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貞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長大后,我考上了師范學校,我的夢想成真了。
參加工作后,我成了一名中學教師。后來,我調(diào)到小學當語文教師。“小學生應該怎樣教呢?我能否教好小學生呢?如果他們不聽話我該怎么辦呢?”帶著一連串的問題,我一邊教學,一邊探索新思路,想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做一個知識淵博的老師
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是緊密聯(lián)系、互相滲透的,我經(jīng)常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貫穿在語文教學中,把豐富的課外知識傳授給學生。
每次我講這些故事時,學生都聽得入了迷,對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從孩子們求知的眼神中,我感受到師生之間的距離已在無形中縮小了。看來,知識淵博的老師總能得到學生的敬重。
二、少斥責學生
有一段時間,班上的男生都瘋狂地迷上了玩陀螺,有的男生還迷上了魔術。下課后,老師一離開教室,學生們就圍在一起玩兒。
剛開始,我沒弄清這里面的門道,也不理解他們的這種行為,于是對他們大發(fā)雷霆,嚴厲地批評他們。學生們雖然表面上害怕了,不再玩陀螺了,背后卻說,老師真是個“古董”。我知道后,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小陀螺,有啥稀奇的呀!偏偏大家就沉迷其中。于是,我決定深入了解,準備請愛玩陀螺、魔術的同學在班里來一個集中表演,條件是:表演完后,不許再在教室里玩這些東西。沒想到他們答應了。
他們的表演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玩陀螺跟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樣,玩的花樣很多,很有挑戰(zhàn)性,不是人人都會玩的。我紅著臉向他們承認自己“落伍”,夸他們厲害,并告訴他們過兩個月后再舉行一次比賽,看誰的技術有長進,但是為了不影響學習,今后不能把陀螺帶到學校來玩了。也許是他們的行為得到了老師的認可,也許是他們的絕活有了展示的平臺,學生們大聲歡呼,滿口答應。
從此以后,再也沒人帶陀螺、撲克牌到學校來。學生們你追我趕,認真地學習。
三、多鼓勵學生
學校要舉行演講比賽了,我讓學生們推薦一個同學代表班級參加比賽。學生們都推薦王敏,都說她的表達能力強。但王敏卻無動于衷,不愿意參加。
我非常好奇,于是找她聊天兒,了解情況。我從她的口中得知,二年級的時候,她就參加過學校的演講比賽,當時的老師對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能奪冠,為班級爭榮譽。她自己也信心十足,但是沒想到的是,演講中,關鍵時刻她忘詞了。結果可想而知,她得了最后一名。
演講結束后,老師不但沒安慰她,反而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從那以后,這個活潑的小女孩兒就變得沉默了,不愛說話,總擔心自己說錯話或做錯事被老師批評。
她擔心這次參賽拿不到名次會被我批評,所以不管同學怎么勸說,她都不肯參賽。看來上一次比賽老師的批評已經(jīng)深深地傷害了她,給她留下了陰影。于是,我苦口婆心地鼓勵她,讓她放下包袱,積極參與,不管最后的結果如何,我都不會批評她。我的一番真心話打動了王敏,她終于打開了心結,參加了這次演講比賽。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她居然拿到了一等獎。拿到獎狀的那一刻,她眼里含著淚花使勁地沖著我笑,特別可愛。我知道,以后的她肯定會笑得更燦爛。
四、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步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我經(jīng)常在班上舉行講故事比賽、口頭作文比賽、跳繩比賽、唱歌比賽、玩陀螺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水果拼盤比賽等等。
每次比賽前,學生們都認真準備,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別人面前。
每次比賽,學生們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盡力完成任務,玩得很盡興。
每次比賽結束后,學生們還沉浸在比賽的快樂氛圍中。
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生每天都在進步。
與學生們相處了一個學期,我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的童年時代。那種快樂時時縈繞在我的腦海,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們不再用懷疑的目光審視我這位老師,而且愿意與我分享他們的快樂,讓我分擔他們的憂愁。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在我和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的橋梁。我不再懷疑自己,我有信心教好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