn)定性獲得明顯改善,技術改造取得良好效果。
有針對性的機組增效擴容改造,可以有效的解決我國早期建成的許多水電站都存在的水力模型落后、選型不當、設備陳舊、運行效率低、穩(wěn)定性差等問題。老舊電站的增效擴容改造,可以有效提高機組能量參數(shù)指標,減少機組維護工作量和維護成本,合理有效利用水資源,提高發(fā)電效益,消除機組存在的安全隱患,保證機組安全穩(wěn)定運行,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武漢水利水電學院.水輪機[M].北京: 水利電力出版社, 1989.
[2]JF3920A-35型、JF3917-35型水輪機CFD分析結果[R].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011.
[3]水府廟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R].長沙: 湖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總院,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