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華
【摘 要】玉米立體通透栽培是針對玉米光合能力強,高產(chǎn)栽培對田間的光照和通風條件要求較高的特點而提出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
【關鍵詞】玉米;立體栽培技術;分析
玉米立體通透栽培技術,就是采用玉米通風透光栽培技術,在其生長過程中,以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抗病的緊湊型、矮桿玉米為種植對象,科學的利用不同作物(高矮、早晚、陰陽搭配)進行小比例間作,充分運用其生長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配置在同一地塊里,使作物特性與空間生態(tài)因素和地下結構相協(xié)調(diào),使個體和群體生長發(fā)育相協(xié)調(diào),形成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通透結構,提高中下部葉片光照時數(shù),增加碳水化合物積累,從而加大通風透光強度,實現(xiàn)擴源、強流、增庫、大幅度提高土地綜合生產(chǎn)能力。玉米立體通透栽培技術的內(nèi)涵十分豐富,集中體現(xiàn)在更改平展型品種為緊湊型耐密性強的品種;增加田間種植密度和農(nóng)、化兩肥的投入,改玉米清種為小比例間作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田間二氧化碳的流量和肥料利用率。這是玉米立體通透栽培技術的核心,也是比常規(guī)栽培技術進步的閃光點和進步點。
1.玉米立體通道栽培的形式
1.1小2:0模式
這種方法最簡單,不改壟,用于各種的玉米。與普通清種不同的是將原先3條壟上的苗全部種到2條壟上,剩下的一條壟做通風透光壟,也即每種兩條壟空一條壟。這樣,每株玉米均有一側處于邊行,明顯地改善了中下部葉片的光照條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給,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質(zhì)積累。如果采用直立株型的雜交種和65cm的行距,種成株距12cm的拐子苗,平均種植密度可達每公頃8萬株,即平均每平方米保苗8株,相當于有苗的兩條壟上每平方米保苗12株。這樣,去掉5%左右的弱苗和病蟲苗,每公頃可收獲7.5萬株。按每株每克(4兩)計算,產(chǎn)量可達每公頃15000kg,即每畝噸糧。
1.2大1:0模式
這種方法又稱為壟半空法,也用于清種的玉米。做法是將普通的2條壟改為一條100-105cm寬的大壟,余下的半條壟空著,大壟上種2行玉米。如果選用直立株型的雜交種,種植密度可達每公頃6萬-7萬株。由于不同壟上的2行玉米的間距增加到了85-90cm,每行玉米都有一半處于較好的光照和空氣條件下,因此邊際效應明顯,提高了光能和土壤水分、養(yǎng)分的利用率。據(jù)測定,與普通密度的對照田相比,大1:0密植栽培的玉米平均葉面積指數(shù)由2.10增至3.14,最大葉面積指數(shù)由3.68增至5.39;平均由每天每平方厘米10.64克增至12.28克,最大光合作用效率由每天每平方厘米22.89克增至32.10克;光能利用率由2.37%增至2.78%;干物質(zhì)積累由每公頃22265.10kg增至26473.80kg。一般的地塊可增產(chǎn)20%-30%。
1.3小2:1模式
這種方法用于玉米的間作,不用改壟。只是在小2:0模式的基礎上將空壟種上矮稈的作物。這樣,在肥水條件都能滿足時除了玉米高產(chǎn)外還可收獲矮稈作物,增加了經(jīng)濟效益。
1.4大2:1模式
這種方法也用于間作玉米,但要改壟?!按?”指2條100cm寬的大壟,上面各種2行玉米, “1”指每畝2條大壟種1條小壟矮稈作物。這樣,如采用直立株型的雜交種,大壟上種雙行拐子苗,株距15-18cm,每公頃可保苗8-9.5萬株。去掉5%左右的弱苗或病蟲苗,每公頃可收獲7.5-9萬穗,產(chǎn)量將達每公頃15000kg以上。此外,還可收獲一定數(shù)量的矮稈作物。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生態(tài)條件和種植習慣,上述模式也可變通為3:0、4:0或3:1、4:1、4:2和6:2等。在黑龍江和吉林等生長季節(jié)短積溫少的地區(qū),配合地膜覆蓋技術后的增產(chǎn)效果更為明顯。
2.間作作物的選擇
2.1糧糧型
適用于廣大農(nóng)村純糧區(qū)。搭配的矮稈作物可選擇株高1m左右的矮高梁、育熟甜玉米或早熟的小麥、大麥等。根據(jù)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等單位1996年在黑龍江省賓縣的試驗,種植株高115cm的長高粱1號或株高僅100cm的矮高梁,株距10cm左右,平均每平方米保苗5-10株。這樣除了玉米以外,每公頃可增收高梁2000-4000kg。
