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幼兒園在孩子的禮儀行為培養(yǎ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取得很好的成效,但為更好的促使幼兒行為的養(yǎng)成,需要家園合作,共同努力。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就如何家園合作共促幼兒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幼兒 禮儀 行為 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20世紀30年代,陳鶴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奔议L和幼兒園老師是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主體,直接影響幼兒的禮儀教育,要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家庭和幼兒園必須共同合作,形成家園共育的模式。
1 “身教勝于言教”,教師和家長應注意自身禮儀,樹立良好的榜樣
(1)我們一直遵循“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在幼兒的教育中,更側重于“身教”。在日常生活中老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模仿力極強的幼兒,因此,老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生活中樹立好的榜樣。比如:在上課或與幼兒交談時使用規(guī)范的禮貌用語;時刻保持衣著大方整潔;在和幼兒對話時,注意自己的姿勢,更重要的是注意用自己的眼神交流,要給幼兒一種親切感;自己出現錯誤時應該真誠的道歉;無論上班還是下班時有禮貌的和同事、家長、孩子問好,道別;熱情的接待每個孩子的家長。樹立文明的榜樣,有利于增強幼兒的禮儀意識,通過言傳身教,更能幫助孩子提高禮儀認識。
(2)家庭教育在孩子的禮儀教育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行為規(guī)范在家庭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其實,家長的言行舉止也會直接影響著孩子,作為最佳模仿對象的家長,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如:孝敬長輩、愛護晚輩,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孩子也會模仿著去關心爺爺奶奶,照顧爸爸媽媽,同時對其他的長輩也會多一份關心。因此,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幼兒營造一個文明的環(huán)境,使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地成長。
2 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比活動,促進家長參入
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人,所以家長的禮儀行為在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教育中起著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的評比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們發(fā)倡儀書,讓家長了解開展“家長禮儀行為標兵”活動的意義,明確“家長禮儀行為標兵評選條件”的具體內容,使家長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每月的26~28日將“家長行為禮儀標兵”的名單在班級家園聯系欄中進行公布,接受本班成員的監(jiān)督。最后,凡被評上“三星級”以上的“家長禮儀行為標兵”將在園內進行通報表彰,由園長室授予榮譽證書。
3 通過開家長會、辦園刊或家園小報等等,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家長的一行一動影響著孩子
把禮儀教育貫穿在幼兒生活中,使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提高。通過老師、家長的影響、教育,增強了幼兒的禮儀意識,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習慣。每周兒歌就是讓家長明白怎樣配合孩子,這樣也增強了家長的禮儀意識。把禮儀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使得幼兒的禮儀意識逐步加強。
同時注意培養(yǎng)幼兒內在情感和外顯行為的一致性,這樣禮儀行為才能持久。如:設置畫外音“給家長的話”,一方面向家長說明老師提出此兒歌的教育意圖和對幼兒成長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也使家長領會到具體的操作方法,從而使家園溝通更能產生實效。另外,禮儀教育還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終家長就不用被動的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教育。家園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兒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對家長的行為的提高有所幫助。幼兒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溝通、監(jiān)督、學習,不僅能提高家庭的禮儀教育,更能夠帶動社會的文明和諧。
4 幼兒園要采取措施鼓勵家長主動配合
(1)幼兒園經常舉辦一些禮儀教育的活動,通過開家長會,辦園刊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活動內容以及自己孩子的禮儀行為情況。(2)可以通過家教沙龍,經常和家長對文明禮儀教育進行溝通交流。老師和家長可以共同研究,互相介紹好的禮儀教育的方法。(3)開展親子活動,讓幼兒通過社會實踐得到真正的鍛煉,如:購物、旅游等都可以讓幼兒的禮儀意識增強,進而影響家長,社會文明禮儀也有明顯的進步。(4)通過開展家長會,讓家長明白禮儀教育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禮儀教育觀。
5 把禮儀教育貫穿在家庭教育
幼兒相對年齡較小,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所以說很容易受到家長或外界的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這對幼兒將來的健康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幼兒園應該多開展一些促進校園與家長之間聯系的活動,比如:經常開家長會、辦園刊或家園小報等等,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家長的一行一動影響著模仿力極強的孩子。把禮儀教育充斥在幼兒生活中,使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提高。家庭和幼兒園應該把禮儀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樣有利于提高幼兒的禮儀教育,豐富幼兒的禮儀情感。多讓幼兒換位思考,有利于加強幼兒和同伴、成人之間的關系。另外,禮儀教育還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最終家長就不用被動的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形成家庭和幼兒園共同教育。家園共育不但有利于幼兒禮儀習慣的養(yǎng)成,而且對家長的行為的提高有所幫助。幼兒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相互的溝通,監(jiān)督,學習,不僅能提高家庭的禮儀教育,更能夠帶動社會的文明和諧。
6 積極利用親子活動方式的長期性作用,強化禮儀
為了將禮儀教育深入到了每一個孩子和家長的心中,與家長、社會形成教育合力,我們開展親子禮儀才藝展示活動,如禮儀童謠大家唱,禮儀故事大王比賽,使幼兒了解禮儀常識,在實踐中增長禮儀經驗,其實家長和幼兒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更可以加快幼兒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幼兒禮儀不只是幼兒園的責任,還要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一次幼兒禮儀親子活動中,參賽的幼兒和家長們通過歌表演《一分錢》、《你好》、《禮貌歌》、《我愛住我家》,快板《都夸白兔有禮貌》,小品《愛的表達》,情境表演《 螃蟹和猴子》、《過生日》,舞蹈《潑水歌》、《小兔子乖乖》等等來詮釋了自己對禮儀的理解和追求,展示了親子家庭的和諧和風采。整個會場成了歌聲與歡笑、欣慰與滿足的海洋。這樣不但讓家長們由衷地看到我園在培養(yǎng)幼兒禮儀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孩子在禮儀交往習慣方面的重大變化,也促使家長自己在家庭里更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
家園共育,家園合作,是幼兒養(yǎng)成良好禮儀行為習慣的最有效的手段。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的講座,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的重要性,讓家長知道自己的言行很容易影響到孩子,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在促進幼兒禮儀行為養(yǎng)成方面,其實道路并沒有那么艱難,只要家長和幼兒園通力合作、家園聯手,在共同的教育目標和育兒觀的指導下,在思想上相互溝通和借鑒,在實際行動中力向一處,就一定能促進幼兒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