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如水晶般透明,只覺無限美好。我轉(zhuǎn)身向前,去欣賞這份美麗。
白楊樹站得筆直,按自己的法則用枝干寫意堅(jiān)毅挺拔。柳柳也褪去了冬日黯淡的灰裝,沒有葉的裝點(diǎn),本搖曳生姿的柳枝反增添幾分俊逸。小松樹恣意地?cái)[著姿勢,俏皮可愛。
天空爽朗,白云自由,草木輕靈,河流安好。只覺生命最美好的一切莫過于此,喧囂,煩惱,憂慮,在不自覺中遠(yuǎn)去。我靜靜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只覺得每一棵小草都是一首詩,每一片葉子都是一幅畫。他們用一種自然所特有的唯美向我們講述生命的真諦。曾有過很多人都在追尋這種生命與自然的契合,聆聽自然之聲,獲取靈魂升華。所以陶潛種豆南山下,追尋夢中的桃花源,所以梭羅走進(jìn)了瓦爾登湖,完成心靈的洗禮……
可是,今天能聽到這自然之聲的人卻少之又少?;蛘哒f,是愿意親近自然的人真的是鳳毛麟角。我們借助電腦、手機(jī)可以完成各種各樣的交流和需要,我們寧愿在電腦前興致勃勃地瀏覽著網(wǎng)上的風(fēng)景照,也不愿意在陽光下舒朗的微笑:我們在QQ農(nóng)場里經(jīng)營著自己的土地,卻不曾記得青草的味道。錚亮的轎車駛過,只留一片塵煙,誰還記得花徑漫步的感覺?
我們造出了高樓大廈,也囚禁了我們在陽光下自由呼吸的酣暢,我們發(fā)明了電腦,便以為虛擬的空間能代替自然的美妙,可是,照片記錄下的是景色,如何才能復(fù)制陶醉于自然的那份心安,如何代替?zhèn)ゴ笞匀凰鶐淼臒o盡啟迪?
沒有真正親近自然的人,是不可能感覺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玄妙的,亦是永遠(yuǎn)無法體會那種心凝形釋,與萬化暝合的境界。在中國有女媧以泥造人之說,古希臘普拉塔格拉也提出“萬物是用水做的”,這些都闡明了一個(gè)全人類共同的認(rèn)識——人之精髓源之于自然,自然即是人之根本。若失去了自然之源,生命便如同竭澤之魚,縱使彼此間相濡以沫,已難得救贖。
或者說,正是因?yàn)槿绱耍覀兛梢栽诿芊饬己玫膯卧獦抢锔惺艿绞孢m,卻感受不到舒暢;我們可以看形形色色的電視節(jié)目來娛樂,卻感受不到心靈深處的快樂;我們在游戲中聲嘶力竭尋找刺激,滿足卻并不補(bǔ)充。用叛逆瘋狂去嘗試沖破一切的桎梏,可還是得不到心靈深處真正的自由。
“心若自由,身沐長風(fēng)。”這句話不知在何處聽到。此刻,藍(lán)天高遠(yuǎn),白云悠然,風(fēng)不輕不重地拂過樹梢,傳來幾聲不知名的鳥叫,小草羞答答地低下頭,反更顯得俏皮可愛。我張開雙臂,讓風(fēng)從發(fā)梢、耳際、雙肩、臂上穿過,只覺無盡的清爽、舒暢漫天襲來。這就是自由的感覺嗎?
佛家曰:“放下即自在?!边h(yuǎn)離喧囂,親近自然,生命安好。
(編輯 慕容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