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學生課外活動效率低下的現象一直是困擾廣大師生的一個突出的問題。提高課外活動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對此,筆者認為應根據科學教育理念和要求,確立以學生為本的現代課外活動觀,優(yōu)化課外活動設計,提高課外活動質量,改進課外活動實施方式,提高反饋和評價的有效性。
關鍵詞 課外活動 有效性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課外活動存在著形各種問題。學生課外活動形同虛設,如何提高課外活動的效率已引起教師們的關注。本文將對如何開展有效課外活動作些探討。
1 以生為本,是確立有效課外活動的指導思想
1.1 活動有效觀
首先,教師要有追求高質量和高效率課外活動的意識,精心設計課外活動的方案和課外活動實施策略,提高課外活動的實效性;其次,教師要有長遠意識,意識到今日的課外活動會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將產生深遠影響。
1.2 學生主體觀
首先,教師實施課外活動要以學生為核心,所實施的活動必須要圍繞學生展開;其次,學生主體觀體現在教師授予學生對課外學習活動的可支配和控制的權力,鼓勵學生對課外活動的進行設計、規(guī)劃和評價,使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及時地進行調整、反省、總結、評價。
1.3 目標多維觀
目前的課外活動的目標基本上是以掌握知識和訓練技能為主的單維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補充,為課堂教學服務。教師逐步要從以知識技能為本位的單維課外活動目標功能觀向以能力發(fā)展為本位的多維目標功能觀的轉移。
1.4 活動多元觀
遵循因材施教,確立多元化課外活動形式。教師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知識能力,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等,從學生實際從發(fā),在課外活動中給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難易適度的多元化課外活動,讓學生在適合其“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課外活動中獲得發(fā)展。
1.5 綜合素質觀
教師在課外活動中要改變以往只進行接受性、鞏固性練習的教學習慣,應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問題或情境讓學生去探究,實踐,注重課外活動內容、過程和解決問題方法,在課外活動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及其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新性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學習轉化成主動地創(chuàng)新性學習。
1.6 互補學習觀
學習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任何學習都是在已經具備的知識經驗,實踐技能基礎進行的,而新的學習活動及其結果又會對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實踐技能產生影響。學生的課外活動的知識基于課堂知識進行,又反作用課堂知識,課外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地獲得一些相關的經驗,然后再接觸課堂上外顯的符號化或者概念化的概念,有利于幫助學生課堂學習。
2 優(yōu)化課外活動設計和實施方案,提高活動質量
實施有效課外活動,必須從教學目標和實際情況出發(fā),在正確的課外活動觀的指導下,優(yōu)化課外活動設計,科學開展課外活動,提高課外活動質量。
2.1 課外活動內容有科學性、啟發(fā)性、互補性和系統(tǒng)性
教師要從教學的具體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精選課外活動的課題、課外活動內容,確?;顒忧泻蠈W生實際,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所得。(1)科學性。教師應在課外活動中挑選出最適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活動,不但可以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還可以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2)啟發(fā)性。課外活動的形式千變萬化。啟發(fā)性的活動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闊和創(chuàng)新,提高知識的遷移能力。(3)互補性。課外活動的精髓就在于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與課堂教學產生互補的效果,可以通過課外活動來補充課外知識。(4)系統(tǒng)性。課外活動設計須考慮到知識銜接的連貫性與一致性,有計劃地讓學生參與系統(tǒng)性的課外活動,有利于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能力的逐步提高。
2.2 課外活動形式有多樣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課外活動要有趣味性、多選性、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和探究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充滿智力或體力挑戰(zhàn)的愉悅環(huán)境中完成活動任務,在活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1)多樣性。課外活動是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可以是綜合性課外活動,可以是應用型或實踐型的課外活動,恰當地采用口筆練習、表演練習、動手實踐等多種形式,豐富活動內容。(2)實踐性。傳統(tǒng)課外活動存在的重知識、輕實踐的弊端,教師必須要加強課外活動的實踐性。認知性課外活動和實驗性課外活動,在實際課外活動教學中應結合運用。將問題置于有趣的情境之中,加強課外活動的實踐性。(3)開放性。課外活動不能拘泥于課堂教材,既要能鞏固課堂知識,也要拓展課堂,課外活動設計要沖破課本和課堂的束縛,向生活貼近,課外活動教學設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3 課外活動要掌控好“度”,促進學生差異性發(fā)展
