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曹津源(特級教師)
2013年中考落下帷幕,目之所及,雖有過于隨意甚至平庸之題,但更多的是“別樣風景”如約而至。研讀2013年中考作文題,可以發(fā)現(xiàn)五大特點:
去年以來,對中考作文命題走向的“預測”、評議越來越熱。“接軌”方說:高考作文已經(jīng)進入“新材料作文”(根據(jù)所供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時代,為了讓初中畢業(yè)生三年后適應此類題型,中考向高考靠攏應是大勢所趨。針對這“接軌”說,“維穩(wěn)”方則認為:包括認知視野、邏輯思維和心智發(fā)育在內(nèi)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初中生與高中生有較大差距,中考作文命題形式不能亦步亦趨,作文命題的依據(jù)只能是《語文課程標準》而不是高考指揮棒。堅持穩(wěn)中求新,在保持地方命題特色的同時把命題做精致,才是明智的現(xiàn)實選擇。如今,當我們總體著眼2013年中考作文題時,可以發(fā)現(xiàn)“接軌”方的主張未被看好,“維穩(wěn)”方“勝出”,標題作文(含全命題和半命題)保持“龍頭老大”之勢,“主打”色彩仍然顯眼。筆者對2013年128道中考作文題(含兩選一作文題)的統(tǒng)計很有說服力:標題作文的占比達84%,仍處高位;話題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的占比只有16%,特別是“選題”類中的標題作文占比也高達79%,這說明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在“選題”類這塊“傳統(tǒng)領地”的優(yōu)勢也已失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標題作文中,全命題作文越來越受到青睞,占比高達71%。全命題作文雖然“高熱”依舊,但命題者并沒有“粗制作”,而是把“有新意,做精致”作為努力追求,獲得考生好評。
統(tǒng)計顯示,選題作文占比高達25%,備選題目的匹配更趨科學,更易于不同擅長的考生選擇;組合種類也更多樣,如宜賓題還采用了話題作文與情境作文二選一的新形式。
“中國夢”、“好聲音”、“幸福嗎”、“最美”、“創(chuàng)新”一類的當代熱點詞語進入作文命題,體現(xiàn)了“新課標”關于初中生作文能“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這一要求。有的熱詞直接進入題目,例如《我的— 夢》(蘭州)、《有夢,就—》(涼山)、《那聲音在我耳邊回響》(呼和浩特)、《遠去的聲音》(四平)、以“幸福生活”為話題(遂寧)、《活出自己的精彩》(威海)、《生命中不能沒有你》(濱州)、《活著需要什么》(湛江)、《成長的滋味》(宜賓)、《成長的快樂》(濟寧)等;熱詞間接入題的如北京題《好奇》(“好奇”應是創(chuàng)新之花的沃土),還有《只要有希望》(平?jīng)觯?、《寫好人生的每一頁》(菏澤)、《熱情讓青春燦爛》(陜西)等。
熱詞入題一般都體現(xiàn)積極向上的精神引領,其優(yōu)劣的判定還需看設“度”之準、切入之巧、制作之精。筆者很欣賞天津題《撿拾幸?!罚祟}有溫馨的導語,雖然直白地將“幸?!比腩},但選用動詞“撿拾”卻妙不可言—無意中的撿到、拾取……這不是說明了“生活中幸福無處不在,缺少的是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嗎?這不是暗含了“記身邊事,寫身邊人”的要求嗎?如此設題既有適度開放,又有恰當限制,既能考查考生觀察積累的習慣,又能反映考生的價值取向、感悟水平和表達能力,比《幸福在身邊》一類題目勝出一籌,這就叫“選好一個動詞,點亮一個題目”。再說《我的— 夢》這一題目,以列舉提示“作家夢”、“航天夢”、“強國夢”……取代“中國”一詞,體現(xiàn)了開放性強的特點,但考生還是感到題目有點“大”,難以上手,如果根據(jù)“準”、“巧”、“精”的要求,將原題改為《夢想從這里起飛》,直接點出切入點“這里”,暗示考生可由“這里”這一“小”去演繹“大”,可能更能受到考生歡迎。
(一)“關注自身成長”、“展現(xiàn)真實自我”成為常唱不衰的進行曲,對他人的回眸、念想、感激、回報等也奏響動人的旋律。除上面說過的“成長”(長大)外,“我”、“自己”、“自我”等字樣繼續(xù)備受青睞:《我不相信眼淚》(長沙)、《因為有我》(隨州)、《這句話,我要說給— 聽》(邵陽)、《這一次,讓我驚喜》(徐州)、《在你身邊,我—》(廈門)、《我—,我快樂》(寧德)、《我最喜歡的一個詞》(深圳)……出現(xiàn)“你”字或是隱含“你”(他)字的題目也很搶眼:《讀你》(黃石)、《生活中不能沒有你》(濱州)、《善待他人》(鄂州)、《我想握住你的手》(遂寧)、《那一天,我和—相遇》(金華)……如此“我”、“你”、“他”同行,呼喚美好生活,構(gòu)建和諧社會,正是語文新課標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
(二)既有對以往生活的追憶,對“現(xiàn)實”、“當今”的關注和感悟,也有對未來的理性憧憬和行為靠攏,整體上演奏的是人生長河的一曲曲連貫流淌的長調(diào)。例如福州題《興趣,是一種甜蜜的牽引》、桂林題《再見了,母校》和寧德題《初三生活是首歌》,彈奏的都是快樂的追憶曲;《從腳下出發(fā)》(無錫)、《帶著—出發(fā)》(南昌)、《行走在—》(湖北)等題,演唱的都是腳踏實地的進行曲;《2013,我的夏天》(寧波)等題,唱響的都是美好前景的暢想曲。特別有意思的是揚州題《漸入佳境》,導語仿佛是知心朋友的悄悄提醒:“知識越學越有趣,樂曲越彈越流暢,風光越賞越美妙,作品越讀越精彩,與人相處越來越和諧,對鏡微笑越來越自信……成長中,誰都有過姿態(tài)不斷調(diào)整,認識不斷深化,領悟逐步加深,境界逐步提升的經(jīng)歷?!弊x此命題考生多熟悉呀—“漸入佳境”確是過程,彈奏追憶曲、進行曲還是暢想曲,都由“我”來選,這才是自主表達,“我手寫我心”呢!
