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原昭
才女自古多薄命?
文/李原昭
才女自古多薄命,這薄命的根由從何而來?細細品味起來,恰恰是要掙脫束縛、追求美好所致;是受壓抑的心靈得到知識的滋養(yǎng)之后,卻不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所致;也是理想的根芽不能成長為現(xiàn)實的參天大樹所致。
月華清·梨花 /朱淑真
雪壓庭春,香浮花月,攬衣還怯單薄。欹枕裴回,又聽一聲干鵲。粉淚共宿雨闌干,清夢與寒云寂寞。除卻,是江梅曾許,詩人吟作。
長恨曉風漂泊,且莫遣香肌,瘦減如削。深杏夭桃,端的為誰零落?況天氣妝點清明,對美景不妨行樂。拌著,向花前時取,一杯獨酌。
梨花勝雪,月影憧憧,美人斜倚枕,涼風透窗欞。此刻若有一位風流倜儻的男子將她攬入懷中,卿卿我我一番,或許才不辜負如此良辰美景。然而,美人卻只能粉淚幾滴伴長夜,一杯獨酌聊解愁。這位“幽棲居士”的傷春之作,不僅寫出了自己的命運,更彈奏出古往今來多少才女的幽怨之曲。她們吞食了才情的“禁果”,收獲了“此花不與群花比”的自信,卻也種下了“鴛幃夢展轉(zhuǎn),珠淚向誰彈”的寂寞,甚至落得個“楓冷亂紅凋”的慘局。才女,這些令古往今來多少才子渴慕的佳人,卻成為人世間最大的犧牲品。
才女,是孤獨的。
錢塘才女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十三四歲就已在詩詞上嶄露頭角,遠近聞名。少女心扉初開的時候,認識了一位才華出眾的年輕書生,相互愛慕,暗生情愫。然而,她有愛慕的權(quán)利,卻沒有選擇的自由,終在父母的安排之下,嫁給了一位落第后憑借捐輸而獲得小小職位的“公務員”。出嫁之前,她曾自我安慰似的寫下了“初合雙鬟學畫眉,未知心事屬阿誰?待將滿抱中秋月,分付蕭郎萬首詩”,幻想著能和未來的先生吟詩唱和,盡享閨房之樂。
然而當花轎落地之后,她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丈夫才情稀缺,便詰問自己“供誰裁剪入新詩”。夢碎了,于是秋夜里,她“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后到昏黃。更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被心靈的巨大孤獨籠罩著、折磨著。在巨大的孤獨之中,她或許想起了少女時代的愛慕對象,于是一首《清平樂·觀湖》便應運而生: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
無遮攔的情愫在這首詞里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盡管并不見得是實景,但讓人浮想聯(lián)翩的描寫還是引起了丈夫的妒火,道學家們也認為她“失婦德”、“太縱”。她死后不能葬入夫家墓地,詩稿也被父母付諸一炬。一代才女朱淑真不僅身前承受了孤獨,身后也被“消音”,成為孤獨的游魂。幸有后人輯成《斷腸集》,才讓她終于有了一二知音。
才女,是凄婉的。
“一瓣紅妝逐水流,不知香艷向誰收?!边@兩句詩中飄蕩的是明末吳江才女葉小鸞的郁悒之氣。她的姐姐葉紈紈17歲出嫁,24歲殞命,成婚7年間,歸寧時從未訴過半點苦,但葉小鸞感覺到了姐姐無言背后的隱痛?!段鲙洝贰赌档ねぁ分信魅斯拿利悙矍樽屗绨V如醉,她曾寫下“微點秋波溜淺春,粉香憔悴近天真。玉容最是難摸處,似喜還愁卻是嗔”的詩句,情愛中少女善變的心理和其中蕩漾的甜蜜讓她向往。然而,正當這美麗的愛情根芽在她的心中滋長的時候,父母卻將她許配給了昆山縉紳之子。素未謀面的公子、姐姐失敗的婚姻,讓17歲的葉小鸞恐懼莫名,甚至到了“陶令一尊酒,難消萬古愁”的地步。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婚期迫近的壓力,終于壓垮了這個孩子。就在出閣前五日,她溘然長逝,釀成了才女的極端悲劇。
晚唐才女魚幼薇雖出身市井,卻“生長良家顏如玉”。她的父親飽讀詩書但未能及第,就把精力放在了女兒身上。在父親的培養(yǎng)下,她7歲能作詩文,十一二歲就聲名遠播,有“詩童”之稱。花間詞人溫庭筠慕名而來,命題作文,結(jié)果魚幼薇一揮而就,令他嘆服,兩人也成為忘年交。當溫飛卿盛贊魚幼薇這個裊裊婷婷的少女時,少女卻在一個冬日給他寫來了“幽棲莫定梧桐處,暮雀啾啾空繞林”的詩句,愛慕之情隱約可見。溫飛卿沒敢接茬,魚幼薇沒變成溫夫人,卻成了貴公子李億的妾。不料李億的夫人是一只河東獅,對魚幼薇棍棒相加,非要將她趕出家門。無奈之下,李億將她偷偷送入道觀,并表示一定會回來接她。改名魚玄機的少婦盼星星、盼月亮,最后卻得到了李億早已偕夫人赴揚州上任的消息。受騙的魚玄機寫下“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的句子后,索性艷幟半開,“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椗摇?,在道觀里放浪形骸,最后因爭搶男人殺死侍婢,自己被判斬刑,那年她27歲,以青春書寫了凄婉。
