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赫
《毒戰(zhàn)》是一部有著杜琪峰強烈個人風格的黑色電影,作為導演第一部內地公安題材的電影同時又涉及到吸毒、死刑注射、槍戰(zhàn)等敏感題材,有不少人為能否審查通過而擔心。而當在電影院終于看到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時,又不免有些許失望。
影片人物依舊是“鐵血硬漢純爺們兒”,劇情上依舊有黑色風格,可故事上總有種“被強奸”的感覺。影片由一個為求自保而不惜出賣朋友甚至殺光所有人的毒販蔡天明入手,隨著影片的發(fā)展蔡天明的形象也逐漸豐滿。
電影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物性格自始至終未曾有重大變化,并且人物一出現(xiàn)就已經(jīng)讓觀眾所了解并貫穿電影始終,只有蔡天明的性格是伴隨著故事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被解剖、被挖掘,應該說蔡天明這個人物形象所代表的人類自私欲望是電影所反映的主題。而當結尾蔡天明在被進行注射死亡時所表現(xiàn)出的極度恐懼,是對人物形象最終的升華。
一切看似很不錯的感覺:人物形象塑造夠豐滿、解剖夠到位,可不得不吐槽的是,當結局畫外音念著蔡天明的死刑判決書時,著實讓我有點跳戲。
“好人”死了,“壞人”也死了,這本應是黑色風格結局,可判決書的聲音一出,所有前面制造的黑色氣氛頓時全無。但不得不說這有可能是杜琪峰帶著鐐銬跳舞,如此這般或許是無奈而為之。因為畢竟這部影片面向的是大陸。
蔡天明仿佛一個多面體,他映射著人類為滿足生存欲望的每個邪惡面。拋棄妻子孩子的尸體獨自一人逃亡,為求減刑而出賣徒弟大聾、小聾,為求逃亡而拋棄朋友和兄弟。而最終因為一個人導致了所有人的死,更強化了欲望的可怕。電影里每個人物雖說性格簡單,但都面目分明,比如那個為調節(jié)影片氣氛的哈哈哥,比如那個極富“人情”色彩的大聾、小聾,還有那些香港幕后黑手,似乎在影片中每個人的背后都藏著一個故事,在電影給出的碎片信息中展現(xiàn)著獨一無二的個人。
強烈的形式感不得不說是杜琪峰吸引觀眾的一大法寶。陰郁的氛圍、冷光、暗調,骯臟的漁港、公路邊、街頭。寫實的手法或許讓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觀眾有些許不適,甚至會認為是為了降低成本所致,但這種真實極大地烘托了電影的黑色系風格。影片的背景不再唯美,煙蒂、濃煙、砂石、滿是腥臭味的魚市,仿佛是一個墮落的世界,同樣襯托了墮落的人。結尾處的槍戰(zhàn)更是夠暴力,夸張的中槍濺血畫面,帶有節(jié)奏感的槍擊聲,中槍,倒下。當中槍的不分“好人”與“壞人”的時候,影片充斥著寒冷與血的腥氣。
人生并非生而為己,但我們不可能永遠不直視我們的欲望;世界也并非卑劣的街頭,但需要人類去審視。如果說電影提醒了我們什么的話,那么,我只想起《七宗罪》結尾那句經(jīng)典的臺詞:“歐內斯特·海明威曾經(jīng)寫過:‘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去奮斗。我覺得后面半句是對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