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成良
當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把電話打到羅斯位于加州的家中時,是當?shù)貢r間凌晨3點半,羅斯還在睡覺。電話鈴聲第二次響起時,羅斯才接。電話中,工作人員告知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羅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肮ぷ魅藛T花了很長時間讓我相信這不是一場惡作劇。”羅斯說。羅斯對媒體表示,他并不認為自己的生活會因為得獎而發(fā)生太大變化。獲獎當天,他照常去給學生上課,因為“早上我到學校教課時,學生肯定會比平常更專心”。
羅斯1951年出生,1971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運籌學學士學位,后赴斯坦福大學攻讀運籌學研究生,1973年獲碩士學位,1年后獲博士學位。在1998年到哈佛大學之前,他先后在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和匹茲堡大學任教。現(xiàn)在,他是斯坦福大學的客座教授。今年年底,他將正式從哈佛大學轉(zhuǎn)到斯坦福大學任教。
在加州接受媒體采訪時,羅斯解釋了他所從事的研究工作。羅斯說:“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結果不僅取決于你的選擇,還取決于你是否被選擇,這就是我們所研究的匹配問題?!?/p>
羅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工作,是把匹配理論應用于紐約公立學校的生源分配。2003年,他幫助重新設計了紐約市高中生入學擇校系統(tǒng)。按照舊的系統(tǒng),學生要列出自己最希望進入的5所高中,而學校則更可能接收那些將自己列為第一選擇的學生。這樣,經(jīng)過3輪選擇后,剩下的學生將通過行政過程分配給各個高中。結果,每年約有3萬名學生被分到他們不想去的學校。羅斯設計了一個新的系統(tǒng),解決了這個問題。新系統(tǒng)實施的第一年,被分到自己不想去的學校的學生人數(shù)減少了90%?,F(xiàn)在,除了紐約之外,波士頓、新奧爾良、華盛頓特區(qū)等城市也在采用羅斯設計的擇校系統(tǒng)。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世紀60年代,羅斯在紐約皇后區(qū)上高中的時候,由于沒有這樣的分配系統(tǒng),他上了離家不遠的一所高中。因為討厭那所學校,羅斯在高二那年就輟學了。后來他利用周末時間,到哥倫比亞大學旁聽一些課程,一位教授建議他申請哥大,羅斯照做了,而且成功被錄取。不難想象,如果不是因為這位教授的指點,今天世界上可能就不會有這位諾獎得主了。在接受《福布斯》雜志采訪時,羅斯說:“我總是想用數(shù)學的方法讓這個世界運轉(zhuǎn)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