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線通信基站系統在現場應用中會受到散熱、灰塵、油煙、濕度、腐蝕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而運營商降低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的考慮使得設備工作環(huán)境更加惡化。從實踐角度出發(fā),基于實際部署經驗,系統性地分析了上述因素對設備可靠性的影響,提出綜合設備設計和應用環(huán)節(jié)統籌考慮以減輕影響的思路,并針對設備設計和部署給出了具體建議。
關鍵詞:無線通信;環(huán)境適應性;熱設計;腐蝕;灰塵
Abstract: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radiation, dust, lampblack, and corrosion affect wireless base station systems. With decreased capex and opex, there is a risk that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equipment operates deteriorates.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actual experiences in the field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base station reliability. We suggest that environmental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designing network equipment, and we mak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about how equipment should be designed and deployed.
Key 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thermal design; corrosion; dust
運營商降低TCO,主要包含降低建設成本(CAPEX)和維護成本(OPEX)兩方面。為了降低CAPEX,通信設備尤其是接入網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從機房、空調方艙等被改變?yōu)榘ㄊ彝夤?、弱電井、樓道、車庫、鐵皮柜等各種復雜環(huán)境,同時對通信設備提出了體積小、重量輕、安裝成本低的要求,還要維持設備本身的低成本;為了降低OPEX,設備要盡量降低功耗、盡可能地被室外化、工作環(huán)境相對過去高溫化,以節(jié)省電費,同時還要求設備盡量減少維護,以降低維護人工的成本。接入網電信設備從精密、嬌貴的設備,已經變成無所不在的IT化設備,甚至工作環(huán)境更為惡劣。簡易機房土坯墻面脫落,設備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情況如圖1所示。
在這個背景之下,電信設備近年來面臨各種新的環(huán)境適應性問題,設備設計的一些思路也需要有發(fā)生轉變,從遵從標準到理解標準,滿足應用場景,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需求。
對設備在不同環(huán)境下工作以及設計約束的研究,傳統上屬于可靠性方面。但是,傳統的可靠性方法,并沒有針對實際工程應用給出足夠的指導意見。設備設計制造需要對環(huán)境適應力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以及從系統多個維度上進行平衡。
1 研發(fā)過程的可靠性方法
傳統的可靠性增長方法,主要從可靠性預計和可靠性指標分配開始,通過預算、設計、控制等過程,保證產品的質量[1]。
可靠性預計基于對器件失效模型的認識,通過概率與數理統計方法,首先對系統建立可靠性數學模型,然后評估其平均無故障時間(MTBF)、平均恢復前時間(MTTR)等指標。參照的方法很多來源于美國軍用手冊MIL-HDBK-217。但是,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存在估算數據不準確,參考意義不足等諸多問題[2-3]。
