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青, 周曉蓉, 劉建紅, 劉慶俠, 陳 燕
經(jīng)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因其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置留時間長,在腫瘤患者中廣泛應用。臨床上化療藥物應用時,常需輸注止吐藥、護肝藥等輔助治療藥物,考慮到藥物間的配伍禁忌,臨床多應用雙通道靜脈給藥,但若另外建立外周靜脈通道,不僅增加靜脈負擔,易導致靜脈炎,還限制患者活動。我科于2012年9月至2013年年5月對不使用化療泵持續(xù)輸注的患者置入單腔PICC導管,對使用化療泵持續(xù)輸注的患者置入雙腔PICC導管。通過臨床觀察,對比雙腔PICC導管與單腔PICC導管的優(yōu)缺點,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科就診的,化療前血常規(guī)和血凝4項檢查結果正常,卡式評分≥80分,且同意施行PICC置管的惡性腫瘤患者,簽署置管知情同意書。對使用化療泵持續(xù)輸注的患者置入雙腔PICC導管,作為觀察組,共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9歲。把不使用化療泵持續(xù)輸注的患者置入單腔PICC導管,作為對照組,共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51歲。兩組性別、年齡相比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選病例一律選擇上臂距肘關節(jié)兩橫指以上部位,由3名靜脈治療小組的主管護師采用超聲引導聯(lián)合微插管鞘技術行PICC置管,導管類型為雙腔或單腔PICC導管(5 Fr),導管長度65 cm,使用配套的MST微插管套件,兩種導管的其他性能見表1。超聲機型號為LOGIQ Book XPRO型彩色B超機,探頭型號為 8L.RS,頻率為 8.0 mHz,置管成功后拍胸部X片檢查確定導管末端位置。
表1 兩種導管的性能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全部置管成功,胸部X線片示導管末端均在上腔靜脈區(qū),成功率為100%,帶管時間63 d~225 d,平均145 d。觀察組發(fā)生并發(fā)癥占15.31%,對照組占5.38%,具體情況見表2。兩組共2例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經(jīng)抬高制動,硫酸鎂濕熱敷3~5 d,均治愈;共3例因貼膜松動導管脫出8~10 cm,予重新置管。兩組輸液過程中發(fā)生堵管5例,經(jīng)溶栓再通后繼續(xù)使用;出院期間堵管8例,7例及時予尿激酶融栓后疏通,1例因回血3 d,未及時處理,導致融栓失敗后拔管。觀察組有2例出現(xiàn)導管分隔膜破損,1例發(fā)生在置管后71 d,予更換導管重新置入;另1例發(fā)生在置管后125 d,改用化療泵+另建立一路外周靜脈通路輸注止吐及保肝藥,待6周期化療結束后拔管。
表2 兩組患者置管相關并發(fā)癥的情況比較[n(%)]
3.1 兩組并發(fā)癥的比較和預防措施 (1)導管阻塞:對照組導管阻塞發(fā)生率為3.23%,觀察組為10.20%。觀察組明顯較高,原因為雙腔PICC導管的管腔內(nèi)徑明顯小于單腔導管,且導管前端開口,更易回血,尤其是重力輸液時液面過低或輸液中斷可導致血液返流堵管。預防方法:①使用前每次沖管必須先抽回血,評估導管機能,如發(fā)現(xiàn)血凝塊即應抽出丟棄,再予脈沖式?jīng)_管并更換輸液接頭,不可用暴力清除血凝塊,以免導管破裂或栓塞;②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保持輸液通暢,防止導管受壓、打折致輸液中斷,及時更換輸液防止液面過低致血液返流堵管,患者如廁時,應盡量保持輸液瓶的有效高度,以免壓力不夠?qū)е卵夯亓?③輸液結束需先用20 mL生理鹽水脈沖式?jīng)_管,再立即用5 mL肝素鹽水正壓封管,如在輸注中僅使用一側管腔,則在使用后仍需依次對每個管腔進行沖管、封管[1];④輸注血制品及高黏滯性全胃腸外營養(yǎng)等藥物時,應每隔4 h用20 mL生理鹽水脈沖式?jīng)_洗導管,防止血液、藥物沉積引起堵管[2],使用輸液泵則每8 h必須脈沖式?jīng)_洗導管一次,做好床旁交接;⑤經(jīng)常巡視病房,觀察輸液速度,滴速明顯減慢需查找原因,必要時沖管;⑥導管反復回血者應檢查導管末端位置是否正確,發(fā)現(xiàn)導管漂移致異位者應予以調(diào)整。(2)導管脫出:對照組導管脫出發(fā)生率為1.08%,觀察組為2.04%。