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學昌
母愛如天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親暨天下所有的母親
又一個母親節(jié)到了。想在網(wǎng)上訂做一束鮮花送達,怕母親說我太新潮太奢侈浪費;想專程回老家探望,又怕母親埋怨我影響工作;想買一些好吃的孝敬一下,又太遙遠難以兌現(xiàn)。
還是寫一篇文章吧。這篇文章,自我學寫作文時就想寫,轉(zhuǎn)眼幾十年過去了,總是無從下筆。因為想說的話越來越多,想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加豐富,每開啟一點閘門,思緒就像潮水般涌動翻騰,大有摧毀自我之勢,迫使我強行把思維的窗戶關閉。這些年,我一直用行動在寫,用心在寫,總覺得寫得遠不深刻,遠未達標。但我會一直寫下去,爭取寫得更好。
圣經(jīng)云:“上帝支付不起蕓蕓眾生,才締造了母親?!?/p>
一位作家說,“不知道天堂里有沒有往來的飛船,假如有,我即使傾箱倒篋也在所不惜,為母親購買一張往返的機票。不知道人辭世后到底有沒有魂靈,假如有,我即使翻越千山萬水也心甘情愿,為的是再看一眼母親慈祥的面容?!?/p>
我要說的是,如果設立有“諾貝爾母親獎”,我愿傾其所有、竭盡所能為母親爭取。影視、文學中有許多關于“母親”的形象,在我看來,這些形象雖經(jīng)拔高,但與我的母親相比仍黯然失色。我的母親是天底下最好、最偉大的母親,這一榮譽她當之無愧。
古今中外,曾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歌頌過母愛,贊美母愛的文章亦不乏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之佳作。但大多是失去母親后的追憶懷念,留下了許多未報答母愛的終身難以彌補的遺憾。在這一點上,我是幸運的。我的母親尚高齡健在,我還有機會報答母愛。但平心而論,幾十年了,母親把畢生的愛傾注到我們兒女身上,我們又為母親做了些什么,雖然有機會、有時間回報母愛,又能夠回報多少。我覺得,即使再給我五十年的機會,即使從現(xiàn)在開始就專心致志地回報母愛,恐怕也是要留下遺憾了。我在詩作《母親》中寫到:“當我想起這一把傘時/這把傘已為我擋住了終生的風雨/當我想起這一件背心時/這件背心已為我護住了終生的孤寒/當我想起感恩的時候/我的心已經(jīng)破碎?!边€來得及嗎?答案是否定的。博大的母愛是不可能報答得完的。有人說母愛如山,有人說母愛如河,有人說母愛如水,我說母愛如天。母親就是我的天。母親給予了兒女一個愛的海洋,我們只能回報一滴海水;母親給予了兒女一個愛的廣漠,我們只能回報一顆砂礫;母親給予了兒女一個愛的太陽,我們只能回報一縷陽光;母親給予了兒女愛的四季,我們只能回報一個負疚的黃昏;母親給予了兒女一個愛的銀河,我們只能回報一腔潮濕的心曲波浪……
在我的心目中母親是完美的。在為人媳、為人妻、為人母的遙遠征途上,母親把傳統(tǒng)中華女性勤勞、智慧、真誠、善良的美德,把儒學綱常的孝道倫理,把西岐故土忠厚賢淑的婦道演繹到了極致。
母親從小就失去了母愛。上世紀三十年代,母親出生3歲多,外婆就撒手而去,留下了母親和小兩歲的姨媽這兩個苦命姐妹與外公相依為命,同時也剝奪了母親終身的母愛。外公是一個绱鞋匠,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計,暴戾嚴厲的家訓,從小就造就了母親忍辱負重、委曲求全、膽小謹慎的性格,而嚴謹勤儉的家風家教,卻把母親調(diào)教成了一個心靈手巧、善理家務、工于烹調(diào)、恪盡孝道的良家閨秀。
