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軍
氯雷他定長療程遞減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分析
王 軍
目的研究使用氯雷他定片治療慢性蕁麻疹時采取長療程的遞減療法對于疾病的療效,同時和每日用藥療法比較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我所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療的60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成遞減組和持續(xù)組,兩組患者入選后進行相應的飲食調整,同時給予賽庚啶;其中,遞減組口服氯雷他定片,第1~2周劑量為口服10mg,1次/d;第3~4周口服10mg,1次/2d;第4~6周口服5mg,1次/d,療程為6周。持續(xù)組則給予氯雷他定片口服10mg,1次/d,6周是一個療程。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每兩周1次復診,對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且隨訪1個月。結果遞減組治療的有效率為90.00%,復發(fā)率為30.00%,明顯優(yōu)于持續(xù)組的63.33%和56.67%,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均<0.05)。結論氯雷他定片長療程遞減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優(yōu)于每日療法遞減組,且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復發(fā)率低。
氯雷他定;遞減;長療程;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由于病因較為復雜,且反復發(fā)作,因此在臨床上的治療措施大多以控制為主,藥物也一般選用非鎮(zhèn)靜的抗組胺藥物為治療的首選[1]。本文對我所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療的慢性蕁麻疹患者探討應用氯雷他定片采用遞減方法并長療程治療,與常規(guī)療程進行對比臨床治療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所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收治療的慢性蕁麻疹患者60例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隨機分組,將患者分成遞減組和持續(xù)組,每組3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入選標準,皮膚黏膜的表面風團時間持續(xù)低于24h,每周發(fā)作的時間大于2次;病程在2個月以上;對于一些藥物性過敏原以及物理性蕁麻疹、蕁麻疹血管炎患者給予排除;患者在入選觀察前的一周內未進行抗組胺藥物的治療,1月內未進行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治療,無嚴重心、肺、肝、腎等系統(tǒng)性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在研究范圍。其中遞減組女17例,男13例;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6歲;病程為2個月至10年,平均病程2.5年。持續(xù)組女18例,男12例;年齡17~65歲,平均年齡37歲;病程為2個月至9年,平均病程2.8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和病程上均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相應進行飲食的調整,同時給予賽庚啶,每次 2mg,3次/d;其中遞減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氯雷他定片口服,第1~2周口服10mg,1次/d;第3~4周口服10mg,1次/2d;第4~8周口服5mg,1次/d,療程為6個月。持續(xù)組則給予氯雷他定片口服10mg,1次/d,6周是一個療程。在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每兩周1次復診,對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等進行觀察,且隨訪1個月[2]。
1.3 觀察指標經(jīng)過治療,按照風團大小、數(shù)目、瘙癢程度可對臨床效果劃分為4級[3]。癥狀積分下降的指數(shù)=(治療前的總積分-治療后的總積分)/治療前的總積分×100%。依據(jù)療效判斷標準,分為痊愈、顯效、進步、無效四種。其中痊愈表示癥狀的積分下降指數(shù)大于90%;顯效:患者癥狀積分下降超過60%;進步:癥狀積分下降超過20%;無效:癥狀積分下降低于2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軟件包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P<0.05作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實驗符合方差齊性,計量資料用t進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
經(jīng)過對比治療,最終遞減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隨訪有9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30.00%;持續(xù)組總有效率為63.33%,隨訪有17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56.67%,差異均有顯著性意義(P<0.05)。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各有1例表現(xiàn)出頭暈和嗜睡等癥狀,均未中斷治療,療程結束后經(jīng)過復查,患者的血尿常規(guī)和肝腎功能、心電圖均表現(xiàn)正常。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比較[n(%)]
慢性蕁麻疹為皮膚科常見疾病,同時也是慢性疾病且反復發(fā)作,由于長時間治療給患者生活造成較大影響,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痛苦。當前,關于慢性蕁麻疹病因以及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在臨床上,一般使用抗組胺藥物作為治療的基本用藥,但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在抗組胺進行治療時需要注重策略的變化[4]。癥狀基本得到控制后,還需要維持治療,目的是要降低組胺的受體活化狀態(tài),預防立即停藥引起疾病的反復發(fā)作[5]。至于長療程需要多長時間目前沒有大量數(shù)據(jù)支持,主張維持2~4個月[6]。本文選用氯雷他定屬于新型的組胺受體拮抗劑,可以較好的起到抗炎作用,沒有心臟毒性,也沒有嗜睡等反應,長期用藥具有較好的安全性。通過本實驗長療程遞減療法和短療程持續(xù)療法相比效果令人滿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1] 魏玲,王海榮,楊秋紅.氯雷他定片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銨注射液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31):1357.
[2] Kaplan AP.What the first10000patients with chronic urticaria have taught me:a per-sonal journey[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09,24(3):238-239.
[3] 郭瑋,張亞勤,楊勇.依巴斯汀遞減療法和每日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比較[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04):368.
[4] Powell,RJ Du,Toit GL,Siddique N,et al.Bsaci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urticaria and angio-oedema[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2007,14(8):248-250.
[5] 談君林,周德曄,趙文峰.潤燥止癢膠囊聯(lián)合左西替利嗪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 68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2 (06):258.
[6] 周瀟.鹽酸氯雷他定遞減聯(lián)合卡介菌多糖核酸,VB1穴位注射治療慢性蕁麻疹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3):1167-1169.
R758.24
A
1673-5846(2013)09-0106-02
揚州市江都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皮膚病性病防治所,江蘇揚州 2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