(三)命題導向以傳遞正能量、引領健康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為主,也不乏對考生走出心理陰影的引導。這一理念是“新課標”關于“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要求的全方位的具體體現(xiàn)。例如莆田題《冬日里的陽光》,南充題、鞍山題分別直接以“陽光”、“溫暖”為話題,“笑”字入題則更多,重慶有《微笑的味道》,日照有《含淚的微笑》,樂山則有《那個微笑給了我— 》等。還有體現(xiàn)唯美、勵志、向善的題目,也都可圈可點。例如哈爾濱題《美在不期而遇》,包頭題通過“白龍馬”之口總結(jié)唐僧取經(jīng)成功的三條經(jīng)驗,要求考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作文;嘉興題《歌聲嘹亮》和佛山題《穿過烏云的陽光更加燦爛》的“勵志”色彩很濃;杭州題《懂得分享》,鄂州題《善待他人》,梅州題以“關注”為話題,衢州題要求根據(jù)主題為“愛的傳遞”的材料作文……閱讀這些題目頓覺一股和善關懷、和諧共進的人文之風撲面而來!由此可見,以表現(xiàn)健康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作為主流命題思想,在今年的命題中體現(xiàn)得豐富多彩,亮點多多。
必須承認,當代初中生的心理具有多維性,命題體現(xiàn)多維心理是“切實求真”、凸顯個性的需要。前兩年的《示弱挺好》、《走出來,就好》、《我不再為— 而—》,話題“偶爾停一下,真好”等命題都是受到各方贊同的亮點。針對初中生心理多維度、欠成熟、不穩(wěn)定的特點,今年的考題仍然讓體現(xiàn)多維性的詞語入題,注重引領考生對影響成長的素質(zhì)、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進行自我審視與調(diào)適。例如廣州題《出錯》、溫州題《原來我沒懂》,十堰題以“難題”為話題和安徽題《那段— 的日子》將“孤獨”、“煩心”作為補題的選項,都讓我們眼前一亮。誰沒有出錯過呀,誰沒有被“難題”折磨過呀,誰沒有煩心事呀,誰不需要聆聽一位心理按摩師的安撫呀,于是郁悶、煩惱、憂愁……都能進入考生筆端。不必擔心這樣的文章會“走調(diào)”—只要最終的“我”由自卑走向自信、由依賴轉(zhuǎn)向自強、由陰霾走向陽光,最終表達的是醒悟轉(zhuǎn)化后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那么這樣的表達就符合當今初中生的真實心路??梢赃@樣說,陽光心態(tài)的主旋律和關注當今初中生真實生存狀況和心理素質(zhì)的次色調(diào)并存的命題格局,符合科學發(fā)展觀對當今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今后優(yōu)化中考作文命題的新課題。
高頻詞“心”怎樣與“新元素”組合?如果還是《我心中的秘密》之類,就難免近質(zhì)化。襄陽題不是這樣,先出示擬制精致的導語,然后亮出題目—《每個人心里一畝田》?!耙划€田”,這就是接地氣的命題新元素!它讓人聯(lián)想到綠野、希望、鮮活的生命……再如咸寧題的導語先敘述后議論—一株古松移植進城,以死抗爭,對新環(huán)境說“拒絕”……這是用生命做代價的拒絕,其實,或許松樹還有其他選擇……生活中許多人、事、物都會面臨類似于松樹的選擇,會留給我們很多的思考。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導語后命題者亮出題目—《— 的拒絕》,“拒絕”一詞,雖然在江蘇高考題《拒絕平庸》中出現(xiàn)過,但用在這半命題中,要求體現(xiàn)“拒絕”的價值和多樣性,人們還是感到頗有新意。
