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 妮
(湖南省寧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寧鄉(xiāng) 410600)
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檢測與臨床分析
隆 妮
(湖南省寧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寧鄉(xiāng) 410600)
目的 探究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與臨床分析。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收治的192例ALRI患兒行血清學快速診斷病原體的臨床資料。結果 192例ALRI患兒中病原體陽性83例,總陽性率為43.23%,其中病毒感染50例(60.24%),支原體、衣原體感染33例(39.76%)。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呈隨年齡增長發(fā)病檢出率逐漸降低趨勢;MP感染年長小兒患病率較高,呈隨年齡增長而感染率逐漸升高趨勢;Inf-A誘發(fā)ALRI也較高,占15.66%(13/83),但≤5歲患兒與6~12歲患兒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有效控制ALRI,可采用血清學方法快速診斷病原體,以便為臨床診斷及臨床合理用藥,減少抗生素濫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檢測;臨床分析
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兒科常見多發(fā)癥之一,致死率約占兒童病死率的30%左右,該癥病原體較為復雜,主要有病毒、細菌、肺炎支原體等,準確檢測呼吸道感染病原體,有利于為臨床診斷和治療,降低小兒病死率[1]。為此本文將對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收治的192例ALRI患兒行病毒檢測,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收治的192例ALRI患兒,其中男112例,女80例;年齡10d~12歲,平均年齡(3.4±0.5)歲;其中氣管炎78例、支氣管肺炎48例、毛細支氣管炎47例、兒童哮喘19例,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氣促、發(fā)熱、咽喉充血等,肺部濕羅音,X線胸片提示肺紋理增多,呈斑片狀影。
1.2 方法
患兒入院當日取靜脈血2mL,離心沉淀后取血清待用,采用ELISA檢測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衣原體、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腺病毒的特異性IgM抗體,即PIVIgM、CP-IgM、MP-IgM、RSV-IgM、InfA-IgM、InfB-IgM、Adv-IgM。試劑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由專人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相關規(guī)定操作。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感染情況觀察
192例ALRI患兒中病原體陽性83例,總陽性率為43.23%,其中病毒感染50例(60.24%),支原體、衣原體感染33例(39.76%)。50例病毒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為24例(28.92%),流感病毒A為13例(15.66%),流感病毒B為6例(7.23%),腺病毒4例(4.82%),副流感病毒3例(3.61%);33例支原體、衣原體感染中,分別為27例(32.53%)和6例(7.23%)。
2.2 感染與年齡關系
支原體感染(MP)者27例,其中≤5歲患兒10.69%(14/131),明顯低于6~12歲患兒的21.31%(13/61),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者24例,其中<1歲患兒比例最高,占21.05%(16/76),其他年齡層發(fā)病檢出率依次為12.73%(7/55)、2.33%(1/43)、0%(0/18),呈隨年齡增長發(fā)病檢出率逐漸降低趨勢,與<1歲患兒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流感病毒A(Inf-A)者13例,其中≤5歲患兒7.63%(10/131),6~12歲患兒4.92%(3/61),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副流感病毒(PIV)、衣原體(CP)、腺病毒(Adv)、流感病毒B(Inf-B)的陽性檢出率較低,因此未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表1 年齡與病毒分布發(fā)的關系
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是兒科常見多發(fā)病之一,長期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病毒感染是ALRI主要病原體之一,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nf-A)、腺病毒(Adv)等[2]。與此同時,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報道,20世紀70年代前腺病毒(Adv)是ALRI主要流行病原體,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已成為首位病毒病原,幾乎有100%的3歲以下小兒患過RSV病毒感染[3]。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誘發(fā)的ALRI常于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有關,據(jù)研究報道,近20年來,我國北京和廣州以RSV感染占病毒病原學分布第一位,而長春、武漢等地以Adv占第一位;RSV誘發(fā)呼吸道病毒高峰期一般為春冬季[4,5]。一般<1歲小兒感染率較高,隨著年齡增長而其感染率逐漸降低,分析原因是由于發(fā)病小兒缺乏來自母體的中和抗體,使RSV病毒形成抗體復合物,致使肺內局部壞死,誘發(fā)下呼吸道感染,而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小兒機體免疫力增強,其感染率也逐漸降低[6~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24例RSV感染患兒中,<1歲患兒比例最高,占21.05%(16/76),其他年齡層發(fā)病檢出率依次為12.73%(7/55)、2.33%(1/43)、0%(0/18),呈隨年齡增長發(fā)病檢出率逐漸降低趨勢,與<1歲患兒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炎支原體和衣原體也是ALRI常見病原體,小兒肺炎流行期間大約有30%病原體為支原體,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報道,5~9歲小兒不典型細菌性肺炎有大約40%左右患兒為肺炎支原體陽性[8~9]。本文研究結果顯示,83例病原體陽性患兒中支原體、衣原體感染33例(占39.76%),分別為27例(32.53%)和6例(7.23%);27例支原體感染(MP)者中,≤5歲患兒占10.69%(14/131),明顯低于6~12歲患兒的21.31%(13/61),之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在小兒肺炎中占有較大比例,臨床中應明確支病原體,以便有利于臨床診斷和用藥治療,同時,MP感染年長小兒患病率較高,呈隨年齡增長而感染率逐漸升高趨勢[10]。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Inf-A誘發(fā)ALRI也較高,占15.66%(13/83),但≤5歲患兒與6~12歲患兒之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過程中,由于副流感病毒(PIV)、衣原體(CP)、腺病毒(Adv)、流感病毒B(Inf-B)的陽性檢出率較低,因此未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綜上所述,為有效控制ALRI,可采用血清學方法快速診斷病原體,以便為臨床診斷及臨床合理用藥,減少抗生素濫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 謝娟娟,王文建,錢俊,等.158例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的病毒病原學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8,16(01):118-118.
[2] 李卓影.小兒喘息性疾病的診治及保健[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1, 12(4):251-252.
[3] 許天蘭,齊興菊.新生兒感染性肺炎86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yī)藥, 2009,11(2):148-149.
[4] 吳亞,黃梅淑,郄會卿,等.小兒呼吸道感染4種病原體檢測結果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0(1):96-97.
[5] 李兵,李雪輝,陳杭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發(fā)作患者流感病毒檢測結果[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3):253-254.
[6] 賀占國,王曼,白云,等. IgM抗體檢測任兒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J].臨床誤診誤治,2012,25(6):63-65.
[7] 田愛麗,周力音.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流行病研究[J].醫(yī)學檢驗與臨床,2011,22(6):66-67.
[8] 肖海英,孫金山,石小湘,等.周闖.兒童肺炎支原體感染肺外并發(fā)癥116例臨床分析[J].西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0,31(4):285-286.
[9] 陳德娥,修連喜.呼吸系統(tǒng)感染分離826株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海峽藥學,2010,22(9):153-154.
[10] 王全令.呼吸系統(tǒng)醫(yī)院感染常見菌及藥敏試驗[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16):249-250.
R725.6
B
1671-8194(2013)24-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