2.2糧菜型
適用于市郊或其他交通方便的地區(qū)。可選擇早熟的春菜如早甘藍、早馬鈴薯、早菜豆和早西紅柿等為搭配作物。前期春菜生長旺盛而玉米還處于苗期,基本上不影響春萊的生長。待玉米拔節(jié)進入快速生長期后,春菜已經(jīng)或接近收獲了,也不會妨礙玉米的生長。也可以選擇秋菜如大白菜、秋甘藍、晚青椒和晚茄子等。這樣前期蔬菜給玉米讓路,提供了良好的光照和肥水條件,后期玉米給蔬菜擋風防霜,可提高地表溫度、防止秋季害蟲危害,延長了秋菜的生長期。
3.其他技術特點
3.1選用良種
為了充分利用當?shù)氐臒崃抠Y源,立體溫透栽培應選用晚熟抗病的高產(chǎn)雜交種。直播品種所需的活動積溫應比當?shù)爻D昶骄顒臃e溫少l00-200℃,正常年份霜前5-l0天成熟。如覆膜可選用所需活動積溫多則高、生育期長5-10天的品種。最好選用直立核型的品種,有利于密植,以密增產(chǎn)。
3.2種子處理
種子應經(jīng)過精選,剔除小而雜和破碎種子,確保發(fā)芽率和純度都不低于90%。為了縮短種子在土壤里停留(吸水、膨脹和蔭動)的時間以提早出苗,可進行浸種催芽。絲黑穗病嚴重的地塊還可使用種衣劑等農(nóng)藥拌種。
3.3防治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嚴重的地塊應使用辛硫磺毒土,可結合基肥一起施入。此外,適當延遲間苗也有利于減少地下害蟲引起的缺苗。
3.4及時補苗
從3葉期開始結合同苗和鏟趟,發(fā)現(xiàn)缺苗要及時補苗。一定要補栽事先育好的狀苗,千萬不能補種或補栽小苗。育苗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秧盤,紙筒或營養(yǎng)塊等方法。如果在塑料秧床內(nèi)育秧應注意溫度和水分調(diào)節(jié),及時練苗防止徒長。移栽時一定要坐水,做到基本上不傷苗。
3.5消除弱苗
產(chǎn)生弱苗的主要原因有自交苗、病毒病和蟲害等,拔節(jié)以后要結合鏟趟及時清除弱苗。因為在高度密植條件下弱苗是無法趕上壯苗的,最后必然形成空稈,成為一株人為的雜草,白白消耗養(yǎng)分和空間資源。還不如鏟除掉給壯苗讓出點養(yǎng)分和空間,用壯苗來增產(chǎn)。
3.6增加施肥
玉米要高產(chǎn),施肥是關鍵。玉米立體通透高產(chǎn)栽培的施肥置一般應達到每公頃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0-60噸,純氮300-450kg,五氧化二磷120-150kg(尿素500-750kg,加二銨250-300kg),氧化鉀150-180kg,硫酸鋅25-30kg,以及用二銨5kg或磷酸二氫鉀5kg加尿素5kg再加適當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配成的葉面肥。
4.立體通透栽培技術要點
4.1確定播期
根據(jù)不同地區(qū)適時播種,黑龍江省南部地區(qū)4月末至5月初,北部地區(qū)5月上旬。
4.2合理密植
一般畝保苗4300株。采用配套技術,加強管理,增施肥料,有灌水條件,畝保苗可達5300-6000株,盡可能不在黃崗地、沙土地等貧瘠的土地上種植。
4.3平衡肥料
①底肥:要實現(xiàn)高產(chǎn),必須以肥保密,以密奪高產(chǎn),在施足農(nóng)家肥基礎上,施用化肥,以磷鉀肥為主,氮肥為輔,根據(jù)栽培密度和目標產(chǎn)量決定施肥量;②口肥:肥料與種子一定分開,以免化肥燒種子;③追肥:以尿素為主,根據(jù)密度確定追肥量,尿素要深追,最好在最后一次中耕時在壟溝追肥;④有條件的采取配方施肥,效果更好,它能節(jié)肥,又可提高有機肥和無機肥利用率,還能調(diào)整氮、磷、鉀比例,達到增產(chǎn)增收目的。
4.4田間管理:封閉除草
使用封閉除草劑要注意土壤干旱時噴藥要噴濕地面,土壤濕度大時要減少用藥濃度防止發(fā)生藥害;查田。出苗前及時檢查發(fā)芽情況,做好查田補種;補栽。出苗后如缺苗,抓緊時間及時補栽確保全苗;鏟前深松。出苗后進行深松或鏟前趟一犁;間苗、定苗。3-4片葉時,將弱苗、病苗、小苗去掉,作到去早、去小、去了,確保留苗整齊一致。及時鏟趟,適時收獲。
【參考文獻】
[1]孫玉香,楊艷艷,馬英紅,李艷.玉米立體通透高產(chǎn)栽培技術[J].農(nóng)民致富之友,2008(07).
[2]李霞,李大奇,丁春利,李宏玲,秦勝,李國臣,金鳳才.玉米130厘米大壟立體通透高產(chǎn)栽培技術[J].中國農(nóng)村小康科技,2006(01).
[3]邊輝,吳顯峰,孫艷娟.玉米大壟寬窄行密植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