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土路泥濘,雜草叢生。在這貧瘠蒼涼之地。排列著密密麻麻的房屋。說是房屋,其實更像是簡陋的雨棚。
這里是菲律賓貧民生活區(qū)。由于生活困頓,他們的房子搭得極其簡陋:一圍泥磚作墻壁,頂上蓋著一片粗糙的石棉瓦,權(quán)作屋頂。逢雨天,屋頂常會漏下雨來;逢寒冬,冷風(fēng)則從并不嚴(yán)實的屋頂四處鉆進來。使一家人飽受嚴(yán)寒之苦。說其“不見天日”,還因這里的窮人用不上電,只能使用煤油燈照明。加之四周棚屋密集。因此,即使在白天。室內(nèi)也暗如黑夜。
一天,一位來自麻省理工學(xué)院的菲律賓學(xué)生迪亞茲來到此處,看到黑暗里透出的一雙雙渴望光明的眼眸,他不禁心生酸楚:難道就讓孩子們在這樣黑暗的房子里度過他們的童年?他下定決心。要為他們做些什么。
迪亞茲首先想到的是開天窗。但是,在石棉瓦上開天窗并不合適,而且,一個小小的天窗給屋里帶來的光線也并不足夠明亮。有一天。他看到居民區(qū)里丟棄著許多大大的可樂瓶,心里突然有了主意。他叫來了他的同學(xué),與他一起操作,實施他的“一升光明”計劃。
他們找來一個大塑料瓶,裝滿一升水。摻入漂白粉,瓶子外圍粘上一塊鐵鋅板。瓶子處理好后,幾個男生爬到屋頂,用電鉆鉆個瓶子大小的洞出來,再把粘好鐵鋅板的瓶子妥當(dāng)?shù)匕膊逶谶@個洞里。這樣,這個一升容量的瓶子的一小半就露在室外,而瓶子的一大半則在室內(nèi)。
這個就是“一升光明”。當(dāng)它被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夭迦胛蓓數(shù)囊粍x那,奇跡出現(xiàn)了:原先一片漆黑寒冷的屋子頓時充滿了明亮的光線!屋頂、地面、墻角,甚至桌底都蕩漾著奪目的光。
孩子們歡呼起來,大人們也不禁樂呵,迪亞茲更是歡喜萬分:這個小小的“太陽能電燈”把搜集到的陽光折射到屋子里之后,居然能達(dá)到60瓦電燈的照明效果。更重要的是。它經(jīng)濟、環(huán)保而又安全,人們再也不必為沒有電燈而苦惱,也再不必為煤油燈有可能帶來的火災(zāi)而擔(dān)憂。
迪亞茲開始帶領(lǐng)當(dāng)?shù)鼐用襁M行廢物利用,平日里空閑的老人、小孩都忙碌而歡快地加入到收集塑料瓶的隊伍中來,當(dāng)?shù)氐哪竟儎t因此攬到了更多的活兒。隨著媒體的大量報道,“一升光明”很快進入了數(shù)萬家庭之中。更令人欣慰的是,“一升光明”還照進了監(jiān)獄:囚犯們參與到制作“一升光明”的善舉中來。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不但習(xí)得了技能,還為千家萬戶送去了光明。他們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做了一件這么有意義的事情。
2012年,在“里約G20峰會”上,迪亞茲向來自一百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們介紹了他的“一升光明”計劃。他說,他創(chuàng)立的基金會要讓這樣的陽光照進菲律賓乃至全世界的家庭,在2013年年底,他要讓四大洲的400萬個家庭沐浴陽光,享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