有一些人認為,這些方法估計不準確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手冊制訂時間過早,電子工業(yè)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手冊不符合實際的情況,有一些通過經驗進行修正盡量使得估計準確。但是仍然有很多因素使得估算不能準確進行:一個主要因素是失效模型受到諸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故障往往都不是模型中考慮的,多為過應力使用、非設計場景的惡劣環(huán)境等,無法在模型里考慮充分;另外一個主要因素是系統模型異常復雜,實際的分析不可行。
以目前通信基站系統來看,一個系統中存在若干個單板,有一些故障模式并不能完全用串聯或者并聯描述,存在關聯性。每個單板中可能存在超過100~200種、數千個物料,存在多種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失效模式對應的器件范圍,甚至一種失效模式在不同的情況下對系統的影響均不相同。這樣,使得可靠性預計更加困難,難以有效實施。而且,隨著IT化和商用貨架產品(COTS)的廣泛使用,可靠性分析對設計的指導作用更加有限。從設備設計和生產實際的經驗認為,主要的設備故障和異常往往來自于環(huán)境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而不是部件自身老化或者偶發(fā)失效,這也使得可靠性預計的準確度大大降低。
有一些更激進的觀點認為,可靠性預計已經變成數字游戲,對產品的質量和設計沒有指導意義。能夠保證設計系統可靠的是可靠性增長試驗和失效物理(可靠性篩選和監(jiān)控屬于控制范疇,本文不討論)。
失效物理通過研究某一種因素對部件的影響,分析部件會在何時、何處、何種原因,發(fā)生何種類型的失效。通過研究擴散、相變、腐蝕、應力、靜電泄放等物理化學過程對器件的影響,來分析器件可能產生的問題。失效物理的分析為進一步的改進和增加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分析的例子如圖2所示)。
目前可靠性增長試驗中,應用較為廣泛的包括四角測試、強加速壽命試驗(HALT)等,還包括鹽霧、灰塵、濕塵、振動、滲漏等。這些試驗有意無意地采用失效物理分析的一些因素,例如HALT實際上考慮的是高低溫應力、高低溫循環(huán)帶來的應力、疊加強振動等,來尋找系統設計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鹽霧考慮的是腐蝕的問題;振動主要評估結構在應力下的表現。因為設備壽命遠遠長于試驗所能夠接受的周期,在可靠性試驗設計中,常常也采用加速的方法,加大應力(電壓、溫度、濕度、溫變速率等),增加樣本數量,來評估系統實際工作中的壽命。圖3就是室內無線基站設備的加強灰塵試驗,評估極端灰塵環(huán)境對設備連接可靠性和散熱的影響。這些試驗對改進設計、提高實際應用的可靠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設計中保證設計指標的必要手段。但是為了控制分析的復雜度,試驗剖面設計一般只針對某一類應力、機理或者失效模式,和現場應用的復雜環(huán)境有所區(qū)別。
系統設計上,要綜合考慮可靠性方法、電路設計方法、結構設計、環(huán)境設計方法等,結合降低CAPEX和OPEX的要求,確保設備的可用性。
2 設備常面臨的環(huán)境問題
設備工作的環(huán)境情況非常復雜。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將全球的氣候根據溫度和濕度作了劃分,作為設計指導的依據[4]。溫度和濕度對設備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是設備的工作和更多的環(huán)境因素、人為操作因素相關聯。美國軍用標準MIL-HDBK-338B第7部分,對環(huán)境因素和對設備的影響進行了一些描述,但是也沒有給出設計指導意見[5]。
因為環(huán)境對設備的影響相互關聯,很難獨立的進行分析。本文盡量將關聯的因素進行歸類,分析對設備帶來的影響以及設計應用中需要進行的考慮。
2.1 散熱及相關
溫度對設備有很多方面的影響,與散熱相關的設計是設備最關注的方向之一,并且和包括灰塵等方向相關聯。
從可靠性角度來看,溫度影響著器件內粒子的擴散速度,過高的溫度會加速遷移的速率,最終導致器件的失效。同時,溫度還會加速腐蝕的進行。溫度的晝夜、季節(jié)變化導致設備各個部件的熱脹冷縮。熱脹冷縮率的不同,對器件封裝、組裝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產生循環(huán)的應力。溫度對設備壽命的影響在可靠性分析中已經有很多的研究,一般認為,溫度每升高10度,設備的壽命縮短為原來一半。
