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2年,《讀者·校園版》介紹過嚴凌君老師和他的“青春讀書課”。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他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的語文教師,在努力地還原語文教育的初衷。今年開始,《讀者·校園版》增設“講壇”欄目,請嚴凌君老師開講他的“青春讀書課”,希望更多人能與我們共享“青春讀書課”的魅力,也希望通過這個欄目能找到更多有想法、有個性的老師。讓志同道合者相互交流,為語文教育多保留一些生機。
人生詩意的萌芽
我們都知道,詩歌是美麗的,它可以用簡單的語句直擊人心。請大家先聽一個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寒冬的傍晚,城市的墻角處蜷縮著一個年邁的乞丐,乞丐的眼睛看不見,他請人寫了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各位行行好,施舍一點吧,可憐可憐我這個盲人吧。”但過往的行人不為所動。這時,一個年輕人路過,他停下來觀望了一會兒,抹掉乞丐牌子上的字,重新寫了一句話。于是,奇妙的情景出現(xiàn)了,路過的人看見這句話,紛紛停下來,從口袋里拿出一些錢給這個乞丐。乞丐很驚訝,他問那位青年:“天哪,您是天使嗎?”青年人說:“我不是天使,我只是個詩人?!逼蜇ず芤苫螅骸澳銕臀腋闪耸裁矗沟么蠹疑菩拇蟀l(fā)?”詩人說:“我什么也沒做,只是在你的牌子上改了一句話而已。那個牌子上現(xiàn)在寫著:“春天就要來了,可是我看不見它?!?/p>
一句美麗的詩,觸動了我們心中最柔軟的角落,就這樣打動了路人。
詩是什么?首先,它是最美麗的語言,它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東西,又是直擊人心的東西。它發(fā)自內(nèi)心而又能觸動人的內(nèi)心,它不是分行排序押韻的廢話。
詩歌是文學王冠上的明珠,它是美得足以讓人感動的文學形式。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是人類最高遠的追求。如果你只是吃飽喝足便滿足了,那么這只是平庸的人生。詩歌是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即使談情說愛,若沒有詩意的語言也不會有美感,若你們在青春年少時沒有過對詩意的追求,那么你的人生注定平庸。每個青年人都是詩人,雖然這詩意會稍顯幼稚,卻青澀動人。我們應該趁著還年輕的時候,追求詩意的人生。這樣我們就有機會接受一切的美好,讓我們的心靈能有所開發(fā),通過這門課,希望能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心中的詩意。
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看見太陽
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什么,你想過嗎?我們一旦降生,越幼小的時候,環(huán)境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大,但我們開始成長后,越大越可以改變環(huán)境。青春時節(jié)是你鑄造人格的時期,你理應思考,我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為何而來?
人類降生時,伴隨著的是哭泣。在哲學意義上,有人說,人生是一個痛苦的歷程,在活著的時候要盡可能地奪取歡樂。這很有意思,人生是苦悶的,不可能一直飄飄然,然而,我們活一輩子并不是為了受苦,如果一生都是為受苦,你愿意降生嗎?事實上,有許多人是愿意的,他們就是那些有信仰的人。在中國有信仰的人很少,當你的人生遇到苦難時,你會崇敬那些人,因為他們能更加堅定地鄙視痛苦。
當然,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受苦,而是為了從生活的樂趣中體會生命的樂趣,即使有信仰的人,也是為了追求生的歡樂而活著。人生可以經(jīng)歷苦難,但不是為了追求它,人生是為了追求歡樂,在這個背景下讀俄國詩人巴爾蒙特的這首詩,便不難理解了。
作者用了一句很特別的話來解釋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原因:
我來到這個世界,為了看見太陽,
和峽谷的爛漫色彩。
我將那眾多的星球盡收眼底,
我是至上的主宰。
