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霏
據(jù)《中國教育報》報道:一組名為《中美孩子家務(wù)清單對比》的漫畫引起媒體熱議。這組漫畫簡單明了地描繪了中美孩子在各年齡段所做的事情。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家務(wù)清單”的對比,顯示出中國教育有所缺失。不同年齡段的美國孩子可以自己整理玩具、刷牙、澆花、洗衣做飯、擦玻璃,忙得不亦樂乎;而相應年齡段的中國孩子幾乎清一色地忙于認字、寫字、背詩、上各種課后班、做海量的作業(yè),累得焦頭爛額。
漫畫雖說有些夸張,卻是當今中美兩國教育方式的真實對比。中國教育重視的是一個“讀”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美國教育重視的是一個“獨”字,“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中國式教育”的弊端早已在許多大學生身上顯露出來:因為不會洗衣服,竟將大包的臟衣服郵回家;因為不具備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只好念走讀學校;因為從來不參與家務(wù),上大學后竟被削蘋果皮這樣的小事難倒……這類事情屢見不鮮,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已是擺在中國教育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wù)。
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不應該專教人讀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然而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太過于強調(diào)“讀”的重要性,卻忽略了“獨”在人生歷程中的重大意義,死讀書、讀死書成為制約各級教育發(fā)展、影響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的癥結(jié)所在。現(xiàn)實擺在眼前,一個人若想跟上社會、融入社會,僅會讀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具備獨立學習、獨立解決問題、自我管理等一系列能力,才有可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雖說現(xiàn)在的大學生獨立生活能力普遍較低,但也不能把全部矛頭都指向他們,造成今日的狀況,學校與家庭也難辭其咎。過度追求教學質(zhì)量,過分看重學習成績,從小到大過于溺愛,導致大學生一旦離開家長懷抱就變成了沒有翅膀的鳥,面對嶄新的生活手足無措。
要想改變這種唯“讀”至上的教育方式,需要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形成合力。首先,學校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衡量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不再單一地以學習成績?yōu)闃藴?。要改變舊有的教育模式,將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納入到教學體系中,可以在軍訓課上加大獨立生活能力訓練的力度,可以在第二課堂活動、專業(yè)課程和實習實訓活動中嵌入獨立生活能力培養(yǎng)的要素。其次,家長要多多給予配合,不要過分強調(diào)分數(shù)的重要性,在學習之余,要適當安排子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再次,大學生應從自身做起,改掉從小養(yǎng)成的事事依賴他人的壞習慣,主動提高獨立意識,在學習與生活中自覺鍛煉獨立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