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午王 暢
(1 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2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麻黃湯超微飲片和原藥材組成成分的差異
周知午1王 暢2
(1 湖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6;2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目的 探究中藥麻黃湯超微飲片和原藥材在成分組成上的差異。方法 采用經典方劑麻黃湯為研究對象,分別取等量的麻黃湯中的麻黃、桂枝,實驗組使用中藥超微飲片,對照組使用中藥原材料。每組均先分別在顯微鏡下觀察兩組藥材浸泡時的細胞壁的破壁情況,通過薄層色譜照片來鑒定麻黃、桂枝的化學成分,以及通過化學方法測定鹽酸麻黃堿的浸出量。比較超微飲片和原藥材成分組成的差異。結果 在顯微鏡下,超微飲片基本看不到完整的細胞,而原藥材情況相反;薄層色譜照片顯示,超微飲片與原藥材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點;超微飲片鹽酸麻黃堿浸出量是原藥材的 120 倍。結論 超微飲片與原藥材化學成分基本相同,而通過超微技術的破壁處理,能使藥物的有效成分鹽酸麻黃堿更好的滲出,提高藥物的使用效率。
超微飲片;組成成分;傳統(tǒng)藥材
中藥超微飲片是的一種較新型中藥飲片,主要采用了傳統(tǒng)炮制技術、超微細胞破壁技術[1]。通過破碎細胞壁使得有效成分得以充分的浸出,比較傳統(tǒng)的飲片技術,大大節(jié)約了煎煮時間、有效成分的使用率,從而提高藥效。對于臨床實際使用中采用超微飲片是否和傳統(tǒng)飲片之間存在差異,一直是存在爭議,本實驗所以通過顯微鏡檢測法、薄層色譜分析法、高分離度液相色譜法三個對比試驗來比較超微飲片和原藥材麻黃湯的差異[2],詳情如下:
1.1 藥品與試劑
麻黃10g,桂枝6g,杏仁12g,甘草4g,鹽酸麻黃堿對照品;展開劑;0.5%碘的氯仿溶液;50%甲醇溶液。
1.2 儀器
UltMiate- 3000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Nikon Eclipse E600 生物顯微鏡;研缽;點樣器;薄層板;中性三氧化二鋁柱;容量瓶(10mL)。
1.3 方法
1.3.1 細胞壁破壁情況及顆粒直徑
分別取適量超微飲片和原藥材麻黃湯樣品,加適量92%左右的蒸餾水,制成水裝片。調好顯微鏡,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壁的破壁情況及顆粒的直徑,作好記錄。
1.3.2 薄層色譜分析法
稱取麻黃湯超微飲片32g和三倍的水一同放到研缽中,有規(guī)律的向一個方向研磨,盡量避免產生氣泡,然后將除去少量氣泡的混合物盡量平鋪于玻板上(厚度0.2~0.3mm),置于水平臺上在室溫下晾干(約30min),然后置于100℃再進行烘干(約30min),留著備用[3]。再取出原藥材32g用以上同樣的方法制備玻片,備用。用點樣器在薄層板上點樣,點約距離為2cm左右的小圓點即可。將已經點完樣的薄層板放到展開室的展開劑中,密封展開室蓋。觀察,直至小圓點展開一定距離(約10~14cm),取出,在室溫下晾干,噴灑0.5%碘的氯仿溶液直至顯色,進行比較分析。
1.3.3 鹽酸麻黃堿的測定
將麻黃湯原藥材32g制成粗粉,與甲醇30mL混合與錐形瓶中,稱重,進行超聲處理(約50min)。50min后繼續(xù)稱重,用甲醇補足,搖勻使之充分混合,過濾。將精密量取1mL濾液
置于中性三氧化二鋁柱上,用甲醇溶液洗脫,收集約9mL洗脫液置于容量瓶中(量程10mL),滴加一滴磷酸,再倒入甲醇溶液直至刻度線,混合搖勻,作為實驗組溶液。再取32g麻黃湯超微飲片,按照上述方法制得對照組溶液。精細稱得7.08g鹽酸麻黃堿置于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配制成10mL溶液,量取2.5mL移至25mL容量瓶中,再用甲醇溶液定容至刻度[4]。分別量取上述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到10mL。在20倍溶劑條件下,觀察在不同的時間段里鹽酸麻黃堿的溶出量(mg/g)。
1.4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處理, 組間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單向方差分析。
2.1 細胞壁破壁情況及顆粒直徑
超微飲片的細胞基本看不到細胞壁,絕大多數(shù)樣品都呈顆粒狀,屬于非細胞壁物質。視野中的細胞破壁率達到95%以上,其顆粒的平均直徑據(jù)測量為6~36μm,最大顆粒直徑達到100μm以上,絕大多數(shù)的顆粒直徑均在26μm左右[5]。而原藥材的細胞數(shù)較多,顆粒數(shù)較少。顯微鏡下視野中的破壁率低于20%,遠遠低于超微飲片的破壁率。
2.2 薄層色譜分析法
薄層色譜照片顯示,超微飲片與原藥材在相同位置有相同斑點,可以看出化學成分沒有明顯的差異。
