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最北邊有個叫巴羅的小鎮(zhèn),居住著約4500名因紐特人。因紐特人曾是北極世界頂級的捕獵高手,他們住在冰屋里,穿著海豹皮衣服,靠捕獵海豹為生。每年進入10月后,就是因紐特人大顯身手的最好機會。因對海豹的特殊習性有深刻研究,他們在捕捉海豹時就顯得格外游刃有余:海豹通常隱藏于海岸邊的浮冰下過冬,靠在冰塊上鉆一個只夠探出頭的洞孔呼吸,再用雪塊將洞孔蓋上作為掩護。因紐特人為了不“打冰驚豹”,并不把洞上的雪塊敲開,而是手握魚叉,在寒冷的冬夜守在雪塊旁,耐心與海豹進行著幾小時的斗智斗勇。他們一旦聽到海豹的呼吸聲,就立即把魚叉擲入洞中。魚叉頭與繩索相連緊緊鉤住海豹,待其筋疲力盡后便拖上岸來,再用長矛將它刺死。雖然漫漫長夜辛苦難熬,但當戰(zhàn)利品到手后,他們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之后抬著戰(zhàn)利品,唱著歡快的歌兒返回住地,按各家人數(shù)平分海豹肉……年復一年,樂此不疲。
突然一日,一個天大的喜訊傳遍巴羅鎮(zhèn):這里發(fā)現(xiàn)了美國最大的油田!因紐特人奔走相告:從此就能過上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了!
自油田被開發(fā)后,因紐特人什么也不用干了,就連剛出生的嬰兒也都天經(jīng)地義地成了股東。油田賺了錢,會按時給大家分紅,人年均可以分到至少5萬美金。他們高興地說:“誰說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我們不就是最生動鮮活的例子嗎?”
從此,在這個被大海和大山包圍的小鎮(zhèn)上,因紐特人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吃炸雞、喝可樂、看電視。久而久之,人人都變得跟他們以前的獵物海豹一樣,肥胖而笨拙。
實在無聊時,老人們會去海邊慢慢溜達,望著海水回憶著逝去的歲月;年輕人駕著豪華越野車,漫無目的地瞎轉悠;女人們常獨自坐在院落里,望著天空發(fā)呆;孩子們全都不上學,因為知識再多也無處可用……日日年年,因紐特人就這樣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地打發(fā)時光。
因暴食暴飲和缺少運動,這里的老年人都患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壽命很少超過60歲;年輕人則在十四五歲就開始生孩子;沒有發(fā)現(xiàn)油田之前,小鎮(zhèn)上每天洋溢在歡歌笑語之中,現(xiàn)在則到處死氣沉沉,互相照面也懶得搭理對方。用一個年輕人的話說:“這里簡直就是一個令人窒息的墓地,優(yōu)越的生活已讓我們忘記還是不是人類大家庭的一員了。”
58歲的喬治·森福特是巴羅鎮(zhèn)目前年齡最大的,他憂心忡忡地說:“我們祖先的壽命起碼在80歲以上,可現(xiàn)在能活到60歲就是萬幸了。我什么時候死倒不足惜,只是很擔心我們的后輩,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們的身體就會像只皮球,長著肥碩的大腦袋和小手小腿,坐在電視機前,靠機器人伺候著吃喝……很懷念以前那種簡單而充滿生機的快樂生活,真誠希望有人幫幫可憐的因紐特人,我們實在不愿再過這種所謂的‘幸福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