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河 邸彥橙 白吉祥 宋 靜 南錫浩 馮鐵夫
前列腺切除術后尿路感染影響因素及病原學分析
田 河 邸彥橙 白吉祥 宋 靜 南錫浩 馮鐵夫
目的探討前列腺切除術后尿路感染的影響因素及病原學特點,為臨床預防感染與治療提供參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泌尿外科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TURP)患者216例的臨床資料,對發(fā)生尿路感染患者的影響因素及病原學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216例TURP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33例,感染率為15.3%;年齡>65歲、合并糖尿病、術前行導尿術、術后留置尿管>6天、手術時間>1h、不合理用用抗生素是導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對感染患者尿液培養(yǎng)的結果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首,占75.8%,其次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占24.2%,且耐藥菌居多。結論針對易發(fā)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應措施,可有效預防與治療術后尿路感染。
前列腺切除術 ;尿路感染;影響因素;病原學
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后常易發(fā)生尿路感染等并發(fā)癥。為了明確其發(fā)病的影響因素及病原學特點,為臨床預防感染與治療提供參考。筆者對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TURP)21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行TURP患者216例,其中年齡最小53歲,最大87歲,平均年齡65.5歲。所有病例排除前列腺癌,均為前列腺良性增生。
1.2 方法收集患者病歷資料,統(tǒng)一制訂調查表,由感控醫(yī)師按照調查表項目逐一填寫,包括年齡、術前基礎疾病、術前行導尿術、手術時間、術后尿管留置時間、合理應用抗生素、住院時間。
1.3 診斷標準依據(jù)衛(wèi)生管理部門《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感染率216例經尿道前列腺等離子電切術患者,發(fā)生尿路感染33例,感染率為15.3%。
2.2 相關因素33例術后尿路感染與年齡>65歲、合并糖尿病、術前行導尿術、術后留置尿管>6d、手術時間>1h、不合理用用抗生素因素密切相關(P<0.05);與住院時間無關(P>0.05),見表1。
表1 TURP術后尿路感染相關因素與感染率(n,%)
2.3 病原學分布33例感染患者尿液細菌培養(yǎng)結果顯示,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居多,占 75.8%;其次是革蘭氏陽性球菌,占24.2%,見表2。
表2 TURP術后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構成比(n,%)
TURP是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的有效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的優(yōu)點。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術后也存在并發(fā)癥的危險,其中尿路感染是臨床最常見并發(fā)癥[1]。本研究2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術后發(fā)生尿路感染33例,感染率為15.3%,與趙小佩[2]報道的15.1%相似,表1顯示,感染的發(fā)生與患者年齡>65歲、合并糖尿病、術前行導尿術、術后留置尿管>6d、手術時間>1h、不合理用用抗生素因素密切相關(P<0.05)。提示該人群為TURP術后發(fā)生尿路感染的高發(fā)人群。
TURP術前、術后需要導尿與留置尿管,導尿管插入導致尿道黏膜損傷,破壞了尿道黏膜的天然屏障,致使細菌逆行至泌尿系生長繁殖引起感染。導尿時無菌觀念不強,尿管污染,可使病原菌通過尿管直接種植在膀胱。長期留置尿管,管腔內的細菌定居及各接頭的污染,致使細菌容易逆行致泌尿系生長繁殖引起感染。本組術前行導尿術與未行導尿術的感染率及術后留置尿管≤6天與>6天的感染率比較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在行導尿術操作時,應嚴格遵循無菌技術原則,避免反復多次操作,對留置尿管的患者,采用密閉式連續(xù)引流,妥善固定,保證其密閉性,以減少細菌污染。嚴格掌握置管指征,縮短尿管留置時間,減少尿路感染。
老齡患者常合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是TURP術后尿路感染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3]。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合并糖尿病術后尿路感染率明顯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因此,積極控制血糖是十分必要的。并且高齡患者,機體生理功能下降,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外界細菌感染的能力下降,易發(fā)感染。因此應做好術前準備及患者評估,加強對老齡患者的關注,積極治療基礎疾??;加強手術操作的熟練度,提高術者的手術技巧,縮短手術時間。
研究表明,不合理應用抗生素也是TURP術后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之一。其感染率是合理應用抗生素的4倍。表2顯示,33例感染者尿液培養(yǎng),以革蘭氏陰性桿菌居多,占75.8%,與李新報道78.03%接近[4],其中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較大,且是產生ESBLs的主要代表菌,而陰溝桿菌是AmpC酶的常見菌,腸球菌占21.2%,該菌屬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和固有的耐藥性眾所周知[5]。提示TURP術后尿路感染的致病菌大多為耐藥菌,應加以高度防范,臨床醫(yī)師應及時送檢尿標本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根據(jù)藥敏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有效治療與控制TURP術后尿路感染。
[1] 陳逸,陳光耀,許新民,等.前列腺切除術后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355-2356.
[2] 趙小佩.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發(fā)生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2):2478-2880.
[3] 呂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臨床特點觀察[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3):2727-2728.
[4] 李新,張家華,熊恩慶,等. 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后頑固性尿路感染臨床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553-1555.
[5] 丁玲桃.山區(qū)醫(yī)院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9):4177-4178.
R697+.3
A
1673-5846(2013)09-0356-02
牡丹江醫(yī)學院紅旗醫(yī)院泌尿外科,黑龍江牡丹江 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