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原因為雙腔PICC導管為雙輸液接頭,具有一定重量,管路下拉力較大,如敷貼松動極易脫管。脫管多發(fā)生在出院帶管期間。預防方法:①換藥時,揭敷貼應順著導管往穿刺點的方向撕,切忌揭貼膜時將導管帶出體外,并用膠布固定輸液接頭,防止換藥過程中輸液接頭滑落致導管脫出;②導管固定應盡量避開肘關節(jié),管路應為向心方向,形成一個反S型固定,如此輸液時就能減小向下的拉力[3],貼敷貼時導管的圓盤需完全被透明膜覆蓋,再用膠布分別固定每個輸液接頭;③如發(fā)現(xiàn)貼膜松動及時換藥,做好患者出院帶管宣教,強調(diào)自我觀察、及時維護導管的重要性。(3)機械性靜脈炎:觀察組與對照組發(fā)生率相當,與導管機械性刺激有關。防治方法:PICC置管后,予康惠爾帖沿血管走行貼敷2~3 d,次日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在穿刺點上方沿血管走行濕熱敷3~4次/d,每次20~30 min,一般熱敷5 d,局部有腫脹、疼痛不適者適當延長熱敷時間,指導患者勿過多按壓導管,減少對血管的刺激,預防靜脈炎發(fā)生。如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應安慰患者,告知發(fā)生機械性靜脈炎的原因和治療措施,即予50%硫酸鎂局部濕熱敷,2次/d,每次30 min,連續(xù)敷3~5 d即可治愈。(4)導管破損:觀察組有2例出現(xiàn)導管破損,可見一路導管抽回血時,兩路導管均可見回血;雙腔導管同時輸液時,一路輸液較快,則另一路輸液停止;當一路輸液夾閉,則另一路輸液速度變快等情況,考慮可能為分隔膜破損。拔管后檢查發(fā)現(xiàn):導管前端折疊時,從一個導管頭推注水,水從另一導管頭流出,直到折疊破損處后端,水才停止流出,證實為分隔膜破損。破損分別發(fā)生在置管后71 d和125 d,原因可能為雙腔PICC導管間的分隔膜較薄弱,導管維護不當有關。1例予拔管后重新置入新導管,另1例因化療即將結束,故改用化療泵+另建立一路外周靜脈通路輸注止吐及保肝藥,待化療結束后予拔管。預防方法:雙腔PICC導管因每個管腔細小,沖管和推注藥液時阻力較大,應使用10 mL或以上注射器,采用緩慢、脈沖式?jīng)_管。沒有回血或有阻力時不可用力推注,應予尿激酶融栓處理,靜脈推藥也不可用力過猛,速度過快,注射器不可過小,過細,以免產(chǎn)生較大壓力損壞導管。肘上PICC置管者導管末端向上固定,盡量避開肘窩,以免關節(jié)活動時導管反復打折而損壞。
3.2 兩組導管優(yōu)缺點的比較 雙腔PICC導管可以滿足雙通道靜脈給藥,既保證了化療藥物和靜脈營養(yǎng)藥的順利輸注,防止發(fā)生藥物配伍禁忌,又避免再次行外周靜脈穿刺,一定程度保護了外周血管,減輕患者痛苦,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但因每個管腔細小,輸液速度慢,易堵管;雙腔、雙輸液接頭,重力牽拉導管,易致導管脫出;雙腔導管中間的分隔膜較薄弱,維護不當易破損。因此雙腔PICC導管的日常維護更需加強細節(jié)管理,以保持導管的性能完好,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單腔PICC導管維護成本相對較低,使用方便,且輸液速度較快,導管不易堵塞、脫出和損壞。但如果需雙通道靜脈給藥或使用化療泵時,則需另外建立外周靜脈通路,影響患者活動,且易發(fā)生外周靜脈炎。
綜上所述,兩種導管各有優(yōu)越性,應根據(jù)患者具體的情況和需要,選擇適合個體的PICC導管。雙腔PICC導管易發(fā)生堵管、導管脫出和導管破損等并發(fā)癥,故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的導管維護尤其重要,要求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規(guī)范的導管維護方法,可通過業(yè)務講座和臨床帶教等形式,向年輕護士講解雙腔PICC導管維護要點,使雙腔PICC導管在危重患者的搶救、化療泵使用中發(fā)揮其最大價值。
[1]孫學珍,張夏玲,嚴云麗,等.耐高壓雙腔PICC導管在晚期或轉移性大腸癌化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8):2056-2057.
[2]譚敬華,蔡昌蘭.雙腔PICC置管在臨床中的護理探討[J].全科護理,2011,9(10):2749-2750.
[3]潘世平,郭亞楠,肖洋,等.塞丁格技術經(jīng)外周置人雙腔PICC管在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應用和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