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詳細闡述了PLC在數控機床中的實際應用,并針對機床運行中出現的一些故障介紹了相應的處理方法。
【關鍵詞】數控機床PLC梯形圖故障處理
PLC是數控機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實現機床數控裝置(CNC)和機床側(MT)成功連接的載體。其中,CNC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數字運算和管理,包括插補運算、譯碼、零件程序的編輯、位置伺服控制等。而PLC的主要任務就是完成與邏輯運算相關的一些指令,并輔助完成相關的開關動作,如刀具的更換、工件的裝夾、冷卻液的開關等。另外PLC還執(zhí)行機床操作面板的指令,可以在操控機床動作的同時來控制加工過程。
一、PLC在數控機床中的用途
PLC在數控機床中的用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面:(1)對CNC側和MT側的輸入/輸出信號的加工處理。CNC側到MT側的PLC信號。CNC的數據通過PLC處理后送到MT側,主要有、T、M、S等功能代碼。T功能處理是指數控機床通過PLC來管理刀庫,實現刀具的自動交換。通過CNC向PLC發(fā)送T代碼,經過破譯密碼之后再在數據表中找到指定的新地址,將新地址和現行刀號進行對比,如果不相符合,就將刀庫轉回原控制系統,直到定位到新刀號位置。;M功能處理是指根據不同的M代碼來操控主軸的運轉,完成換刀、取刀、歸刀等動作;S功能處理是指主軸的運轉速度可以用S二位代碼或S四位代碼來限定轉速,如某數控機床主軸的最低、最高轉速分別為20r/min和3150r/min,CNC就可以通過轉換某種數值將電壓轉換成穩(wěn)定的轉臺,并作為轉速命令操控主軸的轉速。(2)用PLC梯形圖診斷故障。數控機床的報警有兩種:CNC報警和PLC報警。其中,CNC報警比較固定化,它由數控系統生產廠直接生產;而PLC報警則有一定的邏輯關系,它是由機床制造廠根據機床的電氣控制特點而設置的。遇到這類報警,可以利用梯形圖來排除故障。梯形圖診斷故障的運行原理是根據機床操作或CNC執(zhí)行的加工程序指令檢查PMC的輸入/輸出信號狀態(tài),從而判斷接線或強電柜的開關問題。
假如在操作中發(fā)現該圖標不亮,則應檢查該信號的接線及按鈕本身,就能找出故障。梯形圖的下面有如下軟鍵功能:[TOP]返回梯形圖開始位置。[SRCH]搜索梯形圖中信號觸點的操作軟鍵。[BOTTOM]返回梯形圖結束位置。[N-SRCH]搜索梯形圖行號的操作軟鍵。[W-SRCH]搜索梯形圖中信號線圈的操作軟鍵。[F-SRCH]為搜索系統中功能指令的操作軟件。
二、PLC的故障診斷
PLC很少出現自身故障,問題大都出現在輸入、輸出電路上,當數控機床的故障涉及PLC方面時,多體現在以下幾種:(1)發(fā)生故障時CNC報警。當有故障出現時,數控系統通過報警能夠指出是哪里出現了問題。(2)有CNC故障顯示,但不反映故障的根本原因。故障診斷———在系統診斷狀態(tài)下,調出PLC輸入信號,發(fā)現腳踏向前開關輸入X04.2為“1”,潤滑油供給正常使液位開關輸入X17.6為“1”,腳踏尾座轉換開關輸入X17.3為“1”,。調出PLC輸出信號,當腳踏向前開關時,輸出Y49.0為“1”,同時,電磁閥YV4.1也得電,這說明PLC輸入、輸出狀態(tài)均正常。當尾座套筒液壓系統出現故障的時候,可以通過重置電磁閥來排除故障。具體操作如下:電磁閥通電之后,其液壓油會使壓力繼電器接通。然而在松開開關之后,電路就會停止,油路就會停止供油,正常情況下,檢測出系統PLC輸入信號X00.2應為“1”,如果檢查系統PLC輸入信號X00.2為“0”,說明壓力繼電器出了故障,更換新的壓力繼電器便能順利工作。(3)沒有任何提示因為數控系統沒有該故障方面的檢測,CNC沒有任何提示顯示。維修人員不知怎么檢測故障的原因,只能按照數控機床的具體故障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如果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使換刀臂平移到C位置,仍然沒有拔刀動作,這時故障所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會是以下幾種:(1)松開開關SQ4的時候沒有信號,則換刀臂升降電磁閥TY1狀態(tài)不變,換刀臂不會下降。(2)SQ2沒有信號,導致松刀電磁閥YV2沒有勵磁,而主軸還處于抓刀的狀態(tài),故而換刀臂不能往下移動。(3)電磁閥出現了問題,收到控制信號之后仍然不能運轉。經檢查發(fā)現確實是SQ4未發(fā)出信號,經過仔細檢測發(fā)現SQ4的感應間隙過大,導致接近開關的時候沒有信號輸出,從而使整個機器處于癱瘓狀態(tài)。
三、結束語
有很多種辦法可以處理機床報警所帶來的故障,而PLC程序法的適應性較為廣泛實際。由于PLC程序法是機床制造廠根據機床電氣控制部分的特點而專門設計的,故而有著邏輯控制系統的功效,操作步驟簡單方便,更適合維修人員操作運用。
參考文獻
[1]戴裕崴.數控機床電氣控制[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2]周鴻雛.數控機床PLC控制的故障診斷[J].機械. 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