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
小兒急性中毒是臨床急診工作中常見的疾病,起病急,病情重,致死致殘率較其他小兒疾病高。由于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活動性強,對生活中各種物品好奇心強,又缺乏生活常識和安全意識,常常因誤服而導致中毒,常見中毒原因包括食物中毒、藥物中毒等[1]。如CO中毒等類型如緊急救治和護理不及時,或搶救方式不正確,不僅對患兒的預后有嚴重影響,而且極可能由于呼吸和外周循環(huán)迅速衰竭而死亡。本院為研究近年當?shù)貎和卸静∫蚣凹本冗^程,選取了120例患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間在我院急診就診的120例急性中毒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74例,女46例,男女比為1.6∶1,年齡0~14歲,平均(4.5±1.8)歲。
1.2 急救措施
1.2.1 明確診斷 急救患兒時,對患兒中毒物質(zhì)的判斷是首要步驟,不但應聽取患兒家長的敘述,而且主要靠患兒的癥狀和體征來進行綜合判斷毒物類別。觀察呼吸頻率、心率、全身皮膚黏膜顏色、瞳孔大小、意識障礙情況、對光反射等。例如有腐蝕性的化學物品中毒可導致皮膚黏膜破潰出血和糜爛;全身皮膚黏膜、指甲等處明顯紫紺常見于亞硝酸鹽中毒,食用大量硝酸鹽類物質(zhì)可導致腸源性紫紺;有機磷中毒可從口中聞及蒜臭味;CO中毒的眩暈、耳鳴等神經(jīng)癥狀明顯,口唇皮膚黏膜變?yōu)闄烟壹t色,瞳孔呈針尖樣,伴有嚴重的意識障礙;阿托品中毒可導致瞳孔散大[2]。
1.2.2 迅速避開染毒環(huán)境 尤其在氣體中毒的情況下,應及時將患兒搬離中毒環(huán)境,以免進一步加深中毒程度。應轉(zhuǎn)移至空氣流通處,清除氣道異物保持通暢,去除殘留毒物和染毒衣物,用水沖洗染毒部位,如皮膚、口腔、指甲等。
1.2.3 催吐法 經(jīng)消化道中毒解毒最好的方法即催吐法,方便快捷,效果明顯。年齡3歲以上、毒物入口后6 h內(nèi)、神智意識清楚,均可選擇該方法。具體方法為使用1∶2000~5000的高錳酸鉀液1000~3000 ml迅速口服,用硬物刺激咽后壁產(chǎn)生嘔吐反射,重復清洗直至嘔吐物呈澄清無異味,如無高錳酸鉀可用溫水代替,嚴禁對嬰幼兒或意識障礙者使用。
1.2.4 洗胃法 經(jīng)口消化道中毒的患者常伴胃黏膜受損,除腐蝕性化學毒物中毒,其余患者在中毒24 h內(nèi)均需進行洗胃。中和法是常用的洗胃方式,讓患兒左側(cè)臥位,將胃管經(jīng)口插入置入胃內(nèi),注入灌洗液,液體量不超過胃容積的一半。充分回抽以免毒物殘留,降低洗胃效率。鎂乳等弱堿類物質(zhì)可用于強酸中毒,食醋等弱酸類物質(zhì)可用于強堿中毒,還可服用豆?jié){牛奶等食品加強胃黏膜保護效果[3]。如毒物種類不清楚,可選擇生理鹽水洗胃,直至抽出液體澄清為止。
1.2.5 導瀉法 導瀉常用試劑為30%硫酸鎂60~80 ml或高滲性鹽水,配合洗胃結(jié)束時注入,對嬰幼兒不可用油脂類導瀉劑。部分經(jīng)口中毒患兒,病情較急,為延緩毒物被消化道黏膜吸收,洗胃結(jié)束后可用碳注入80~100 ml10%的甘露醇,引起的腹瀉為等滲性,起效快,導瀉后再用溫水灌洗。
1.2.6 加快毒物排泄 多數(shù)毒物進入人體后由腎臟代謝排出,為降低毒物引起的機體損傷,使用利尿法加快毒物代謝。對于小兒患者,常用利尿主要依靠大量飲水使尿量增加,如果發(fā)生意識障礙或飲水困難,可靜脈滴注利尿劑混合葡萄糖等滲液,常用利尿劑包括速尿、甘露醇等,但未避免發(fā)生副反應一般不選擇利尿藥。原有腎臟疾病的患兒可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1.2.7 其他治療 其他一般搶救措施如吸氧、補充體液、抗休克、糾正水電解質(zhì)和酸堿平衡紊亂,對癥治療預防并發(fā)癥等。常見毒物中毒都有特效解毒藥,如解磷定用于有機磷中毒、亞甲藍用于亞硝酸鹽類中毒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Excel軟件對結(jié)果進行統(tǒng)計。
