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贛嬌
(長沙市長海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16)
探討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在輸卵管性不孕癥診治中的臨床價值
付贛嬌
(長沙市長海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16)
目的 觀察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在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 月于我院就診的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 108 例,并使用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方式進行診治,并對引起輸卵管性不孕癥的原因及治療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本組 102例患者中,共有雙側輸卵管阻塞的患者 33 例,單側輸卵管阻塞并患有盆腔粘連的患者 20 例,雙側輸卵管積水且同時出現(xiàn)傘端閉鎖的患者55 例。以上患者經過有效的治療后雙側輸卵管均通暢的 49 例,單側輸卵管通暢的 35 例。且經過 1 年的隨訪后,共有 49 例發(fā)生妊娠。結論 采用宮腔鏡、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對輸卵管性不孕癥的患者進行診治,效果顯著,且具有低創(chuàng)傷性、高再通率的特點,尤其是對于近端阻塞的患者來說,治療效果更佳,可在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宮腔鏡;腹腔鏡;輸卵管阻塞;不孕癥
在輸卵管性不孕癥的診治中,傳統(tǒng)的檢查方法難以有效的確定患者的病因[1],本文使用宮腔鏡、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對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進行診治,效果顯著,詳細如下文報告。
表1 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結果
1.1 基本資料
選取108例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子宮輸卵管造影術診斷,并確診為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颊吣挲g24~38歲,平均年齡(29±1.5)歲;患者不孕的年限為3~10年,平均年限為(4.9±1.3)年。108例患者中,14例原發(fā)性不孕患者,所占比例為13.0%,94例繼發(fā)性不孕患者,所占比例為87.0%。18(16.7%)例患者曾發(fā)生過宮外孕,85(78.7%)例患者曾進行過人流手術或中期引產術,90(83.3%)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婦科慢性炎癥。
所有患者均排卵正常、月經規(guī)律,經過B超、支原體、衣原體、內分泌等常規(guī)檢查后,均排除了其他可引起不孕的因素,且患者丈夫精液檢查正常。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手術時間為患者月經結束后的2~3d,術前進行常規(guī)檢查,并做好陰道準備。
1.2.2 使用器械
本次手術所使用的腹腔鏡為DF型電視腹腔鏡,生產公司為中美合資沈陽沈大內窺鏡有限公司;宮腔鏡為XG-10型宮腔鏡,生產公司為沈陽四通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
1.2.3 手術方法
手術采取患者的膀胱結石位,麻醉方法為氣管插身全身麻醉。
腹腔鏡檢查:采取常規(guī)措施對患者進行消毒鋪巾,并將導尿管置入,放置舉宮器。選取患者臍輪下緣部位,橫切一處10mm的切口,進行氣腹針穿刺,并注入適量的CO2直至患者的腹壓達到14kPa為止,使用套管進行穿刺,將腹腔鏡置入。對患者的盆腔、腹腔進行全面的檢查,針對患者的輸卵管、子宮和卵巢的形態(tài)及發(fā)育情況進行仔檢查,確定患者盆腔部位是否有病變,從而制定相應的手術方案[2]。套管穿刺5mm于患者雙下腹麥氏點,協(xié)助手術操作。宮腔鏡檢查:將宮腔鏡于宮頸處置入,對宮腔進行檢查,并對雙側輸卵管進行通液術。首先對患者的宮腔及宮頸管進行檢查,處理患者宮腔內發(fā)生的病變,對宮腔內息肉或粘連的部位采取剪開、摘除或刮宮術進行處理。然后找到患者雙側輸卵管的開孔,并于宮腔鏡直視下對患者進行插管加壓通液,所使用藥物可為生理鹽水、糜蛋白酶、美藍及慶大霉素等。