才女,也曾與命運抗爭。
“憂危只有客心微,贏得湖光蔽竹扉。囊有千詩聊寄賞,家無四壁亦懷歸?!蹦軌蛉绱嘶磉_的才女,恐怕也只有明末清初的女詩人、書畫家黃媛介了。她出生于嘉興,家庭雖非大戶,但也算殷實。她的哥哥是有抱負的學者,姐姐是詩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她很早就開始接觸藝文。父親也著力培養(yǎng)她。她十三四歲便才名遠播。由于才學出眾,復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張溥曾有意納她為妾,但她以“良駒不配雙鞍,好女不事二姓”作答,最終嫁給了早就定下娃娃親的同鄉(xiāng)失意學者楊元勛為妻。
然而不幸的是,當時正值明末,社會動蕩,黃楊兩家都在此起彼伏的戰(zhàn)亂中衰敗。嫁給楊元勛之后,由于丈夫無力供養(yǎng)妻兒,黃媛介就在西湖畔出售詩、畫、字來維持生活。拋頭露面不免招來麻煩,有些紈绔子弟便調(diào)戲說要娶她,幫她脫貧,她就寫下“著書不費居山事,沽酒恒消賣畫錢。貧況不堪門外見,依依槐柳綠遮天”來表明自己的安貧之心。
1645年,在清朝征服南方的騷亂中,黃媛介曾經(jīng)被綁架。獲釋之后,她游歷江蘇吳縣和江寧,通過別人的資助、賣文和充任閨塾師過活。在輾轉(zhuǎn)流離的生活中,她出外賺錢,丈夫居家,顛覆了傳統(tǒng)的夫妻角色,享受著如男子般的自由。她與名妓柳如是成為朋友,與名媛王端淑、商景蘭等成為閨中密友,與吳梅村、施愚山、錢謙益等人有過交往。
元機詩意圖 清 改琦
由于她不拘泥于良家與風月場的界限,很多人指責她有“風塵之色”。面對非議,她以“雖衣食取資于翰墨,而聲影未出于衡門”回應,以其純潔之心對抗著世俗流言,成為歷史上屈指可數(shù)的自由職業(yè)女藝術(shù)家,并著有《南華館古文詩集》《越游草》《湖上草》《如石閣漫草》《離隱詞》等。她曾在寫給錢謙益的詩中說:“懶登高閣望青山,愧我年來學閉關(guān)。淡墨遙傳縹緲意,孤峰只在有無間?!币云降七h之心,在詩、書、畫中過完了一生,也以漂泊一生的實際行動,表達了才女對命運的抗爭。
才女,也曾有過圓滿。
才女蘇蕙是前秦陳留縣令蘇道質(zhì)的女兒。她天資太聰穎了,3歲就學書識字,5歲習畫寫詩,7歲引針刺繡,9歲穿梭紡織,15歲時描龍繡鳳、紡紗織錦,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14歲就寫過一首相當老氣橫秋的詩:“貞物知始終,顏喪改華容。仁賢別行士,寒歲識凋松?!辈恢欠褚蛟缁鄞呤炝诵闹牵?6歲時,她跟著父親去法門寺上香,看上了年少英俊的竇濤,最終結(jié)為夫妻。
然而,令蘇蕙始料未及的是,竇濤只是一介武夫,很快便對終日以詩書為娛的妻子失去了興趣,結(jié)識了能歌善舞的趙陽臺并納為小妾,導致夫妻關(guān)系降到了冰點。后來竇濤出守襄陽,帶著小妾,把蘇蕙這位正妻丟在了長安。蘇蕙閨中寂寞,便用841字寫成情真意切的回文詩《璇璣圖》,連夜送給竇濤。武夫竟也看懂了,并被深深打動,夫妻重修舊好,成為破鏡重圓的典范。
然而,抗爭也好,圓滿也罷,都如星星之火,偶或在夜空中閃一下,而才女們書寫不盡的始終是哀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北M管唐代“女冠詩人”李冶被稱為“女中詩豪”,與多名才子交往密切,浪漫瀟灑,但這首《相思怨》仍暴露了浮華背后的凄苦。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闭煞虻碾x世讓李清照從此與孤寂凄婉相伴。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卑V做人妾的明代才女馮小青,在幽怨中于18歲時孤零零地告別了世界。“世事流云,人生飛絮,都付斷垣悲咽。西山在,愁容慘淡,如共人凄切?!闭煞蚪登?,自己思故國,卻又不能與丈夫抗爭,才女徐燦在矛盾中發(fā)出了這“幽咽”之聲。
才女自古多薄命,這薄命的根由從何而來?細細品味起來,恰恰是要掙脫束縛、追求美好所致;是受壓抑的心靈得到知識的滋養(yǎng),卻不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所致;也是理想的根芽不能成長為現(xiàn)實的參天大樹所致。她們有獨立的個性、獨立的見解、獨立的品格、獨立的趣味,然而,在男權(quán)社會中,“才女”只是給女色消費增添一層光環(huán),要想將“才”單獨拉出來與男性比肩,那是難上加難。即使已經(jīng)獲得了社會認同的才女,她們也需在既有的社會規(guī)范中謹小慎微地過活,否則很容易被貼上這樣那樣的標簽,流傳千古而難以洗脫。也正因為如此,才女們的幽怨之聲源源不絕,讓后人扼腕。幸而昔日的羈絆都已過去,才女們可以不用再為“才”而枉賠許多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