也許是受盡了沒有家庭主婦、孩子無娘的痛楚,外公早早就給母親選擇了公婆雙全的主家也就是我們家,16歲過門成親。當時正值解放前夕,父親剛投身革命在縣大隊當通信員,整天忙于事業(yè)很少回家。我的爺爺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民,滿腦子封建禮教且秉性乖張動輒打罵。幸好我的奶奶心中有佛相對比較開明,能夠在大家庭森嚴的清規(guī)戒律的縫隙中給予母親有限的寬容和指教。母親自小失去娘親沒有纏腳,出門時是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大腳媳婦,雖然非常清秀漂亮,但在“腳小為美”的年代自然要遭白眼。加上缺娘的孩子沒有像樣的嫁妝就沒有足夠的身價,幼小的母親在當時的生存環(huán)境可想而知。記得小時候母親經(jīng)常帶我去看望外公,每次路過安葬在老溝的外婆的墳地時,母親都要放聲痛哭許久。后來我才想明白,那哭聲里所蘊含的,是對母愛的思念,是對娘親的傾訴,是對超載心靈重壓的釋放。
我的母親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兒媳。
母親對祖父祖母的孝順是方圓幾十里聞名的。祖父因患半身不遂加上嚴重的痔瘺,在病床上度過了十幾年,母親每天除要下地干活、給家人做飯外,還要給祖父做數(shù)餐細糧小鍋飯,熬許多遍茶,數(shù)度扶坐扶躺,還有大小便、衣物涮洗等,都主要靠母親承擔。特別是窯洞里那種旱煙、霉臭氣味讓人不堪忍受,連幾個姑姑都不愿靠近,我每次進窯洞總要屏住呼吸憋一口長氣,而母親卻無怨無悔,默默地去承受這一切。相比之下,祖母的身體較為健康,但大多數(shù)時間都用在拜佛誦經(jīng)做善事上,沒有時間也不可能承擔家務,擔子就壓在母親一人肩上。在我的記憶中,祖父對家人時常大聲斥責、罵口常開,但母親從來沒有頂過嘴、耍過性子,委屈時只有悄悄抹淚。父親對我說過,祖父祖母的高壽是母親的功勞,大家庭的和諧興旺也是母親的功勞。我也感到,我們五個子女對父母親的孝敬,來源于母親榜樣的力量,同樣也是母親的功勞。
我的母親是天底下最賢淑的妻子。
母親與父親結(jié)發(fā)六十多年,在我記事以來,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母親與父親大吵大鬧、無理取鬧的現(xiàn)象。相比之下,父親雖然平時講理,為人直爽淳厚,但遺傳了祖父的大部分性格,暴怒起來往往歇斯底里。母親都是委屈忍讓,不頂撞不對抗,有很多次都是我們兄妹旗幟鮮明地站在母親一邊進行聲援。和外人發(fā)生爭吵時,母親都是熄火勸解,從不火上澆油。對于家庭里外的林林總總,母親從來不吹耳邊風,不做反面工作,不掣肘,使父親在事業(yè)上能夠盡忠,家庭能夠盡孝。父親數(shù)次給我們兒女說,“我晚年的幸福是你母親給的。”是的,這么多年,母親對父親的照料的確是體貼入微、心細如發(fā)。直到現(xiàn)在,父親的起居、飲食都靠母親一手操持。早上把洗臉水燒好,漱口水準備好端到房間。父親患有哮喘病冬季最為嚴重,為了保持家里的溫度,母親每夜要起床幾次給土制鍋爐里加煤。每天傍晚,母親都要把梨削好,切成塊拌上白糖和蜂蜜上鍋蒸好,用于父親夜間食用以祛火消痰。