2.3 鹽酸麻黃堿的測定
2.3.1 探究實驗組峰值面積值和濃度的關系
在上述試驗中,為了探究峰面積值和麻黃堿濃度的關系,分別量取實驗組的溶液0.5mL,1.0mL,1.5mL,2.0mL,2.5mL定容到10mL,它們依次是0.00305mg/mL,0.00621mg/mL,0.01312mg/mL,0.02132,mg/mL0.05324mg/mL。在色譜儀的測量下,得出他們的峰面積值分別為:1.1423、2.2134、4.1231、8.4723、17、8352.隨著濃度的增加,峰面積不斷增大呈正相關,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1。
表1 探究實驗組峰面積值和濃度的關系
2.3.2 超微飲片與常規(guī)飲片鹽酸麻黃堿溶出速度比較
由表2可以看出,超微飲片在溶劑水中的溶出量經過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35min,35min,40min的結果如下:0.80,1.23,1.64,1.93,2.12,2.31mg。原藥材的在相同條件的溶出量是3.12,4.13,4.64,4.98,5.25,5.83mg。在相同時間段內超微飲片的鹽酸麻黃堿的溶出量遠大于原藥材,而且隨著時間的增加,原藥材溶出速率也稍大于超微飲片,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見表2。
表2 超微飲片與常規(guī)飲片鹽酸麻黃堿溶出速度比較
近年來,中醫(yī)越來越受人們的追捧,使得中藥的地位大幅提高。中醫(yī)治病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藥飲片的好壞。然而假藥也隨著中醫(yī)的盛行日益增多。如何辨別藥物真?zhèn)巍⑷绾问顾幬镉行С煞值靡猿渥愕睦檬钱攧罩薄?/p>
本項目應用仲景著名的麻黃桂枝湯,通過三個實驗對比,來比較超微飲片和原藥材的成分差異。通過細胞壁破壁情況及顆粒直徑的測定的數(shù)據(jù)結果得知,超微飲片的細胞破壁率為95以上,顆粒的直徑基本在6~36μm之間,而原材料的破壁率在20%以下,由此得知,超微飲片基本不含有完整的細胞而主要以顆粒為主,而原藥材主要以細胞為主顆粒較少;薄層色譜分析實驗結果表明,超微飲片和原藥材在相同位置上具有相同的斑點,表明二者在化學組成上無明顯差異。而鹽酸麻黃堿的溶出量實驗數(shù)據(jù)更加證明了,正是由于超微飲片通過破壁處理,使得有效成分得以更好的滲出。
中藥超微飲片是現(xiàn)代較新型的中藥飲片,它通過超微細胞破壁技術加工,使得藥物的有效成分更充分的滲出,具有高效免煎煮、方便儲存、干凈衛(wèi)生等諸多特點。而傳統(tǒng)中藥只通過傳統(tǒng)制藥技術處理有效成分難以被釋放。喝中藥往往需要多個療程,甚至多種處方不同時期的應用,才能達到治愈的目的。這使得患者不得不自己在家里煎煮藥方。但是藥方的煎煮有很多注意事項,如需用瓷質鍋、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藥物的先煎后下等等,尤其由于藥物大多為樹根樹皮,煎的時間不好拿捏,導致藥物發(fā)揮不了藥效。而中藥超微飲片可以避免諸多缺點,既方便醫(yī)師應用配伍,又克服了傳統(tǒng)中藥煎煮復雜的煎煮過程,使得人體可以充分的對藥物得以吸收,提高了藥物的治療效果,大大提升了臨床使用率。同時也使藥物的采集率降低,從而為環(huán)保做出了貢獻。
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超微飲片藥物有效成分溶出量明顯超過原料藥,因此在臨床直接使用超微片時尤其是量效關系明顯的藥物或劇毒藥物時,應合理估算超微飲片與原料藥物之間的換算,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做到經濟和環(huán)保。
[1]李青,董兆稀,趙冰清,等.十種中藥超微飲片與傳統(tǒng)飲片薄層色譜對比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11,8(2):85-88.
[2]高曉慧,楊瑛,楊永華,等.茯苓超微粉與傳統(tǒng)飲片的化學對比研究[J].湖南中醫(yī)雜志,2008,24(3):93-94.
[3]Xu WY,Tang J, Ji CJ,et al.Application of a TLC chemical method to detection of cyclotides in plants [J].Chin Sci Bull,2008,53(11): 1671-1674.
[4]蔡光先,李勇敏,鄭兵,等.中藥超微飲片量效關系及安全性初探[J].中國新藥雜志,2007,16(9):682-684.
[5]蔡光先,楊永華,李躍輝.超微粉體技術與中藥飲片改革[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yī)藥現(xiàn)代化,2004,6(2):67-70.
R286
:B
:1671-8194(2013)04-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