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大一學生課余安排存在盲目性、隨意性、從眾性、離群性、矛盾性等諸多問題,其原因可歸于缺乏學習動力、規(guī)劃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三個方面。要解決大一學生課余安排的問題,可以通過邀請高年級學生和校友現(xiàn)身說法、開展人格教育等方面引導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以便能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關鍵詞 大一新生 課余安排 生涯規(guī)劃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大學生活有著充足的課余時間,大一新生從緊張的高中學習進入相對寬松的大學環(huán)境,面對突然增多的課余時間不知如何安排。一年級是學生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學生在課余時間上的態(tài)度和習慣會直接影響其學業(yè)、生活以及未來的發(fā)展。因此,一年級引導學生重視課余時間的規(guī)劃和安排尤為重要。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新生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對學院大一學生的課余安排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研,比較深入地了解學生在課余安排上的情況,對豐富大一學生課余生活、提高課余時間利用率進行了分析思考,得到了有益的啟示。
1 大一新生課余安排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盲目性
盲目性主要指沒有明確的目標。調查中,很大部分新生的課余安排比較盲目,51%的學生對課余安排的評價是忙碌無頭緒、空虛無聊、無所謂,只有3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課余安排是充實而有收獲的。從訪談中了解到,學生不了解專業(yè),不知從何學起,這是造成課余安排盲目的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學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目標不明確、無方向感、整天無所事事,在不知不覺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1.2 隨意性
隨意性是指學生的課余安排隨興趣而定,缺乏計劃。調查顯示,能規(guī)劃課余生活并長期堅持的大一學生只有19%;其余絕大部分學生的課余安排有較大的隨意性,其中53%的學生有計劃但不能堅持,24%的學生只有想法沒有規(guī)劃;7%的學生根本沒有想過課余時間需要規(guī)劃。很多學生坦言,學習對于部分人來說已不是最主要任務,加之缺乏準確的定位,課余安排基本上是隨性而定,一旦沒人管就恣意而行。
1.3 從眾性
根據(jù)調查結果顯示,大一學生中有5%的課余安排是受同學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其中寢室的影響是最大的。訪談中大部分學生提到,早上沒課的時候很想早起,但看到寢室其他人都在睡,自己也就不起來,這可能也是睡懶覺的學生有55%之多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的學生本想學習,但看到周圍的同學上網(wǎng)聊天、打游戲,自己難以抵抗外界的誘惑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大學里寢室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
1.4 離群性
離群性指學生較松散,缺乏凝聚力。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大一學生之間的交流并不多,課余時間有社會交往的學生只有28%,宅在寢室的同學占多數(shù),上網(wǎng)、睡覺、看小說、學習等,除了上課,幾乎是足不出戶,不與其他同學交流,也不愿意參加班級活動和校園活動。
1.5 矛盾性
調查中有77%的學生認為規(guī)劃課余生活對未來有幫助,但事實上只有19%的學生能長期堅持執(zhí)行,這與曾紅強的研究結果一致。①其余53%的學生有規(guī)劃但不能堅持執(zhí)行;24%的學生只停留在想法上,沒有具體的行動;7%的學生根本沒有想過課余時間需要規(guī)劃。大多數(shù)學生能認識到規(guī)劃課余時間是有必要且有用的,但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能堅持,這一矛盾性在大一學生中比較普遍,“認識到位的多,行動到位的少”。②
2 大一新生課余安排存在問題的原因
2.1 缺乏學習動力
由于高考志愿的原因,部分學生是被調劑過來的,對大學和專業(yè)都不滿意,甚至一味地抱怨學校層次低、環(huán)境差、專業(yè)沒前景,很少查看自身的原因,無論在認識上還是在行為上都是消極應對。還有些學生抱著錯誤的認知觀念,認為大學學習不重要,能力鍛煉才是最重要的,本末倒置,一天到晚忙社團、學生會的事情,根本沒有時間學習。缺乏學習動力可能是目前很多大一學生存在的問題,也是導致學業(yè)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2.2 缺乏規(guī)劃意識
盡管大一新生已經(jīng)跨入大學,但是思想和心理的“時差”卻沒倒過來,還是沿用以前的思維習慣和認知態(tài)度。有不少學生的大學生活談不上自主安排,倒更像是應付工作或走過場,上課、聽課、做作業(yè)、考試,一步不落地走完程序就算完成任務。他們很少意識到大學生活需要規(guī)劃、時間需要管理、學習需要自主安排、職業(yè)發(fā)展需要自行探索。訪談中有些學生就說到:“早已習慣了高中老師的安排和管教,現(xiàn)在一切都需要自己負責和掌控,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
2.3 缺乏自控能力
大一新生經(jīng)歷了嚴厲的高中教育,突然到了寬松的大學環(huán)境,很多學生開始管不住自己,就像在座談會上學生說到:當初對大學充滿了向往和憧憬,到了大學,意志變得消沉,人的惰性也難以克服,普遍缺乏自制力和毅力,逃課、上課玩手機、看小說,抄作業(yè)、作弊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就算有的學生制定了學習目標,能長期堅持執(zhí)行的也是寥寥無幾,“想改變的是大多數(shù),能落實的卻是極少數(shù)”,在新生中普遍缺乏自律性和執(zhí)行力。
3 解決大一新生課余安排問題的對策
3.1 運用多種調查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