母親心胸寬闊,無私大度。過去爺爺奶奶住在窯洞,我們住在瓦房,父親每次回家,母親總是讓父親把好吃的全部拿去先看望爺爺奶奶,由奶奶統(tǒng)一籌劃分配。幼時我家的糧食每年都有很大缺口,夏收前的幾個月就眼巴巴地等待生產(chǎn)隊分配的返銷糧,有時還要落空。好在父親是國家干部,每月有30多元的固定收入,可隨時購買一些粗糧、麩皮來彌補,家境還算過得去。幾個姑姑、表姑嫁的多是貧困農(nóng)家,每年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總是攜兒帶女前來省親,一住就是十幾天、幾十天。那時雨特別多,自家的、姑姑家的孩子一大群,尿布屎布、臟衣服一大堆,都是母親一人到池塘或河里漿洗,晾在窯洞、房間里的衣物星羅棋布。姑姑們圍繞在祖母身邊做著自家的針線活談經(jīng)論道,而一日三餐都靠母親下廚。窯洞中的廚房在陰雨天容易倒煙,加上潮濕的柴火不易燃燒,濃煙常常熏得母親流淚。我的五六個表兄弟妹,每年的學費、書雜費都靠父親供給,母親從不阻擋計較。我想,母親能夠做到這些,除了她人格里固有的美德外,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她對父親、對家庭深厚博大的愛。
母親心靈手巧,非常能干,是老家有名氣的巧婦。父親在外工作,除夏秋農(nóng)忙時能回家?guī)兔ν猓綍r自留地的農(nóng)活如除草、松土、澆地、施肥等作務,都是母親拖兒帶女來完成。而且這些活只能在空余時間做,白天三晌還要到生產(chǎn)隊掙工分。因為當時我家是缺主勞力的“倒灌戶”,即每年的出工拿不回口糧。為了家庭的生計,母親一手承擔起了治家理財?shù)呢熑?,起早貪黑,在家做飯洗衣、照顧老人,在外修水利、上農(nóng)田,樣樣都是行家里手。母親雖然自幼失去娘親,但在沒有娘親調(diào)教的情況下卻精于女紅,只能說明母親天資聰慧。每年過年,母親所剪的窗花都成為妯娌的搶手珍品;母親裁剪、縫紉衣服的技能,做鞋樣、绱布鞋的功底,使周邊村婦們傾倒;母親所織出的粗布既漂亮質(zhì)地又好。尤其是上織機前要將紡好的紗線梳整編排成經(jīng)線,其經(jīng)緯關系、邏輯組合、排列次序是保證織布成功的最為關鍵的技術,老家稱為“經(jīng)布”,這理所當然也是母親的專利;母親的釀醋技術堪稱一絕,從制粬、配料、加溫、發(fā)酵到淋醋時機的掌握都妙到毫端;母親工于烹調(diào),即使鄉(xiāng)下的洋槐花、榆錢、苜蓿、野菜甚至榆樹皮打成的粉,一經(jīng)母親之手,總讓我回味無窮……
我的母親是天底下最稱職的母親。
如果有人問我,世上最真誠的愛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母愛!在物欲橫流的年代,許多愛都變了味,只有母愛不會變質(zhì);許多愛都很浮躁,只有母愛最為敦實;許多愛都功利世俗,只有母愛真摯無私;許多愛轉(zhuǎn)瞬即逝,只有母愛永恒常在。
是的,在我的人生旅途上,母愛無所不在。記憶中,上小學的時候,每年都是母親帶我去報名,領到的新書都是母親給我用舊畫張包好書皮,壓得平平整整。所用的本子是母親給我買來麻紙,用白線縫得又結(jié)實又美觀。上初中要到五里外去上,每天拂曉啼起,母親準時給我做好早飯,讓我吃暖和再去上學。下雨天沒有雨鞋穿,放學后母親總會把我濕透的布鞋換下,放在炕門里烘干,把鞋子里外的泥巴清除干凈。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敝钡轿页赡旰?,即使遠隔千山萬水,母親的愛就像溫暖的外衣,時時關愛著我的身體;即使是在天涯海角,母親的愛時刻都在我身上緊緊纏繞。母親常說,“千里做官,為了吃穿。在外要吃好,穿暖,安穩(wěn)?!泵看位丶?,母親總是問長問短,問寒問暖,睡前總會在我床頭放一杯熱開水,天冷時提前燒好熱炕,暖好被窩。