可惜的是上述新命題元素沒有大量出現(xiàn),近質(zhì)化、老話題現(xiàn)象依舊存在。例如前兩年命題語言“笑聲”陣陣,今年仍是“微笑”朵朵;熱詞“風景”走紅,前兩年有《一道風景線》《熟悉的地方也有風景》《還有新的風景》,今年則有《不該錯過的風景》(常州);去年上海市考《悄悄地提醒》,以“語言交流”為切入口,今年出人意料地“殺回馬槍”,題目《今天,我想說說心里話》仍以“說話”為切入口;去年南京考《帶一本書去旅行》,今年仿佛與上海約好一般“殺回馬槍”—題目《書中有個“我”》中仍然有“書”,令考生一時回不過神來。為了避免“近質(zhì)化”,有些地方也想增“異”減“同”,但效果值得研究。例如聊城考“提醒”話題,去掉了上海題中的限制詞“悄悄”,導語中列出多種“他人提醒”、“自我提醒”的內(nèi)容,但總結(jié)句“‘提醒’真的那么重要嗎”令考生對“提醒”的褒貶頓生疑惑,這一反問句倡導什么?是在提倡道德情操未雨綢繆式的“超前修煉”,還是主張一種去“提醒”的修養(yǎng)新法?命題如此為“異”而“新”,實在有點為難考生,值得探討。
在中考前的訓練中,很多考生寫過以前的中考作文題。考場上一旦遇上類似考題,考生往往會因一時高興而忘乎所以,不假思索地將原來做過的作文回憶一遍,立馬復制到試卷上,結(jié)果造成失誤。這些考生后來總結(jié)教訓,說是“上了‘老話題’的當”?!敖|(zhì)化”現(xiàn)象如此多見又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提醒”我們必須認真面對這一新課題。
有的以“新觀察”視角命題,例如鹽城、紹興兩市呼應當代熱點,不約而同地把命題目光投向“慢”字(《放慢腳步》《慢下來的時光》),暗示考生理清“積極向上”與“放慢腳步”之間的辯證關系,演繹“肉體慢慢走,等等靈魂”這類新論,這對說慣了“今日事今日畢”的考生怎樣創(chuàng)新思維提出了新課題,去年廣州題《改變一點點》與此類題可謂異曲同工。眉山題“苦學生之所苦”,讓“飽嘗了作文酸甜苦辣”的學生“讀”三幅漫畫,并圍繞“怎樣進行真實描寫”與語文老師發(fā)生令人發(fā)笑、深思的對話……這一命題堪稱切中時弊的內(nèi)容與傳統(tǒng)的漫畫形式巧妙結(jié)合的范例。
“A”與“非A”(兩選一)命題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新窗。例如烏魯木齊題《其實我在乎你》與《其實我不在乎你》,還有上述臺州題的“夠”與“不夠”。盡管江蘇高考曾考過《近墨者黑》與《近墨者未必黑》,但人們還是對此類探索題津津樂道:“A”與“非A”應是對立統(tǒng)一,不論選哪一題寫作,能點到“在乎中有不在乎,不在乎中有在乎”的才是好文章,這能讓具有包括辯證思維在內(nèi)的高素養(yǎng)的學生脫穎而出。
南寧題《致10年后自己的一封信》《10年后與最好的自己相遇》(兩選一),開放性、自主性強,讓考生來一次時空“穿越”,引人注目。
去年鄂州市以一個“緣”字命題,引來圍觀一片,今年“一字命題”又有“新”(株洲)與“綠”(邵陽),各方熱議更多?;蛟唬号c這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好多,易于考生快速提取素材,也不會跑題……或曰:2010年湖南高考題是《早》,這不是讓初中生寫高考要求的作文嗎?五花八門的立意都有,評卷標準難掌握,可苦了閱卷老師……
“情境作文”的探索仍在進行。去年綿陽題要求以一句“這時我想起那句話‘現(xiàn)在才是最美時’”為結(jié)尾寫一篇文章,今年宜賓題則采用“續(xù)寫”形式,提供開頭:“夕陽正在西下,夜幕漸漸四合,周遭一片寂靜。饑腸轆轆的他,雖早已疲憊不堪,但依然不得不拖著一雙沉重的腿,朝著家的方向,艱難地向前挪移……”有人認為此題規(guī)定的情境具體明確,便于考生發(fā)揮想象;有人則認為如此命題束縛思想,有“未有‘沉重’強說‘重’”之嫌……
還有,看圖作文鮮有蹤影,詩歌體裁仍被冷落(只有隨州題“一枝獨秀”允許寫詩歌),這些課題都有待勇者、智者去突破。中考作文命題如行路上,只有堅持科學探索,才能開闊視野,創(chuàng)新視角,收獲“還有新的風景”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