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伶,北京光明骨傷醫(yī)院康復治療師,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整脊分會辦公室秘書。參加編著《中國整脊學》和《韋以宗整脊手法圖譜》。
頸椎病已是都市人群中最易患的傷病,不少人以為頸椎病牽引即可以了,因此買個牽引架回家“吊頸”去,免得找醫(yī)生麻煩。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就會出現(xiàn)意外。那么,如何正確使用頸椎牽引呢?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整脊分會會長韋以宗教授告訴我們:
用布兜兜頭顱以牽引頸椎治療頸椎損傷,是中國14世紀元朝的李仲南醫(yī)生最早發(fā)明的,法國人格利森是17世紀才應用的,至今已普遍使用于頸椎骨折、頸椎病的治療,乃至成為家庭的保健療法。但是,頸椎牽引如使用不當,輕者會加重損傷或眩暈嘔吐,重者會導致休克和癱瘓,如果是老年人超重牽引,會導致青光眼或心臟病發(fā)作,危及生命。已有不少類似的報導,因此,不能掉以輕心。如何正確使用頸椎牽引呢?
◇ 宜臥位牽引,重量不超過6千克
頸椎牽引的目的是拉開鉤錐關節(jié)及椎間盤。如果頸肌緊張,則達不到目的。人體頭顱的重量80%是靠頸肌支撐。人在坐位下,頸肌為了支撐頭顱,是處于緊張狀態(tài)。因此,坐位牽引往往達不到效果。如果是平臥位,將床的頭側抬高,再置牽引,則可達到牽引效果。因為人平臥后,頭顱有床墊,不需頸肌來支撐了,頸肌也就松弛了。因此,臥位牽引是頸椎牽引科學的方法。
中國人的頭顱重量是4~6千克。這個重量也是頸肌的支撐力量。所以,牽引重量應以3~6千克為宜。如果超過6千克,即超出了頸肌的負荷。輕者,頸肌損傷,如反復超重牽引,結果導致頸肌肌纖維剝離,特別是項韌帶剝離,加重頸椎病。嚴重者會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 哪些頸椎病適合牽引
頸椎牽引療法主要適用于神經(jīng)根型頸椎病——即表現(xiàn)為肩背痛、上肢麻痹的頸椎病。對有頭暈、頭痛或頸曲變直、反弓的頸椎病不宜作牽引。因為這類頸椎病多為椎動脈型頸椎病或寰樞關節(jié)錯位,牽引會引起椎動脈痙攣,加重頭暈。此外,脊髓型頸椎病——即表現(xiàn)為步態(tài)不穩(wěn)、雙上肢發(fā)抖麻痹無力,是椎間盤壓迫脊髓了。這類頸椎病是禁忌牽引的。如盲目牽引,可導致癱瘓。
還要注意,布兜使用要合理。目前市場上應用的頸椎布兜是較規(guī)范的,即前頜兜長、后枕兜短的布兜。裝上后在仰臥位下,下巴、鼻尖在一水平線上,不能低頭和扭頭,否則會壓迫到氣管和頸動脈,所以裝置布兜時一定要注意頭頸的位置,使病人有舒適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