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琛
4月的一個午后,蔣昌建坐在記者面前,身形比電視上看起來更瘦小,白頭發(fā)頑固地露出頭來,唯有意氣風發(fā)的神情還與當年相差無幾。20年前,眼前的這位中年男人還是大學生,與同學一起代表復旦大學赴新加坡參加國際大專辯論賽,為復旦大學最終奪冠立下汗馬功勞,蔣昌建也因為獲得最佳辯手稱號而一夜成名。
蔣昌建,代表了一個時代,那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時代,演講和辯論是當時的年輕人們抒發(fā)理想的工具。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演講活動不僅在大學校園中廣受歡迎,企事業(yè)單位里,演講也時常上演。
在此之前,就像歷史浪潮的起伏,演講也在社會的洪流中時冷時熱。
火熱年代
蔣昌建,現(xiàn)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教授,他所刮起的“辯論風”可以說影響了一大批大學生。如今社會事務纏身,遲到15分鐘后,蔣昌建才打著電話出現(xiàn),采訪中,他的電話鈴聲也不斷響起。
蔣昌建回憶說,演講在中國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經(jīng)歷過一段艱難曲折的發(fā)展過程,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里。
建國初期,演講活動一度興盛,隨即因“左”的思想的干擾而受到壓制。尤其是十年“文革”期間,演講喪失了其自身的品性,成為政治的附庸和階級斗爭的傳聲筒。演講活動未能得到健康正常的發(fā)展,演講理論研究也被迫中斷。
這樣的尷尬局面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才得以結束。
改革開放給演講帶來了新的生機,群眾性的演講再度掀起高潮。演講活動涉及的范圍之廣,規(guī)模之大,人數(shù)之眾,是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李燕杰、曲嘯、劉吉、邵守義、景克寧、張海迪、李永田、蔡朝東、馮遠征等一大批演講家。
“一方面,改革開放初期急需榜樣和模范的力量,來鼓勵大家投入當時的建設中,激發(fā)工作熱情;另一方面,當時很多年輕人對歷史、哲學、人文等領域的話題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濃厚的興趣,所以演講是一種很好的傳播方式,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在短時間內(nèi)接收到相關的知識?!笔Y昌建說。
隨著演講活動的蓬勃開展,演講理論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80年《吉林師范學院學報》發(fā)表宗紹、薛篁的《應該讓“演講學”獲得新生》一文,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不久后,旨在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的《演講與口才》、《交際與口才》等雜志先后創(chuàng)刊;《實用演講學》、《演講藝術》、《演講學》、《簡明演講學》、《演講美學》、《演講稿寫作》、《演講心理學》等演講學專著相繼問世;蘇聯(lián)阿普列相的《演講藝術》、美國卡耐基的《語言的突破》、英國勞倫斯的《現(xiàn)代演講藝術技巧》等外國演講學著作也陸續(xù)引進并翻譯出版。
一時間,各級演講協(xié)會、演講學研究會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各類學校大都把演講與口才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各種演講比賽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
與此同時,1986年左右,中國高校中刮起了一股“辯論風潮”。
那一年,亞洲大專辯論會首次舉行,中國大陸也派出了參賽隊伍。沒想到的是,來自北京大學的馬朝旭(現(xiàn)任外交部部長助理)一戰(zhàn)成名,獲得“最佳辯手”稱號。雖然那時中央電視臺沒有直播該賽事,賽后也沒有錄播,但馬朝旭還是引發(fā)了一輪“辯論熱”。
1993年,這輪“辯論熱潮”又因蔣昌建而再攀新高。那一年,隨著參賽隊伍的增加和賽事影響力的提高,亞洲大專辯論會更名為國際大專辯論會,并且由新加坡廣播局與中國中央電視臺聯(lián)手舉辦。
“當時決賽的辯題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金庸做評委,復旦大學是反方。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蔣昌建,雖然他看起來有些瘦小,但口才非常好,辯論起來滔滔不絕,感染了一大批人。”潘躍如此評價道。潘躍時任中央電視臺青少部編導,當時帶隊前往新加坡學習觀摩比賽。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的高校學生辯論,由于帶有競技性,并非常規(guī)性的學術討論,一度讓人耳目一新。辯論話題主要是社會重大課題,或者是一些重要的領域的問題,大學生從自身角度來參加辯論?!笔Y昌建進一步表示,當時學校里有很多辯論賽,而且賽事組織也很簡單,往往擺幾張桌子就可搞定,他自己當時就是活躍在辯論場上的一名積極分子。
據(jù)蔣昌建介紹,從1990年代開始,除了高校,各行各業(yè)都舉行演講和辯論比賽,張海迪等模范人物也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演講場合?!斑@實際上代表了一種思想的解放,也代表了年輕人的求知,腦力的激蕩和求異的思維?!?/p>
歷史中跌宕
事實上,演講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據(jù)了解,最早有關演講的記載可追溯到《墨子·兼愛下》。其中寫道,早在公元前21世紀,夏禹大舉進攻三苗前,舉行誓師大會,就曾發(fā)表過振振有辭的演講:“濟濟有眾,咸聽朕言,非惟小子,敢行稱亂,蠢茲有苗,用天之罰,若予既率爾群對諸群,以征有苗?!?/p>
之后到了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也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當時,文化思想一度極其活躍,社會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關系的急劇變化,使意識形態(tài)領域出現(xiàn)了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局面。儒、墨、道、法、陰陽、名、農(nóng)、雜、縱橫、小說這“九流十家”逐漸形成,各家為了宣傳自己的思想觀點,或著書立說,或相互詰難,演講活動進入了第一個繁盛階段。
