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淺予
一天,格里特·里特維爾德正撅著屁股在刨一根椅子腿。這時,窗外出現(xiàn)一位推著童車的少婦。里特維爾德放慢了速度,“哧——哧——”。
里特維爾德的父親也是木匠,7歲時,他就從父親手里接過了刨子,在刨花兒的氣息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一轉眼,已是而立之年。這些日子,他真是又寂寞,又迷茫?,F(xiàn)在,美少婦的出現(xiàn)讓他的心頭有了一抹亮色。
他從不諱言,他愛看美女,這甚至成了他每天最快樂的事。但出于職業(yè)的敏感,他還是看了一眼少婦手中的童車,這是哪個木匠做的?手藝太粗糙了!
他突然有了沖動:給這位少婦做一輛童車,用最好的木料,用10年時間打造出絕世精品。美車配美人嘛??墒?,隨即他想,10年后,那少婦已老了,那時,美車對于她又有何用?而眼下的這輛童車雖然簡陋,但并不影響她養(yǎng)育兒女。
少婦從窗前消失了,但一個念頭卻像那曼妙的身影刻在了他的腦中。他停下來,感嘆道:“耗費了一輩子,卻只制造了幾千把椅子,手也彎了,背也駝了,值嗎?”
椅子的功能很簡單,就是讓人坐的,何必搞得那么復雜?他的思路很快清晰起來,他要拋棄傳統(tǒng)的手工,采用機器大量制造便宜耐用的椅子,而這就要求這些椅子一定要風格簡潔……很快,第一批椅子誕生了。
他坐了上去,不舒服,他調整一下坐姿,舒服了。嗯,沒錯,比以前他坐過的所有椅子都舒服。問號,拉成了感嘆號,隨即又變成了詠嘆調。他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著這從內心深處突然涌出的“荷蘭好聲音”。
他的椅子一亮相,就成了熱門話題,并隨即掀起了一場椅子革命:把椅子從過去的復雜制作中解放出來,不僅解放了制作者,也解放了坐椅子的人。
這是1919年。1919年,椅子很忙,可里特維爾德卻閑了下來。人忙時寂寞,閑了也寂寞,里特維爾德是個不甘寂寞的人,椅子沒搞頭了,總得找點事做吧。以前,他曾有過做建筑師的夢想,現(xiàn)在反正也沒什么事,那就搞搞建筑吧。
一場建筑革命開始了:1924年,他設計的“施羅德住宅”成為20世紀的建筑經典,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同大堡礁、泰姬陵和長城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而他隨手設計的一座小亭子,也被稱為“里特維爾德之亭”。
他成了荷蘭國寶級人物,但是,寂寞啊,寂寞。誰讓他是大師呢,大師,就要耐得住寂寞……寂寞讓生活如此美妙。讓我們在寂寞中開始新的人生,椅子的事,就讓椅子去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