從可靠性預計角度來看,為了延長設備壽命,應該使設備保持較低的溫升。實際上,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處理復雜度需要,設備的集成度持續(xù)提升,設備比以往要耗散更多的電力。要把這些熱散出去,需要增加設備的體積,或者增加設備的風流量,增加輔助的散熱設施。這些措施的采用,直接抬高了CAPEX;降低設備溫度,還意味著風扇/空調的轉速更高,作為運動部件的風扇,比電子零部件更容易失效,這也就意味著降低溫度實際使得設備更容易失效;更大的風流量,也意味著防塵網需要更頻繁的清洗,增加了人力維護成本;更大的風流量,還意味著更多的耗電、更大的噪音。作為設計折中,系統設計中,比較傾向于讓器件的工作溫度在保證降額的情況下,貼近高溫區(qū),減少散熱帶來的電費增加以及風扇磨損、噪音等相關問題。不但如此,系統設計中讓設備工作溫度靠近高溫區(qū),還可以降低設備內濕度。但是,貼近高溫區(qū),也可能使半導體器件漏電導致設備消耗更多能量,需要平衡各因素進行考慮。
一般設備設計上已經考慮使得零部件在設計壽命內工作處于浴盆曲線的底部,在設計范圍內工作時溫度并不是設備發(fā)生故障的主要原因。設備損壞主要的原因常常來自于一些不可控制因素,使得工作環(huán)境超過設計能夠支持的極限溫度。從功能性能角度來看,溫度會影響數字邏輯器件的工作頻率,使得設計裕度被打破而導致功能異常;有的器件,例如恒溫晶體振蕩器(OCXO)內部具有加熱恒溫槽,在外部溫度低于內部溫度下才能起到恒溫的作用,當溫度范圍超出標準時,時鐘保持性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這些都還是可恢復的異常。在更惡劣的情況下,芯片的漏電流隨著溫度升高以指數方式增大,在額定溫度點附近功耗隨溫度快速增加,反過來帶動芯片的溫度進一步增加而導致熱失效;高溫下焊點、機械結構可能由于蠕變而失去強度;PCB板可能發(fā)生碳化、分層等失效[6]。
設備設計上更關注的是如何使得這些外部的異常更不容易發(fā)生,異常發(fā)生的時候系統如何自動保護,同時兼顧越來越精細的OPEX優(yōu)化考慮。第一,對工作的環(huán)境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根據實際的氣候、業(yè)務模型等條件,把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指標分配設計及綜合成本評估,而不是只關注設備本身;第二,當服務質量許可的情況下,當出現異常狀況時,系統通過自動降低負荷,甚至局部斷電的方式進行自我保護,在異常解除時恢復工作,增強實際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隨著多年的擴容、2G向3G換代以及多網多制式的共存,單個站點的容量密度也遠高于過去。沒有重新設計的機房或方艙,可能對設備的工作環(huán)境帶來較大的影響。文獻[7]給出了機房換氣設計的要求。如果機房達不到要求,則會導致設備過溫。在實際應用中,因為空調設備被盜、損壞,通風裝置損壞或者過濾網被堵塞等情況經常出現。有的站點建設時間較早,容量很低,經過長期運行通風設施存在問題。存在問題的設施如圖4所示。當進行更換擴容后,這樣的站點經常頻繁出現高溫告警。
設備散熱設計通過仿真、測試驗證的方法在行業(yè)內已經廣泛使用。通信設備內部相對環(huán)境均存在一定的溫升,基本不存在除設備本身發(fā)熱之外的其他熱負荷,所產生的熱量基本屬于顯熱,主要通過強制對流進行散熱,這樣使得我們在考慮散熱的計算時候相對較為簡單。在保持對流空氣溫升一定的情況下,單位功耗需要的空氣流量是一定的。這個是設備設計的物理限制,無法突破。散熱需要的空氣體積可用如下公式計算:L = Qs/(Cp×ρ×ΔT),其中L為空氣的體積,Qs為顯熱,Cp為空氣的平均比定壓熱容,在設備的工作范圍內,可以認為是一個常量,ρ為空氣的比重。假設設備設計最高工作環(huán)境溫度為55℃,允許出風口空氣溫度為65℃,溫升10℃,系統熱負荷為700 W,則系統一個小時需要的風量約為200 m2。
這只是一個指導性的結果,不能替代系統內部的熱設計,但是綜合考慮設備風速、通風口面積等設計,如果不能達到這樣的風量,則只能降低設備的熱負荷,增加允許的系統溫升,或者采用其他補充的散熱方式來滿足散熱要求。
在高海拔區(qū)域,因為氣壓下降,風冷的效果會受到進一步的影響。但是高原地區(qū)一般也不會出現高溫等環(huán)境,設備的散熱環(huán)境并不會將最差因素疊加。在整個熱系統設計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成本優(yōu)化又能保證可靠性的設計。
綜上所述,散熱的設計不僅僅涉及到器件的可靠性,而是要考慮整個系統的工作模式以及降低CAPEX、OPEX的需求,結合設備外運行環(huán)境如噪聲要求等協同解決,在各種相互矛盾的限定因素中平衡優(yōu)化。在空間受限、集成密度高、空間局限的情況下,噪聲和風扇的耗電相對就會較大,如果希望低噪音,就需要加大通風口的面積,降低風速,或者控制設備內處理功耗,降低集成密度。對于環(huán)境溫度很高,甚至考慮采用壓縮機等制冷設備散熱,但是也可能會帶來更高的能耗和噪音,同時壓縮機熱端同樣也需要考慮如何散熱。
2.2 灰塵、油煙
