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
鄰居王伯伯今年60多歲了,他在一家制藥廠當了一輩子工人,幾年前退休,憑著不到1500元的退休金,日子過得有些拮據(jù)。不過,最近兩三年,大家卻發(fā)現(xiàn)他的日子越來越好。不久前,王伯伯為兒子在市中心全款買下了一套300萬的房子,更是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終于,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王伯伯為我們揭開了謎底。原來,王伯伯最近幾年,都在做一個“絕當”的生意。所謂絕當,就是指客人將物品拿到當鋪典當,但是,在典當期限屆滿后,客人沒有贖回物品或者續(xù)當,那這件物品就稱為“絕當品”。按照目前的法律規(guī)定,只要絕當品估價不足一萬元,典當行就能自行將絕當品變賣。當物估計在萬以上的,則按照擔保法有關(guān)規(guī)定處理,也可由雙方事先約定后,由典當行委托拍賣行公開拍賣,除去拍賣費和當金本息的剩余部分應(yīng)歸還當戶。而王伯伯這幾年的生意,就是收購這些絕當品,然后再通過自己的渠道當做二手商品賣出去,賺取差價。
絕當品各種各樣,而王伯伯最初收購的主要是手表。
王伯伯說,客人在去當鋪典當?shù)臅r候,當鋪為了降低經(jīng)營風險,往往會大力壓價,這是從古至今通行的做法。而一旦物品成了絕當品,當鋪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往往也會以較低的價格將絕當品變現(xiàn)。典當行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是利息,而不是絕當品變現(xiàn)的差價。一般來說,市面上的絕當品中,名表價格是市場價的1/3到2/3,如果能淘到品相比較好的表款,王伯伯一般都是以原價甚至更高的價格賣出去,其中的利潤空間非常大。
不過,入行不久,王伯伯也發(fā)現(xiàn),真正能帶來高利潤的表款還是太少,很多市場上常見的表款雖然價格低,出手卻也難。于是,他就開始嘗試收購別的絕當品,如金飾品和珠寶玉器。一般來說,絕當?shù)狞S金飾品,價格比市場要低10%左右,珠寶玉器的價格只有市場價的1/3到1/2。
因為之前收購絕當名表,他跟好多家典當行都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而且互相信任的關(guān)系,所以不用擔心買到假貨,價格也比一般上門購買絕當品的散客要低。不過,在脫手的時候,王伯伯也遇到問題,因為他沒有很好的辦法讓下家確定這些物品的真實性、純度和價值。如果真要找權(quán)威單位檢測,成本又太高,至于一些玉器,其價格更是沒有辦法確定。
后來,王伯伯干脆讓女兒開了一家小小的金飾店,將他收購來的金飾品重新拋光、翻新出售。因為有固定店面在,客人比較放心,王伯伯的金飾品終于有了一個可靠的銷售渠道。至于珠寶玉器,王伯伯就只好忍痛放棄了。
現(xiàn)在,王伯伯又打起了新的主意。因為他發(fā)現(xiàn),很多典當行里都有不少筆記本、手機這類數(shù)碼產(chǎn)品。這些二手數(shù)碼產(chǎn)品大多有七八成新,價格卻只有市場價的3折左右。于是,王伯伯就讓還在讀大學的兒子,在淘寶上開了一家專門的二手數(shù)碼產(chǎn)品店,在兒子大學同學的支持和宣傳下,生意也非?;鸨?。王伯伯說,他還為淘寶店專門請了一位技師,負責數(shù)碼產(chǎn)品的美容、翻新,這么一來,這些二手產(chǎn)品看上去更新,價格就更高了。另外,因為有技師在,王伯伯還推出了保修服務(wù),這么一來,顧客也就更多了。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