輸卵管手術:若患者的輸卵管形態(tài)以及通常度均較好,只是傘端粘連或閉鎖的患者,則可針對粘連部位進行分離或使用傘端成形術對傘端閉鎖患者進行治療。經宮腔鏡下,進行輸卵管插管,并注入適量的美藍液,觀察傘端并尋找一處最薄且透亮的點進行剪孔,并于所剪的小孔處伸入分離鉗進行擴張,以鈍性撕開后立即使用單極電凝進行止血,使傘口向外翻出與輸卵管外側的漿膜層重疊后,使用5-0的華利康可吸收線進行縫合處理。若患者輸卵管外觀屬于基本正常的形態(tài),且近端通暢,只是壺腹部出現(xiàn)了阻塞,難以疏通,則行硬膜外導管從傘端逆行插管指引至梗阻部位,剪除梗阻段,再行端端吻合術。若患者輸卵管的形態(tài)結構受到了破壞、有較為嚴重的僵硬與積水現(xiàn)象,則應對輸卵管進行切除,以避免積水發(fā)生復發(fā),降低宮外孕的發(fā)生率,促進患者成功輔助生殖。
其他手術:本組患者中共有20例患者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其中18例患者對子宮內膜異位的病灶進行了電棒燒灼治療,2例患者對異位囊腫進行剝除手術治療;1例多囊卵巢患者進行了多點打孔術進行治療,28例子宮后位患者使用10號的絲線對雙側園韌帶進行了縮短縫扎,使得子宮恢復至了正常的位置,降低了后壁粘連的發(fā)生率。
術后對于炎癥較為嚴重的患者可進行3周期抗炎治療或理療,對于輸卵管通暢的患者,應于術后的第一次月經后經高頻陰道B超下進行輸卵管通液檢查。
1.3 判定標準
輸卵管通暢程度判定[3]:輸卵管通暢的標準為將染液注入患者輸卵管時未產生阻力,觀察宮腔內情況未出現(xiàn)返流,染液可完全充盈輸卵管,且可通過輸卵管于傘部溢出;輸卵管閉鎖的判定標準為注入染液時即使加大壓力,染液依然難以于傘部溢出或完全充盈輸卵管;輸卵管通而欠暢的標準為染液注入時有較大的壓力,染液流過充盈輸卵管的速度較慢,且局部膨脹的部位難以在1min內消失。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102例患者中,共有雙側輸卵管阻塞的患者33例,單側輸卵管阻塞并患有盆腔粘連的患者20例,雙側輸卵管積水且同時出現(xiàn)傘端閉鎖的患者55例。以上患者經過有效的治療后雙側輸卵管均通暢的49例,單側輸卵管通暢的35例。如表1所示。
且經過1年的隨訪后,共有49例發(fā)生妊娠。所有患者在手術后的第1次月經后,經陰道B超下,進行輸卵管通液檢查,108例患者中共有113條輸卵管進行疏通,其中通暢輸卵管106條,通而不暢輸卵管4條,阻塞輸卵管3條。雙側輸卵管阻塞、單側輸卵管阻塞患者術后妊娠率與雙側輸卵管積水合并傘端閉鎖患者比較明顯較高,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1。
在我國,不孕癥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中輸卵管性不孕癥屬于發(fā)病率較高,所占比例較大的一種,其在引起不孕的病因中可占30%左右[4]。近幾年來,隨著女性宮內感染例數增多、性疾病的傳播等因素影響,導致發(fā)生女性輸卵管性不孕癥疾病的概率也有了明顯的增高,使之成為了影響女性不孕的眾多因素中急需解決的一項問題[5]。本文使用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同時對患者宮內外的疾病進行診斷與治療,將兩種微創(chuàng)手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對輸卵管性不孕癥患者的診治效果顯著,可在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1]李健,柴冬寧,鄭天昕,等.宮腔鏡聯(lián)合腹腔鏡在輸卵管性不孕中的應用[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7,16(2):150-151.
[2]閆莉,榮風年,唐芳,等.腹腔鏡診治女性不孕癥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1,20(4):314-315.
[3]張燕,張四友,李光儀,等.輸卵管插管聯(lián)合宮、腹腔鏡治療輸卵管性不孕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0):4353-4354.
[4]毛玲芝,范保維,彭秀紅,等.宮-腹腔鏡聯(lián)合手術診治輸卵管性不孕癥的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3,9(10):3-5.
[5]馮纘沖.非手術性輸卵管疏通治療和宮、腹腔鏡聯(lián)合應用診療輸卵管性不孕癥[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1,9(2):125-127.
R711.6
:B
:1671-8194(2013)04-017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