我想,也許因為母親從小缺少了自己的母愛,才更懂得了母愛的珍貴,才把母愛加倍償還給了我們兒女。母親的愛是無言的,她總是喜歡那樣默默地為我做任何事……離家時,母親總是站在家門口的土坡上以目相送,我下坡了能看到母親,上坡了能看到母親,轉(zhuǎn)過彎道還能看到母親,無論到什么地方,母親的影子都在我的心里。母親還說,“不需要吃的喝的,就需要一個踏實?!碧嵤鞘裁矗窟^去是兒女的一封家書,現(xiàn)在是兒女的一個電話、一聲問候。而包括我在內(nèi)的許多人卻往往忽略了這看起來是舉手之勞卻重愈千斤的責任。特別是每當我數(shù)日沒有向母親報安,讓母親擔憂爾后用顫抖的手指一個數(shù)字、一個按鍵地撥通我的電話時,我眼眶內(nèi)溢出的潸潸熱淚已全是疚愧的味道。
母親對我們子女的愛,不僅僅是呵護和關愛,更重要的是教誨;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從小到大,母親曾給我說過許多話,現(xiàn)在看來,都是我終生受用不盡的警世格言。母親雖然沒有文化,只是在掃盲速成班識了幾個字,但是母親深諳教子育人之道,有講不完的故事和童謠。母親講得最多的是“鐵棒磨成針”、“頭懸梁,錐刺骨”、“岳母教子”等等。
母親說:“字是男兒的一半?!庇谑俏揖推疵鼘W寫字。用鉛筆在作業(yè)本上寫,用手指在河畔的沙子里寫,用柴禾棍在田頭土梗上寫,用心在腦子里寫。從初中到高中,從農(nóng)村到部隊,班級、單位的鑒定、文字材料的謄寫、臘板刻制、黑板報、墻報等幾乎就是我的專利。是母親給了我這合格的一半。
母親說:“男兒的大出息從小本事開始?!庇谑俏揖透赣H學搟面條,學蒸饃,學編織草笆,學縛制笤帚,學作務莊稼,基本上學什么會什么、精什么。玉不琢,不成器,這也是母親悟性的遺傳。
母親說:“男兒要大聰明,不要小聰明?!敝液裾\實是大聰明,不事張揚是大聰明,眼低手高是大聰明……胡適在《我的母親》中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蓖瑯尤绱?,如果我學得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處事風格,如果我學得了知足常樂、豁達大度的心態(tài),如果我學得了堅韌堅定、追求高尚的情操,如果我取得了一點微小的成就,也都來源于母親從我孩提時期就傾力灌注的“大聰明”。
母親說……母親說得太多太多,我們能夠聽進去的卻太少太少,反而往往認為是幾番嘮叨。當我們?yōu)槿烁改笗r,才體驗到這些寓諄諄教誨于嘮叨之中的可貴和偉大。才終于明白,永恒的母愛所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愛,更是從心底發(fā)出的愛、真正發(fā)自肺腑的無條件的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撼動的、最大、最無私的甘愿。雋永、平淡、柔曼、寧靜的母愛,飽含著大山的赤誠,流淌著清泉的深情,映襯著藍天的純凈,如春雨一樣無言溢瀉。母愛——你是我生命的原汁。
母愛如天。對母愛的鑒賞和領略,將是我永遠做不完的人生作業(yè)。有一首歌里說,“在那遙遠的小山村,我那親愛的媽媽,已白發(fā)鬢鬢……”歲月在不經(jīng)意間從身邊穿梭而過,母親在蒼老,我們亦在蒼老,而唯有母愛不會蒼老。
我忽然覺得我更喜歡過年過節(jié)了,因為那時候可以見到母親!
我忽然覺得我更渴望回老家了,因為那里有母親!
我忽然覺得我更喜歡母親節(jié)這個節(jié)日了,因為這里有我的母親和天下所有的母親!