然而,當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結束了戰(zhàn)國紛爭的局面,中國也由此進入了封建社會。封建王權高度的專制獨裁,不僅禁錮了人們的思想,也鉗制了人們表達思想的自由。
好在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演講,并未因此而絕脈,仍然以頑強的生命力或隱或顯地續(xù)存著,在政治、經(jīng)濟、教育、軍事、外交等方面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兩千多年的漫長封建歷史中,杰出的演講家、雄辯家不乏其人:西漢的司馬相如、東漢的張衡、三國的諸葛亮、晉代的陶淵明、唐代的魏征、北宋的歐陽修、南宋的朱熹,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湯顯祖、清代的鄭板橋……這些名家之所以能彪炳史冊,除了他們事業(yè)上的突出成就之外,還得益于其非凡的口才和辯才。
直到1840年后,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許多仁人志士自覺地利用演講這一有力武器,或主張維新改良,或倡導民主革命。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和孫中山、蔡元培、章太炎、秋瑾、陳天華等一大批著名演講家。
而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以后,演講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
據(jù)了解,這一時期,演講領域擴大了,演講形式多樣化了,演講活動也由思想界、學術界普及到廣大民眾中間,掀起了一股群眾性的演講熱潮。同時,還成立了大量的演講社團。
其中較早的有蔡元培組織的北京大學“雄辯會”,而影響較大的則是1919年3月以鄧中夏為首組織的“北京大學平民教育演講團”。值得一提的是,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魯迅、馬寅初、聞一多、朱自清等一批杰出的演講家都是從這時先后登上舞臺的。
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以后,一個以中國共產(chǎn)黨人為主的政治演講派別在現(xiàn)代中國初露端倪。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陳毅、鄧中夏、肖楚女、惲代英、瞿秋白、向警予、彭湃等。
他們的演講相比之前更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和革命色彩??犊ぐ旱难葜v在革命斗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宣傳、鼓動、激勵、組織群眾的作用,在中國現(xiàn)代演講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其中,毛澤東不僅發(fā)表了《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等著名的演講,而且在演講理論上也有相當?shù)慕?。他在演講名篇《反對黨八股》中,就演講的思想、形式、語言、風格、方法、聽眾等諸多問題進行了論述。
表達也是生產(chǎn)力
然而,社會熱潮不斷翻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在大學校園里掀起的辯論熱潮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歌手大賽、街舞比賽、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
但在蔣昌建看來,這并不表示人們不再注重口才和表達的能力,口才與交際是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種能力。“雖然高校演講辯論在熒屏上呈現(xiàn)得并不多,但作為社團活動,參與的人數(shù)仍然非常多?!?/p>
蔣昌建認為,如今的演講更多是作為一種傳播知識和文化的工具?!八猿霈F(xiàn)了一些新的形式,例如百家講壇。像于丹、易中天,他們不但是很好的學者和教師,也會把課堂積累的演講經(jīng)驗帶到百家講壇,我覺得,他們同時也是非常好的演講家?!?/p>
到了2000年左右,經(jīng)濟界涌現(xiàn)出更多的演講者。
“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的是談企業(yè)管理的。他們其實是把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的理念,一些實踐和案例的分析,通過演講的方式,借助于影像或者視頻產(chǎn)品等形式,做一個傳播。”蔣昌建說,“其實,講的內(nèi)容是各個領域從業(yè)者自身的經(jīng)歷,是最基本的東西?,F(xiàn)在,更多人需要了解的是怎么把內(nèi)容表達好?!?/p>
的確,每個人都有生活的經(jīng)驗,都有學習的能力,也有知識的儲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將這些很好地與他人分享。
在前《交際與口才》雜志執(zhí)行主編孔明珠看來,稱演講為一門藝術,其實是指它是一種屬于現(xiàn)實活動的實用藝術。“演講的有聲語言比一般的口語表達形式要求更高,它像文學等語言藝術一樣,也要作一定的藝術加工,使之具有生動性、形象性,富有感染力和號召力。演講者在固定的空間環(huán)境中面向廣大聽眾演講,能給人一種畫面的感覺。此外,演講者在以某種態(tài)勢來輔助有聲語言表達時,就具有一定的戲劇性和雕塑美。演講并不是對各種藝術形式特點的簡單拼湊,而是將各種藝術形式的特點有機地融合在整個演講過程中,使演講具有一種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藝術美?!?/p>
蔣昌建更坦言,表達也是一種生產(chǎn)力?!傲_永浩和新東方出來的一些人就充分地證明了這一點。羅永浩的演講技巧、技能都是非常高的,他能引起廣大公眾關注,將演講與產(chǎn)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營商模式?!?/p>
采訪的最后,蔣昌建透露,演講等形式必將重歸熒屏,但不確定是否會帶動新一輪的熱潮。“據(jù)我所知,2013年會推出若干個以口才表達為主題的電視節(jié)目,有些已經(jīng)不只停留在策劃階段?,F(xiàn)在電視領域的策劃者也很有創(chuàng)意,既然能比唱,是否也能比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