人所能看見的最耀眼的星辰是太陽,太陽是生命之源,它賦予生命能量,“看見太陽”是熱愛生命的象征,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愛。“愛情的歌謠激起我的幻想,人們因而喜愛我的詩章”,這個愛是泛指人間最美好的情感,是對人的愛和對生命、大地、萬物本身的愛。我們是為了美好的東西活著。
如果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卻從來不抬頭看太陽,便不會發(fā)現(xiàn)生命的美好,感謝詩人發(fā)現(xiàn)了它。
我是純潔的蓮花,
太陽神的氣息養(yǎng)我
輝煌地發(fā)芽,
我從黑暗的地下
升入陽光世界,
在田野開花。
——《亡靈書·宛若蓮花》。
古埃及人相信,一個人來到人間,宛如一朵純潔的蓮花。由此可見,古埃及人對生命的初始評價:清純、美麗。生命可以如此簡潔而美麗,像一枝清爽、樸素的蓮花。然而,如何擁有這樣美麗的生命呢?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只是為了看一眼太陽,而是太陽先看顧了我。我從黑暗的地下來到這個世上,一抬頭,第一眼看見的就是太陽。這里有個生命輪回的觀念,生命是生生不息的輪回,從科學上說輪回是迷信,但地球上的萬物都有著無盡的聯(lián)系。生命的確是生生不息的,物質(zhì)是不滅的,你的尸體腐爛后,你留在人間的信息并未消失。
一切的生命息息相關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在《寫于早春》中,這樣說:
我深信每朵花不論大小,
都能享受它呼吸的空氣。
大自然是如此和諧美好,而人類卻相互仇視與殘害。拿自然法則與人類法則對照,“難道我沒有理由悲嘆,人怎樣對待人!”俄國詩人古米廖夫在《童年》一詩中描述童年的自己在草地上嬉戲,并延續(xù)華茲華斯的思路:
我不是孤獨一人——是同我的朋友們,
同款冬,同牛蒡、香蒿。
我矚望遙遠的天穹,
恍然醒悟了生命的全部。
我因此而喜愛臆想
用暴風雨般的戰(zhàn)斗取樂解悶,
比之青草碧綠的汁液,
人的鮮血并不更崇高圣潔。
這令人想起福樓拜的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只有恢復孩子般的純真,只有像兒童一樣精神愉悅、目光清澈,才能對世界有所發(fā)現(xiàn),才能從最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神奇與美麗?!痹娙耍褪侨祟惖耐陌。?/p>
英國詩人狄蘭·托馬斯在他的詩《催動花朵的力》中寫道:
通過綠色的莖管催動花朵的力
也催動我綠色的年華,使樹根枯死的力
也是我的毀滅者。
我也無言可告佝僂的玫瑰
我的青春也為同樣的寒冬熱病所壓彎。
我們且不說生命輪回,我們說的是生生不息,大自然有一種自然規(guī)律,所有的生命都要經(jīng)歷從生長到茂盛再到衰老,而人與大地息息相通、親密無間,一種內(nèi)在的力把人與自然維系在一起,榮枯與共,生死相依。一陣微風吹過,并非與你無關;一棵樹被砍伐,你不知道斷了哪一條胳膊;一條水流干涸,你不知道堵塞了哪一根血管;一朵鮮花開放,你不知道是哪一個舌頭開始發(fā)聲;一片草地被水泥覆蓋,你不知道哪一塊肌肉會疼痛發(fā)酸。睜開你麻木遲鈍的雙眼,看清楚,你皮膚外面的事物,就是你身體的延展;你的想象力觸摸到的世界,就是你靈魂的疆界。這就是生命的一般規(guī)律,你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其他生命。這也是詩人想要表達的意思。
詩人普希金在流放的苦難歲月中,為什么要去看大海,并寫下那首氣勢磅礴的《致大海》?他要從大海中汲取生命的能量:“大海,自由的元素?!碑敶ED詩人埃利蒂斯在他的《喝飲科林斯的太陽》中寫道:
喝飲科林斯的太陽
閱讀大理石的廢墟
在踏步走過葡萄園的海洋
用我的魚叉對準
那躲閃我的誠心祈求的魚
他要吸收太陽的熱量,以一種新人類的姿態(tài),創(chuàng)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界。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生存下去的巨大力量,詩人禮贊太陽、大地和大海,就是呼喚這種永不衰竭的生命力。
古往今來的詩人,一直在用最美麗的語言呼喚后人:讀詩吧!請你進入詩意的世界。呼喚我們?nèi)プx詩,去領略那無以言說的感動,沐浴我們的精神塵埃。讀詩,讓我們口有余香,心有光明。
人間的詩意,開講第一回,讓我們經(jīng)常提醒自己,抬頭看一看太陽!
下一節(jié)課,讓詩人帶領我們?nèi)ビ眯目匆豢葱浅?,看一看樹木!看一看教室之外、教科書之外的世界,尋找自己年輕的生命中應有的美麗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