2.1 中毒病因分析和年齡分布 主要病因包括:49例食物中毒(40.8%),34例藥物中毒(28.3%),21例農(nóng)藥中毒(17.5%),12例CO中毒(10.0%)。年齡分布:1歲以下患兒10例(8.3%),1~3歲患兒52例(43.3%),4~7歲患兒38例(31.7%),7~14歲患兒20例(16.7%)。詳見表1。
表1 中毒病因分析和年齡分布
2.2 急救治療療效 共住院90例,急診留觀30例。經(jīng)救治康復118例,好轉(zhuǎn)10例,其余2例因CO中毒時間過長,未及時救治死亡。
急性中毒是臨床急診科常見的疾病,常常由于救治不及時而死亡率高,且近年來發(fā)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4]。小兒急性中毒主要原因:①食物保鮮和藥品保存不當。②2歲以上小兒有行走和抓取物品的能力,但沒有生活常識,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又對新事物好奇心重,活動范圍廣,活動性強,是出現(xiàn)意外傷害的高危人群[5]。③突發(fā)事件如CO等有毒氣體泄露等。托兒所、學校、家庭廚房等處應更加嚴格食物的安全管控,注意衛(wèi)生工作落實到位,尤其像夏秋季節(jié)食物容易腐敗,應定期進行檢查和消毒。滅鼠藥等化學物品對腦干神經(jīng)有極強的刺激作用,常常由于放置不當而使小兒誤食,因此應將其放置于較高的安全位置。農(nóng)藥噴灑于蔬菜水果表面沒有清洗干凈,進食后即使低劑量毒物也容易造成小兒中毒,因此小兒食物應多次清洗干凈,盡量選擇綠色食品。對學齡前兒童,家長應盡早進行食品安全衛(wèi)生的教育,使其分辨有害物品并盡量避免接觸。胃復安中毒屬于醫(yī)源性中毒,多發(fā)生于農(nóng)村學齡兒,服用劑量過大造成,可出現(xiàn)痙攣、意識障礙等癥狀錐體外系癥狀,容易與神經(jīng)科疾病混淆。臨床上可選用嗎丁啉等藥物可代替胃復安進行治療,副作用較小,家長給小兒用藥一定要遵醫(yī)囑,藥物存放要嚴密。CO與室內(nèi)煤氣泄漏和空氣不流通有重要關系,冬季常見,對患兒生命造成嚴重威脅,同時對存活患兒也會造成嚴重的腦損傷等后遺癥。因此應保持室內(nèi)通風良好,關好煤氣閥門,避免發(fā)生CO中毒事件。綜上這些中毒原因,如進行及時的院前和院內(nèi)搶救,做好預防工作都能挽救兒童生命。
本例研究結(jié)果顯示,食物中毒的患兒占據(jù)較大比較(40.8%),藥物中毒也有28.3%的比例,常見中毒藥物如胃復安、滅鼠藥等。農(nóng)藥中毒中有機磷中毒占主要病例,CO中毒患兒雖然所占比例較少,但均勻分布在各個年齡段中。年齡分布中1~3歲和4~7歲患兒占據(jù)主要部分,分別為52例(43.3%)和38例(31.7%),考慮與此年齡段小兒對新事物好奇心重,活動范圍廣,活動性強,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有關。經(jīng)救治康復118例,好轉(zhuǎn)10例,其余2例因CO中毒時間過長,未及時救治死亡。提示CO中毒的高危險性,其余中毒類型進行及時院前和院內(nèi)搶救,通過催吐、洗胃、導瀉等方法積極排毒,一般不會造成生命危險,進一步救治注意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
綜上所述,食物中毒和1~3歲患兒是兒童急性中毒的主要病因和高危群體,臨床上和家長應對此給予高度重視,應加強物品管理,做好預防和急救措施,保護兒童生命健康。
[1]仇詩獎.小兒急性中毒253例的臨床救治體會.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0,9(21):1821.
[2]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28.
[3]陳秀榮,楊凱平,羅曉英,等.反復留置洗胃在搶救有機磷中毒患者中的作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5(2):641.
[4]楊麗芳,喬荊,楊 霞,等.十年間住院小兒急性中毒病因分析.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3,11(5):345-346.
[5]許芳,周炯英.小兒急性中毒68例臨床分析.實用醫(yī)技雜志,2008,15(30):4296-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