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旭 (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 海南三亞 572022)
眾所周知,俄羅斯民族能歌善舞。在一些編年史冊和中世紀作家的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到關于斯拉夫民族鐘情于音樂的描述??ɡ方蛟凇抖砹_斯歷史》一書中寫道:“公元6世紀北方的韋涅德人(韋涅德人венеды — 斯拉夫部落最古老的名稱,亦稱韋涅特人、溫德人。)曾對希臘皇帝說,他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是音樂,通常他們隨身攜帶上路的不是武器,而是他們發(fā)明的基薩拉琴或古斯里琴?!?/p>
俄羅斯民間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的基輔羅斯時期。當時流行于斯拉夫部落的一些口頭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被認為是俄羅斯民間音樂的雛形。由于基輔羅斯是一個由多部落組成的國家,所以俄羅斯民間音樂并不是某單一民族的音樂,除了斯拉夫,還包括芬蘭烏戈爾、土耳其等其它民族的音樂典范。直到今天在俄羅斯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中依然能夠感受到鮮明的區(qū)域特征和民族傳統(tǒng)——如北部、西部、南部和中央各州,以及大河流域——奧卡河、伏爾加河、頓河居民區(qū)。許多歌曲具有多神教的色彩,有些歌曲則是受到基督教儀式影響的創(chuàng)作。
俄羅斯民間音樂創(chuàng)作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節(jié)日儀式歌曲、婚禮歌曲系列、敘事詩、舞蹈歌曲、抒情歌曲、民謠。在這其中器樂扮演的作用要比聲樂小得多,因為教會禁止在教堂中使用樂器,這無疑也影響到了民間音樂的創(chuàng)作。在民間歌曲中,節(jié)日歌曲系列占據(jù)著重要的作用。它由一些小的歌曲組組成,這些歌曲組與一年四季和多神教節(jié)日相吻合??梢姡砹_斯民間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宗教的影響。俄羅斯民間歌曲中還有一種更為復雜的形式——抒情歌曲及其高級形式——曼聲歌曲,大概形成于16—17世紀的莫斯科羅斯時期。隨之出現(xiàn)了民間多聲部音樂和復調音樂。
俄羅斯民間音樂中有眾多的民間樂器。制作樂器的工藝由民間樂師和能工巧匠代代相傳,從而不斷改進、完善。樂器的結構多種多樣,從簡單的聲音模仿到復雜、準確的發(fā)音體系結構。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制造樂器的材料:木料、骨頭、獸角、泥土、皮革、金屬、普通的蘆葦、木片、草葉、豆莢、羽管……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在工匠手中變幻為各種美妙的聲音。目前俄羅斯比較知名的民間樂器有三角琴(балалайка)、巴揚手風琴(баян)、多木拉琴(домра)、扎列卡管(жалейка)、勺形響板(ложки)、牛角管(рож'ок)等。
俄羅斯民間音樂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民族音樂的發(fā)展與一個國家的歷史是緊密相連的:10世紀末的羅斯受洗、13世紀蒙古韃靼人的入侵、農奴制的建立以及自18世紀起嚴格的社會文化分層——這一系列歷史事件使俄羅斯古老的社會階層分化得以保存和延續(xù)。而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由農民和社會底層人民組成的民間音樂的主要創(chuàng)作者與西方的文化可以說是完全絕緣的。這是俄羅斯民間音樂本土色彩濃厚的原因之一。
民間歌曲可以直抒胸臆,沒有絲毫矯揉造作之感,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在其中得到暢快淋漓的表達。民間音樂還具有普遍性。民間音樂給了創(chuàng)作者很大的自由空間,創(chuàng)作者可以隨場景不同對歌曲進行自由改動。樂曲和歌詞具有美學研究價值。
俄羅斯音樂家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在世界音樂史上獨樹一幟。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益于民間音樂。可以說正是從民間音樂中孕育出了獨特的真正的俄羅斯民族音樂。杰出的俄羅斯音樂家經(jīng)常從民間音樂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
提到俄羅斯民族音樂,不得不提到一個偉大的名字——俄羅斯民族音樂之父、民族樂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他創(chuàng)作的《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Камаринская》)被譽為俄羅斯交響音樂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說:“所有的俄羅斯交響音樂,都是從《卡瑪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來的?!保?Русская симфоническая школа вся в ?Камаринскою?,подобно тому, как весь дуб в жёлуде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交響樂作品正是從民間音樂中汲取的創(chuàng)作源泉。格林卡采用了兩支俄羅斯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和舞曲——婚禮歌 《從山后,從高高的山后》(《Изза гор, из-за высоких》)、舞曲《卡瑪林斯卡雅》(?Камаринскоя?)作為主題,鮮明地刻畫了俄羅斯農村生活風俗圖景和俄羅斯民族性格。格林卡經(jīng)常從俄羅斯民間音樂中汲取精華。正如他的座右銘所示:“創(chuàng)作音樂的是人民,而我們藝術家只不過把它編成曲子而已?!惫爬系霓r民歌曲、俄羅斯教會音調、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創(chuàng)作的不竭源泉。他扎根于民間音樂的創(chuàng)作實踐為俄羅斯民族音樂進入世界音樂先進之林奠定了堅實基礎,俄羅斯民族樂派從此崛起。