話詩
我雖寫不出好詩但喜歡讀詩。每當翻開報紙刊物,在瀏覽標題之后,必然首先把目光定格在詩的界面,去審視,去研判,去不知天高地厚地妄加評議。
我喜歡好詩。我喜歡積極向上、催人奮進的好詩;喜歡寓意深遠、貼近生活、細微之處見精神的好詩;喜歡精雕細刻、意境深邃、飄逸灑脫的好詩。我認為一首有生命力的詩作,必須是先進文化的細胞,必須是主旋律中的音符,用凝練的語言、充沛的情感、豐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或給人以奮發(fā)的追求和激勵,或給人以深層次的聯(lián)想和啟迪,或給人以冷峻的思考和感悟,讓人看后有印痕、有回味、有所得,也就是說要給人留下些什么。相比之下,目前有些詩歌雖不乏功底,但蒼白得令人壓抑窒息,冷酷得讓人不寒而栗;有些作品亦云亦霧、亦神亦鬼、影射中傷,只能給人帶來消極頹廢,使人大跌心境。
我喜歡古體詩,更喜歡現(xiàn)代詩。我覺得現(xiàn)代詩歌沒有扭捏作態(tài)的書生氣和八股氣,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其不循規(guī)蹈矩的體裁、活潑不羈的個性、更為拓展的意境空間、更有潛質(zhì)的詩語言、既登大雅又入草堂的品位、所擁有的點擊率等,都不失之為在百家爭鳴中詩歌發(fā)展的一澗清溪。當然,這里絕無薄彼厚此之意。
我喜歡工地詩歌。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詩的畫卷,一個建設項目就是一個詩集,沸騰的工地、員工們的無私奉獻就是詩篇。由此而衍生出來的工地詩歌,帶著汗水、泥土的馨香,蘊含著原始的自然、純樸和真實,以其獨特的境界吐露來自最基層、最貼近生活、最具詩情畫意的心聲。這些詩原汁原味,這些詩膾炙人口,這些詩用心血汗水澆鑄,鋼筋鐵骨是她的脊梁。詩歌在這里,成了游牧心靈的廣場,成了陶冶情操、升華精神的通道。讀這些詩,使我為之而動、為之而泣。
人常說文如其人,我的理解詩更如其人。透過詩的詞里行間,能看到詩人海闊天空的胸襟、高屋建瓴的氣度、風馳電掣的思維、穿透古今的思考、縱橫捭闔的聯(lián)想、神話般的詩語言以及對生活的熱愛、感悟。寫出一首好詩,要求詩人置身時代前列,站在歷史高度,以作詩先做人的詩品、濃密茂盛的詩思、超凡脫俗的詩眼,在生活的旋渦里挖掘凝煉,時刻向人們散發(fā)著一股淡泊清新的滴翠氣息,傳遞著明志致遠的不息追求。
好的詩是意與神、靈與肉的融合,是經(jīng)過精加工提煉后的詩語言鏈?,F(xiàn)在許多人都嘗試寫詩,這無疑是受詩韻的感召,夢想步入詩的神圣殿堂。但詩不是人人都能寫得出、寫得好的,詩思、詩眼、詩品缺一不可。尤其是那種把口號式的語言、難脫俗套的詞句、普通的白話排列成短行文字就認為是詩,甚至出集的沽名釣譽者,實則是對現(xiàn)代詩歌莫大的傷害、褻瀆和玷污。
讀好的詩,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次靈魂的探險,是對心靈的凈化。讀了好的詩作,總是叫人不由自主地去追尋理想王國的夢,去追尋向往美好的生活,去追尋那份自然和坦蕩,去追尋那種大氣磅礴、蕩氣回腸的感覺。凡看到上好的佳句,猶如春風拂面,每每反復咀嚼欲深得其味;精妙之處,更常常使我熱血沸騰、思緒不歸。
讀詩,必須用心去讀,去欣賞,去品味。只有把自己的“振動數(shù)”、“燃燒點”與詩人形成互動,心弦才能被詩篇撥動,感覺才能被詩篇激活,才能詞詞入味。讀詩同作詩一樣,需要隨著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飛進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中去,馳騁在詩的疆場,跟隨詩人的筆峰高飛遠行,同高原一起呼吸,同湖泊一起蕩漾,與山峰共同訴說,同森林一道歌唱。
讀懂了詩就讀懂了生活、讀懂了自己。真正懂詩的人才是真正的詩人。
“過年”的感覺
冬至方過,久盼的瑞雪才飄飄灑灑而至,那一元復始的腳步卻漸行漸近。打開塵封許久的窗戶,探頭而入的是一陣陣拂面的春風。眺望遠處,裝入眼簾的是一抹抹朦朧的春意。側(cè)耳諦聽,震饋耳膜的是一個個早春的消息。
又一個春天即將來臨!