由于大一新生剛進校,彼此之間的了解甚少,我們需要運用多種調查方法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要想了解學生的課余安排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就要深入到學生中去,經(jīng)常走訪學生寢室,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tài),課余時間在看書、查閱資料,還是在聊天、玩游戲,一目了然。盡管如此,現(xiàn)場觀察具有一定的不足,還要輔以學生座談會、問卷調查等方式,要多與班干部和寢室同學聯(lián)系,從多方面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要想方設法采用多種調查方法,了解學生,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改變認知,調整方法,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3.2 邀請高年級學生和校友現(xiàn)身說法,有益補充生涯教育
調查結果表明,大一新生規(guī)劃課余生活最重要的原因是實現(xiàn)目標以及未來發(fā)展的需要。顯然,實現(xiàn)目標是大學生規(guī)劃和管理課余時間最直接的動力。而實際的情況是,很大部分學生卻沒有明確的規(guī)劃和定位。
每年新生進校,無論是學校層面還是院系層面都非常重視入學教育和養(yǎng)成教育,向新生介紹大學的學習方法、專業(yè)特點、就業(yè)前景等情況,收到的效果卻不是特別理想,經(jīng)過走訪和交流,很多學生仍是一片茫然。盡管我們的初衷想讓學生盡快轉變角色、適應大學生活,但我們用的方式還不夠貼近學生的需要。
既然講授、報告的方式效果較小,那么邀請大三、大四的學生現(xiàn)身說法,年齡相仿、經(jīng)歷相同、感受相似,可能更容易贏得新生的共鳴。我們分別邀請了優(yōu)秀、中等和后進三類學生介紹自己的大學生活和學習經(jīng)歷。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形式,感受也更深刻,每次座談會后都積極與高年級學長交流。另外,我們還經(jīng)常邀請校友回來交流,通過他們的講述,學生更能深刻了解職場對大學生專業(yè)、能力、素質的要求,學習也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不管是同齡人還是過來人的經(jīng)歷對于新生來說都是鮮活的,他們走過的路和曾經(jīng)面臨的問題對新生來說有較大的借鑒意義,也更具有說服力。通過真實案例的呈現(xiàn),學生自然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該如何規(guī)劃大學生活。
3.3 開展人格教育,促進大一新生的心智成長
根據(jù)調查結果,77%的大一新生認為規(guī)劃課余時間對未來有幫助,但事實上只有19%的學生能堅持執(zhí)行,剩余的學生大多停留在想法上,缺乏應有的自律能力和克服外界誘惑的能力。Angela L. Duckworth 和 Martin E.P. Seligman對164位初二學生的自律性和智商做了比較,③發(fā)現(xiàn)自律性預測平均成績的準確性要比智商的預測性高兩倍,兩人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的好壞更多地取決于行為規(guī)范,取決于學生是否能延遲滿足。不僅學業(yè)如此,自律性對一個人的生活、工作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其實很多學生知道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看電視劇浪費時間,但就是無法控制,每每看見其他同學玩游戲,自己也忍不住,一旦玩起來就難以停止。很多游戲都是升級的,過了這一關想玩下一關,如果沒有一定的毅力和自制力是很難克服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專業(yè)知識,還要大力開展人格教育,促進學生的心智成熟,學會辨別是非黑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鍛煉自己的意志和自律性,克服外界的誘惑,培養(yǎng)正確的思維模式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3.4 學會接納不同的學生,相信學生可以成長
作為學生工作者,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能夠接納學生,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成長的經(jīng)歷不一樣,成熟也有先后,不能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學生,要學會接納不同的學生,在課余安排上也是,每個學生遇到的困惑和原因不同,對課余安排認識和慣用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們不能憑主觀的想法去推斷,更不能用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強行要求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成長的愿望和需要,都有實現(xiàn)自我的理想。學生目前出現(xiàn)的問題,只是他們一時被環(huán)境的改變、外界的誘惑和自身的惰性所羈絆,而我們要做的是能夠及時覺察出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深入了解原因,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做出調整和改變。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2SJBFDY025)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 曾紅強.大學生課余時間利用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2007.6.
② 韓青松,莊國波,劉越.高校多校區(qū)辦學教學管理體制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實證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1.27.
③ Angela L. Duckworth ,Martin E.P. Seligman.Self-Discipline Outdoes 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J].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