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朋友講到一件事,很有意思。她去參觀孩子同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她家里很特別,不是豪華,而是每一件東西都好像受到了很好的照顧,都有喜悅感。這話引起了我的興趣。她舉例子,比如說小到一棵植物,會連葉片都是干干凈凈的,錯落有致,擺在陽光下,好像在跳舞。再比如孩子玩的布娃娃,每個都是干干凈凈的,被照顧得很好。
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買東西,享受把東西搬回家的感覺,然后就忘了,大到一件家具、一個音響,小到一棵植物、一個玩偶,都懶得去打理。一個對自己都沒有喜悅感的人,用的東西更沒有喜悅感。
某天,因?yàn)檗k事,很偶然去了一位不算熟悉的女朋友家里,他們兩口子屬于收入很高的人,但我進(jìn)去后不想多坐1分鐘——不是房子的大小,而是家里沒有一點(diǎn)兒生活的痕跡,只感覺到冷。我這類人,比較務(wù)虛,認(rèn)為一個家一定是要有主人的痕跡才算正常。哪怕是一塊桌布、一副相框,也應(yīng)該是飽含了主人的審美和熱愛在里面。國外的很多主婦這方面注意得多,她們走到哪里,一塊桌布、一束花兒、一幅手工窗簾是必需的,哪怕在一個破舊的房子里,也能像模像樣地喝一頓下午茶。
從房子到人,其實(shí)都是一個道理?,F(xiàn)在很多人說話做事,一板一眼,看不出任何性情和真實(shí)。
曾看過蔡瀾說的一個片斷,他在墨爾本生活時,認(rèn)識一位花店女主人,只賣蘭花,她每天清晨老遠(yuǎn)地跑去批發(fā)市場上貨,推著輛大人力車,喜氣洋洋。問她為什么只賣蘭花,她笑了,說:“因?yàn)橄矏?。愛到?zhí)著時,一門心思就有喜悅感。”喜悅,就是理由。
和朋友交往,真正讓我刮目相看的,不是別人買多貴的VIP用品,而是她怎么對待自己的東西。好友阿奐就是個相當(dāng)惜物的人,她的東西總有某種喜悅感。
阿奐的錢包用了很多年,保養(yǎng)得特別好,牛皮包每年都拿出來上油,經(jīng)過時間的打磨,手感越來越光滑,包包里卡和錢放得整整齊齊,連家人照片也隨著時間在換,看上去特別舒服。阿奐的這只錢包用了10年,她說,10年前300元的東西抵得上如今3000元的東西。阿奐這樣有心惜物的人,任何東西到她手里,都有時間的光澤和喜悅。
阿奐和其他女人不一樣,她的項(xiàng)鏈、耳環(huán)什么的還真不多見。不過手上有一只玉鐲子戴了很多年,已養(yǎng)得翠翠生生,水綠油亮。我很少見女人像她這樣有心,每晚睡覺前,都要將鐲子摘下來,用軟布蘸水輕輕擦凈。她說像人洗澡一樣,只有去掉汗味和雜味,鐲子才會清心養(yǎng)人。這只普通的玉鐲因?yàn)橹魅说膼巯В袷钦娴挠辛遂`氣,出落得越來越通透了。
另外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只骨瓷杯子,那是她多年前讀大學(xué)時一位老師送給她的。那個年代的骨瓷看相不是特別好,但內(nèi)質(zhì)非常不錯。阿奐每次用過后都會把杯子清洗得干干凈凈,用軟布擦干放在陰涼處,搭上罩布——就像對待一個活物。這個骨瓷杯愣是被她養(yǎng)得晶瑩剔透、紋理清晰,宛如一個古舊的美人,怎么看都與眾不同。
還有她的本子,每一個都別致,用完一個換一個,隨手記一些生活瑣事和筆記,每一本都像紀(jì)念冊,偶爾有興致的時候,拿起來與家人一起翻看,變成了一個很好的休閑方式。
女人的包包里一般都有一本小書,阿奐也不例外。不過,她的書都是有書衣的,漂亮的低調(diào)藍(lán)色布格子書衣,把書包裹得妥妥帖帖。她的書是很多年前的版本,紙張非常好,每次看到她空閑時拿書的動作,輕輕緩緩,總覺得那些能到她手里的物件都是有福氣的。
在這個只知無節(jié)制消耗購物的年代,人變得越來越?jīng)]有耐心,阿奐真是清雅自成一格。
(摘自作者的博客)
作者簡介:
米青,時尚雜志專欄作家。購物幾乎是每個女子都喜歡的事情,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將自己所買的心愛之物照顧好。一個能將所擁有的物件打理好的女子,必然是滿懷喜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