而我仍在翹望以待。因為我知道你會如約而至的,春節(jié)。
盤古用神斧劈向四方,使混沌的宇宙天空得以高遠大地得以遼闊;女媧不忍人類受災而煉石補天,人類始得以安居,日月星辰得以運行有矩;而正是舜帝祭天拜地中興農(nóng)耕文化創(chuàng)立歲首之日,方使得四季分明五谷豐登。春節(jié)、“過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這個春天的節(jié)日,就成為華夏大地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到了,就意味著春天已經(jīng)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將開始。
是啊,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怎能不盼望那春暖花開的日子。走過四千多年古老的風俗,走過一年更比一年強的生活,炎黃子孫繁衍生息,走出了一道道永恒的風景。而春節(jié),正是濃縮了一年一度的濃釅釅的味道,勾拽出一觸即發(fā)的醇香綿甜的記憶,提掇著縈繞心靈的喜洋洋的感覺。一浪高過一浪的年味,凝聚了軒轅兒女成年累月的向往。
俗話說,小孩愛過年,大人怕花錢。但無論你喜悅還是憂愁,總是要一年一年過下去的。窮家富路,再貧窮,出門上路要有足夠的盤纏;窮日富年,再拮據(jù),過年總是要穿上最好最新的,吃上最好最香的,圖的是來年吉慶。
過年最有味道。瑞雪飛舞著年年有余的味道,萬家團圓聚攏著骨肉親情的味道,年貨展示著日子殷實的味道,新裝炫耀著辭舊迎新的味道,鞭炮炸響著歲月喜慶的味道,除夕年飯散發(fā)著團圓幸福的味道。門框上大紅的楹聯(lián)隱喻著希望,燈籠里的燭光渲染著快樂,喧天的鑼鼓震蕩著福祉,珍貴的壓歲錢飽含著匡佑,游蕩的秋千擺動著新年勝舊年步步登高的祈愿。小孩把一年的嶄新全部穿在了身上,家人把一年的美味都擺在了桌上,人們把喜悅?cè)繏煸诹四樕?,這就是過年。
過年的感覺始終是美好的。從懂事之日到知天命之年,過年的情愫始終纏繞糾結(jié),過年的渴望始終沒有退潮,且已成為終生揮之不去的誘惑。如果說童年時期的過年是一種奢望,那么成年時期的過年就是一種責任,而現(xiàn)在,卻愈來愈成為一種追求。因為過年可以回老家,可以看望父母雙親,可以全家團聚。真希望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過下去,不要蒼老,不要疾病,不要災難,不要貧窮,不要曲終人散,不要骨肉分離……
春天的節(jié)日,屬于勤勞創(chuàng)造的雙手,鐘情于和諧播種的土壤,蘊蓄著蒸蒸日上的熱量。我們已感受到了春天懷抱的溫馨,感受到了孕育在豐稔之中的歌唱,讓我們一起等待那嘰喳在高枝上的好春消息,用歲月的犁鏵耕耘出陽光生活的曙光,迎來一個又一個令人怦然心動的春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