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
雅典有太多的景致吸引著我這個新到游客的眼睛。待旅居雅典的作家、學(xué)者楊少波先生介紹說“這,就是蘇格拉底當(dāng)年被關(guān)押的地方”時,我才吃了一驚,趕緊從近處的橄欖林里收回目光,定睛去看它們。
它們立在一道石壁上,都不是很寬,三扇鐵柵門后,是三個石室,也就是石洞。
我驚看著那三個石室。原來,我敬佩的古希臘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教育家蘇格拉底,赴死前就被關(guān)押在這里。原來,這道石壁和這些石室,目睹過那個偉大哲人的身影,聆聽過他的聲音,見識過他的智慧,而且看見過他最后赴死的情景。
我看著石洞囚室里不大的空間,努力去想象蘇格拉底當(dāng)年被囚時的生活情景:他會坐在囚室的小床上寬慰妻子桑蒂比及他們的孩子,會在床前狹小的空地上邊踱步邊默想希臘城邦的未來,會在柏拉圖和克利托等學(xué)生們來看望時向他們談他關(guān)于肉體和靈魂的最新思考成果,會席地而坐吃下獄卒們送來的食物,會在去囚室門外放風(fēng)時遠眺雅典城區(qū)并伸手撫摸橄欖樹上嫩綠的葉子,會在那個較小些的石室里進行最后一次沐浴……
我猜想,當(dāng)年蘇格拉底被關(guān)進囚室后,可能會反復(fù)回憶,安托尼、梅勒托和呂貢這三個人為何要以不信本邦神靈、企圖另立新神和迷惑、毒害青年兩個罪名起訴自己。那明明是莫須有的罪名。他可能最終想起來了,那個控告他的主謀安托尼,他其實是得罪過的。有一次他同美諾討論“美德是不是知識”的時候,正巧碰見他,于是便拉他過來提問。結(jié)果在提問中不僅讓安托尼陷入了自相矛盾,還損及了對方崇拜的政治家,致使他失了面子。他拂袖而去時撂下過狠話:“我覺得你這個人很容易說別人壞,我奉勸你慎重些!”他可能也想起來了,那個梅勒托是詩人和悲劇作家,而他對詩人沒有好印象,曾經(jīng)諷刺過詩人們,對方參與控告很可能是在為詩人們出氣。他也許到最后也想不起怎么得罪了無名演說家呂貢,因為呂貢根本就沒進入過他的視野。不過他后來可能想明白了,呂貢會因為參與控告他蘇格拉底這件事本身,迅速成為雅典的一位名人,這也是成名的一個法子。
我猜想,蘇格拉底被關(guān)進囚室后,可能會反復(fù)思考,由五百個公民組成的法庭,為什么會判并未犯罪的自己死罪?他對希臘城邦充滿感情,沒有任何有違城邦法律的舉動,他只是喜歡用不斷提問和談話的方式追求真理。他知道把權(quán)力交給民眾的全部好處,他思考過希臘城邦制度的各個方面,他對人性有過深刻研究。可他就是沒有想到,民眾在某些時刻對精英人物是存在敵視情緒的——這是人性中極其隱秘的一面。真正的思想者有時會攪亂平庸的日常生活,也因此,真正的思想者不僅可能被執(zhí)掌權(quán)力者視作威脅,也可能被怯懦的民眾當(dāng)作破壞其安寧生活的禍?zhǔn)住LK格拉底的一些思想讓民眾覺得他太反常、太出格,就是這種反感和敵視情緒促成了錯誤的判決。這種情況不僅在古時的希臘存在。文化大革命中,當(dāng)張志新這個思想者用自己的言論質(zhì)疑文化大革命的意義時,不僅僅是掌權(quán)者不高興,一部分民眾也不高興,覺得就你聰明,我們都是傻瓜?當(dāng)張志新被割斷喉管押赴刑場時,相當(dāng)一部分相信無產(chǎn)階級革命理論的民眾,在心里并無對她的同情。這當(dāng)然是精英人物的悲哀。他們思想的目的是為了讓民眾生活得更好,卻恰恰又讓民眾對其產(chǎn)生了敵意。人性是一個隱秘的“洞穴”,所有的精英人物都應(yīng)該探身這個“洞穴”,以對其有所了解。
我猜想,蘇格拉底在拒絕逃跑決心赴死時,并沒有估計到自己被處死這件事的全部影響。我從史料上看到,蘇格拉底被判死刑后,有朋友和學(xué)生曾勸他逃跑,而且當(dāng)時他也確有充裕的時間和機會逃跑。但他決然地拒絕了,理由是,既然身為雅典公民,就理應(yīng)遵守雅典的法律,雅典的法庭判我死刑,我就應(yīng)該甘愿受死,以維護法律的尊嚴。若越獄逃走,就是以錯對錯。我估計,他當(dāng)時只是想用自己赴死的行動,去感動更多的人遵守雅典的法律,他根本沒有估計到,他的死,會成就他的不朽聲名。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著作的他,能獲得西方哲學(xué)史上最重要的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從容赴死給他帶來了廣泛關(guān)注。在那個沒有報紙、電臺、電視和網(wǎng)絡(luò)的時代,人們在口口相傳他被不公正地處死這一事件的同時,開始互相傳述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便隨著他屈死的故事流傳開來。
蘇格拉底死了,他的死讓今天還活著的我們意識到了三個問題:其一,不要因為私心和私利去控告他人,不要利用社會公器去傷害他人。即使你使用的理由很堂皇,即使你當(dāng)時得到了廣泛支持,即使你獲得了完全的勝利,歷史都有可能跟你算賬,都有可能讓你像安尼托那樣,在史書上留下一個小丑的形象。其二,不要因為自己是平民,就認為所有的人間悲劇都與己無關(guān)。很多悲劇是掌權(quán)者制造的,這一點沒有異議。但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民眾,有時也會像當(dāng)年的雅典那五百位公民一樣制造出悲劇。其三,不要以為死就是生命和事件的結(jié)束,恰恰相反,像蘇格拉底這樣的死,正是他哲人生命的另一種開始,是他遭控告事件被追詢的開始。
蘇格拉底死得太冤了!
蘇格拉底又死得太有價值了!
蘇格拉底,我來向你致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