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三畏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wù)員;我們罵壟斷,又削尖腦袋往壟斷部門鉆;我們譏諷不正之風(fēng),自己辦事卻忙找關(guān)系。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不公平,而是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
以上這段話,是我從網(wǎng)上抄下來的。它有相當(dāng)?shù)恼J(rèn)同度。類似的說法從腐敗開始盛行的時候就開始流行了。令人驚異的是,今天的中國,每一個階層都無所不在地、公開地談?wù)摳瘮?。連權(quán)貴階層、既得利益者,也在心照不宣地談?wù)撍?。而在很多場合,談到最后,會以上面這樣的話收場,于是大家感覺既無力,又無趣,“洗洗睡吧”,該干啥干啥去。
這段話要分兩段論。前部分是關(guān)于人們面對腐敗和不公的選擇的描述,事實大致就是如此,我沒說的。稍微有點不同意見的是,我認(rèn)為不該以鄙薄的心情去談?wù)摗拔覀儭钡倪x擇。因為這很符合人性,符合邏輯。這不是中國特色。當(dāng)腐敗和不公作為一種制度提供的公共用品的時候,任何民族都會是這樣。而且,這也是一種“積極”的人性,不應(yīng)該做負(fù)面評價。如果不是這樣,倒是不可思議的。
正是趨利和自私的天性,成為人類社會賴以建立的基礎(chǔ)。西漢晁錯說:“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向,四方無擇也?!比说内吚院妥运叫裕彩撬姓魏头芍贫仍O(shè)計的前置條件,是社會得以正常運轉(zhuǎn)的邏輯前提。沒有趨利性和貪婪性,便沒有人類社會。
當(dāng)然,如果一個人愿意在基本生存不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選擇抗拒腐敗和不公正收益,那是應(yīng)該受到鼓勵的。但絕不可能要求一個群體做趨害避利的選擇??傊拔覀儭辈槐叵裆厦婺莻€段子所說的那樣,為腐敗和不公激發(fā)了自私的欲望而自責(zé)。但是,后面一部分,就有點過分了。它等于說,“我們”是一個沒有基本理性的群體。因為,正常的人們在腐敗和不公的游戲中居于弱勢地位而吃虧,其“憤怒”應(yīng)該會指向游戲規(guī)則,應(yīng)該會“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不是只怨恨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
不過,中國人確實接受了一種觀念:規(guī)則是不能修改的,修改規(guī)則可能付出的代價是承受不起的。這樣的教訓(xùn)常常來得非常直接。既然這一切都不可改變,那么,腐敗和不公的秩序就成了天意,個人在這種秩序下受到的傷害就成了天災(zāi)。人們僅有的反抗,就是受傷害和受剝奪之后的阿Q之怒,就是怨自己命不好,而腐敗強者就是命好。
所有民族在追求公正的道路上,都可能受阻。但無論如何不能喪失信心和勇氣,不能把腐敗和不公視為正常,也不能把罪責(zé)推給歷史和文化,而必須當(dāng)成每一個人的現(xiàn)實責(zé)任。只要允許改變游戲規(guī)則,允許追求公正,現(xiàn)在看起來的“正?,F(xiàn)象”都會因為不正常而被改變。追求公正的秩序是所有人的共性,中國不會例外。
【原載2013年第5期《南方人物周刊》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