實施多元課外活動應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調控課外活動難度,照顧不同類型學生的實際,讓每個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取得成功,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1)注重難易結合,課外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序漸進。(2)注重到知識層次性,要結合傳統(tǒng)的課外活動,創(chuàng)造出創(chuàng)新的變式新穎課外活動,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系,拓展學生視野和思路,促進知識、技能的轉化。(3)針對學生差異,設置多元化的課外活動。有效促進不同水平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4)循序漸進,分步進行,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內容,將活動中難度較大的問題進行分解,這樣不但提高學生完成課外活動的效率,減輕學習壓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2.4 遵循質高量適、結構優(yōu)化原則
課外活動必須堅持質高量適、結構優(yōu)化的原則。(1)課外活動量要適中。每日課外活動量要適當,注意協(xié)調各課外活動,結合各課外活動難易程度與疲勞程度,對不同學科的課外活動量統(tǒng)籌兼顧。同時,要考慮不同類型學生對同一課外活動的親身感受和所需時間;要突出重點,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增減,合理分配課外活動量。(2)優(yōu)化課外活動結構。首先要協(xié)調主科與非主科在課外活動的比例,合理非主科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要協(xié)調各課外活動之間的關系,綜合運用多形式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品德的全面提高。
2.5 實行課外活動管理制度化,確立課外活動規(guī)范化
教師要從教學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課外活動的總結,努力優(yōu)化課外活動設計與實施,形成科學高效、便于操作的規(guī)范課外活動,實行常態(tài)化、制度化管理。第一,要規(guī)范課外活動的范圍:活動名稱、總體要求、活動類型、完成時間等,要明確教師教學設計、活動布置和成績評價的過程與方法,要制定課外活動的獎勵與懲罰措施等。第二,要獲得家長的支持,得到家長的幫助與支持,讓學生在家校結合和督促下更順利完成課外活動。第三,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活動規(guī)范:在具體活動實施中,靈活運用這些規(guī)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個別學生的要求進行調整,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3 優(yōu)化課外活動的評定方式,提高評價反饋的有效性
教師要對課外活動效果、課外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檢查與反饋,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策略,達到更好地指導學生課外活動的目的,提高課外活動的有效性。
3.1 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科學運用多種評定方法
教師根據不同年齡學生和活動內容等情況,將學生自評與教師講評、團體評定和個體評定以及學生小組互評等方法結合起來靈活地運用。對于發(fā)現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做好分析、整理和總結工作。同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外活動評定的主體作用,鍛煉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
3.2 對課外活動中的情況及時反饋與矯正
教師必須認真評價并及時反饋課外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情況,把階段性評定等級及鼓勵性的評語反饋給學生,對課外活動中出現的創(chuàng)新點、成果、學生所表現出的積極態(tài)度或采用的巧妙方法予以表揚和推廣,對課外活動中出錯的原因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并指導學生及時矯正。
3.3 做好課外活動記錄
做好課外活動記錄是指師生每次課外活動結束,教師應及時總結,做好當次課外活動情況記錄,并指導學生建立個人“活動記錄”。對于課外活動記錄,教師要定期歸納整理和分析研究,從中總結教學經驗,使課外活動內容適宜、立檔規(guī)范、檢索方便,為今后的教學服務。
3.4 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過程的指導和管理
要提高課外活動的有效性。只有通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達到課外活動的目的,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課外活動過程的指導和管理:(1)使學生提高對課外活動作用的認識,學生課外活動的態(tài)度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課外活動的評價與反饋,促進學生進行自我監(jiān)控、自我反思和自我矯正,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3)課外活動時間要做好管理,保證學生的課外活動時間不隨便被占用。(4)為學生提供網絡和輔助資料與器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活動環(huán)境。
3.5 情感交流和情感激勵
評語是師生交流和情感激勵的平臺。課外活動評價反饋中寫好評語,有利于溝通師生情感,形成師生對話和情感激勵,成為師生交流相互促進的有效機制。發(fā)現課外活動中的“閃光點”,少責怪多鼓勵,少籠統(tǒng)多具體,對學生取得成績予以肯定,對其不足及時指導,為學生日后的成長產生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陶秉瑩,吳銀枝,陳益虎,蔣柏泉.大學生課外活動與素質教育.化工高等教育,2005(2):9-11.
[2] 林良夫,孫建平等.當代大學課外活動取向調查分析及教育建議.高等農業(yè)教育,2001(7):89-91.
[3] 鄒紅梅,李儒俊,杜文曦.中外大學生課外活動比較研究.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98-100.
[4] 邱升.一個科學“減負”的好方法——指導學生建立“錯解檔案”[J].教學與管理,200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