“俄羅斯音圣”柴科夫斯基(1840—1893)的創(chuàng)作深受格林卡音樂思想的影響。他畢生都致力于俄羅斯民族氣質與西方民族氣質的有機糅合。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歐洲式華麗優(yōu)雅的風格,也有俄國式樸素的鄉(xiāng)土色彩。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基調建立在民歌和民間舞蹈音樂的基礎上,以深刻的民主精神和鮮明的民族特點見長。他的某些作品直接采用和發(fā)展了俄羅斯民間歌曲和舞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烏克蘭民歌《萬尼亞坐在沙發(fā)上》;《第四交響曲》終曲樂章是以俄羅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樺樹》的旋律為基礎創(chuàng)作的;《[b]b小調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第三樂章主題來自另一首烏克蘭民歌《來吧,伊凡卡》。俄羅斯的民族題材、民族性格始終貫徹在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他把俄羅斯的音樂之聲傳遍了世界。
俄羅斯音樂大師格林卡曾長期旅居國外,在與祖國分離的日子里他深深地體會到俄羅斯文化和俄羅斯性格的獨特性,他曾這樣寫道:“我們是北方的居民,我們的感覺有別于其他民族。我們對一件事或者無動于衷,或者透徹心扉。我們既有狂歡式的快樂,又有苦澀的淚水。毫無疑問,俄羅斯憂郁的曲子是只屬于北方的孩子。”
的確如此,從俄羅斯民間音樂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的某些方面。
俄羅斯的民間歌舞自然灑脫,直抒胸臆,奔放豪邁,這表達了俄羅斯民族天性中無拘無束的酒神的狂熱力量。
根據(jù)俄羅斯白銀時代的著名詩人和思想家維亞切斯拉夫·伊凡諾夫對“酒神崇拜”的研究觀點:“酒神精神表達的是人們在精神上共同參與、彼此交流,超越個人經(jīng)驗的狹隘,生成一種普遍的經(jīng)驗、精神,達成一種共識,即同時感到了上帝的存在”。在研究狄俄尼索斯的過程中,他提出了“共同性”理論,認為:“共同性是這樣一種結合,即結合于其中的所有個性均達到完全的敞開,獲得對于自己唯一的、不可重復的、獨具一格的本質的定位,獲得對于自己的完整俱在的創(chuàng)作自由的定位,這種自由使每一個性都成為一種說出來的、嶄新的、對于所有人都是需要的話語?!?/p>
酒神精神強調人與人之間擺脫束縛,打破隔閡,地位平等,在一種完全放松、絕對自由的狀態(tài)中認識最高真理。俄羅斯人喜歡傳統(tǒng)的民間歌唱形式— хор,大家聚在一起,共同唱出心中的理想與美好的生活,同時俄羅斯人還喜歡傳統(tǒng)的民間舞蹈形式—хоровод (圓圈舞)。在節(jié)日友好熱烈的氛圍里,人們圍著篝火挽起彼此的手載歌載舞。這些都表現(xiàn)出人們渴望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追求平等,渴望自由,趨于大同。他們彼此放松地融為一體,共同感受那種回歸自然的平等、自由、親密和愉悅。
本文第一部分提到,俄羅斯民間音樂發(fā)展之初融合了多個民族的音樂特點,俄羅斯民間音樂并不是某單一民族的音樂,除了斯拉夫,還融入了芬蘭烏戈爾、土耳其等其它民族的音樂。此外,俄羅斯廣受歡迎的民間樂器巴揚手風琴(баян)是由西歐傳入,19世紀末開始俄羅斯流行。它由紐扣式小手風琴改進而成,融入了俄羅斯能工巧匠們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作的結晶,其名稱借用古羅斯傳奇彈唱歌手波揚(Боян)的名字,是極具民族風格的一種樂器,以至于人們甚至忘了,巴揚琴出身于西歐的事實。
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另一個典型特點:包容性。它善于接受任何民族的特點,并融合本民族的特點,經(jīng)過不斷改造,使之成為適應本民族的事物。正如俄國詩人和作家萊蒙托夫在《當代英雄》之《貝拉》一章中所言:“俄羅斯人善于適應他們所在地那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這種能力不由得使我驚奇。我不知道這種能力應受到譴責還是值得贊美,但這足以證明他們具有不可思議的靈活性和通情達理的想法,即一看到罪惡無法避免或無法消失時就加以寬恕。”
綜上所述,俄羅斯民間音樂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在俄羅斯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俄羅斯民族樂派正是脫胎于民間音樂,汲取民間音樂的精華,在世界音樂史上獨樹一幟。俄羅斯民間音樂的形成、發(fā)展和特點深受俄羅斯歷史、俄羅斯民族性格的影響。俄羅斯民族性格中的酒神精神和包容性在俄羅斯民間音樂中得以深刻的體現(xiàn)。
注釋:
1.Н.М. Карамзин. 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 http://lib.ru/LITRA/KARAMZIN/karamz01.txt.
2.俄羅斯文化國情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19頁.
3.http://slovari.yandex.ru/.
4.王仰正,趙愛國,周民權.俄羅斯概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326-327頁.
5.張冬梅. 俄羅斯文化中酒神精神的體現(xiàn)[J]. 俄羅斯研究,2005年第1期,第91-92頁.
6.俄羅斯文化國情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17頁.
7.(俄)萊蒙托夫:《當代英雄》[M].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中文版,第27頁.
[1]Н.М. Карамзин. История государ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го. http://lib.ru/LITRA/KARAMZIN/karamz01.txt
[2]俄羅斯文化國情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第117-119頁
[3]http://slovari.yandex.ru/
[4]王仰正,趙愛國,周民權.俄羅斯概況[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326-327頁
[5]張冬梅. 俄羅斯文化中酒神精神的體現(xiàn)[J]. 俄羅斯研究2005年第1期,第91-92頁
[6](俄)萊蒙托夫:《當代英雄》[M].上海譯文出版社 1978年中文版,第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