灰塵、油煙對設備最主要的影響體現在散熱上?;覊m會堵塞防塵網或空氣過濾設備,附著在散熱器上的灰塵,還會直接影響器件散熱?;覊m還會帶來其他一些影響,例如在連接器上堆積的灰塵,可能影響到新插入組件的連接可靠性。一般情況下,連接器設計的滑動行程和摩擦力已經考慮了插入過程推開灰塵,但是偶發(fā)的大顆?;覊m堆積存在隱患。中興通訊軟基站設備采用了連接器保護一體式假單板設計,經過多種試驗分析,能夠有效防止這樣的問題發(fā)生,同時還兼顧平衡風阻的作用。
根據中國大氣監(jiān)測的情況,很多城市地區(qū)總懸浮顆粒物(TSP)平均保持在2級,即0.2 mg/m3的水平上[8-10]。新聞報道顯示在2006年4月沙塵暴天氣下,北京TSP達到0.35 mg/m3,峰值達到2 mg/m3。按照多地區(qū)平均水平0.2 mg/m3來算,根據上面散熱能力的計算,700 W系統散熱每小時氣流中所包含的顆粒物約為0.04 g,每年通過系統冷卻系統的懸浮顆粒物約為350 g。如果對空氣過濾,這些灰塵會使得系統的維護周期大大縮短,維護工作量以及OPEX上升。實際上,如果不過濾,大部分顆粒物會直接穿過系統,只有一小部分會在系統內,主要在氣流受到阻礙的區(qū)域堆積,例如連接器。大量的分析認為,這樣的顆粒灰塵對系統可靠性的影響并不大,系統防塵設計上,應該讓這樣的灰塵無障礙的穿過系統。
在多個現場采集的灰塵分析中,很多灰塵呈現絮狀、纖維狀,來源可能是植物(如楊樹、柳樹飄絮)、摩擦脫落的衣物纖維、植物焚燒產生的飄浮物等,這些纖維狀灰塵吸附在空氣過濾設備上,積累后就會增加系統風阻,影響系統散熱,同時,隨著空氣過濾系統的網孔堵塞,更小顆粒的灰塵會被過濾,系統堵塞速度變快。因為氣流摩擦產生靜電的關系,絮狀及顆粒狀灰塵也會吸附在包括風扇扇葉、單板上,部分影響到系統的散熱(如圖5、圖6所示)。在這種環(huán)境條件下,要通過過濾、隔離等手段,盡量避免灰塵進入設備,在防護設施上,也需要考慮增加通風面積、定期除塵等方式,保證整個環(huán)境的散熱通暢。
灰塵中存在的鹽類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引起腐蝕。如果現場存在高濕度、甚至油煙,如老式建筑居民樓道、地下車庫、農村民房等,灰塵會更容易黏附在設備上。在個別地方,甚至出現過設備防水百葉窗開口以及通風孔全部被灰塵及油煙混和物堵塞的現象。在這種場合下,往往結合腐蝕危害,需要整體考慮,采用例如熱交換器柜等防護設備,在存在難以清理的油煙等環(huán)境條件下,應盡量避免安裝設備,如不得不安裝,應盡量采用密閉型的自然散熱設備。
工業(yè)上對灰塵的處理有很多經驗,包括慣性除塵、噴淋、過濾、靜電吸附等多種方式得到應用[11]。對于通信設備,灰塵沒有工業(yè)環(huán)境惡劣,而能夠提供的動力、空間都非常有限;設備分散安裝在各個站點,維護周期長甚至希望能夠免維護,同時不允許出現高噪音、強烈振動??梢圆捎玫闹饕褪菓T性除塵、過濾等方法,減少一部分進入設備的灰塵。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對于系統的防塵設計,也需要結合實際環(huán)境因素以及降低CAPEX和OPEX的需求。對很多室內應用,可以允許灰塵直接進入和穿過設備,減少維護開銷;對于部分惡劣環(huán)境,考慮增加過濾裝置,但需要考慮裝置的容塵能力以及維護開銷;對于部分運營商愿意進行設備維護,不希望灰塵進入設備的,可以使用防塵網;對于存在腐蝕性物質等的環(huán)境,要考慮采用內外環(huán)境隔離的設備。
2.3 濕度和腐蝕
從功能和性能角度,濕度和溫度一起影響到空氣和板材的介電常數,有可能減少高速設計的裕度,引發(fā)設備誤碼率增加等異常。從設備可靠性來看,濕度會加速腐蝕的發(fā)生,使得灰塵、有害氣體等對設備的損害加劇。對于部分工藝不良的器件,空氣中的水汽可能帶來破壞性的后果。例如當半導體芯片鈍化層不良時,在潮濕空氣中可能發(fā)生內部分層,通過非偏置的高度加速應力測試(uHAST)試驗可以識別此類工藝缺陷;密封不良的電阻器可能因為空氣中含硫,發(fā)生硫化而損壞,需要通過選型規(guī)避。
一般認為,金屬在潔凈大氣中,在相對濕度小于60%~70%的干燥大氣中,發(fā)生腐蝕的速度非常慢,當相對濕度大于60%~70%時,腐蝕速度大大加快。如果空氣中存在H2S、SO2等氣體時,腐蝕速度也會加快。臨界濕度隨著空氣成分、金屬成分不同而有差異,積塵中的粒子也會增加吸附而導致腐蝕速度增加。但是總體上可以認為,通過控制使相對濕度小于60%,可以防止大部分大氣腐蝕的發(fā)生[12]。
控制濕度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控制溫度。設備中空氣被加熱時主要是顯熱增加,飽和水氣壓增大,絕對水氣壓并沒有變化,導致空氣的相對濕度降低。假設設備入口處的空氣濕度接近飽和,設備內空氣溫升達到10度左右,即可以使得空氣相對濕度降低到60%以下,避免腐蝕的發(fā)生。這個方法存在局限性:第一,為了保證低濕度,對空氣進行加熱,使得設備工作的溫度升高,對于需要高溫運行的設備,相當于惡化了設備的工作溫度環(huán)境;第二,空氣在設備中是逐漸被加熱的,在進風口附近,濕度較高,灰塵堆積也較多,更容易發(fā)生腐蝕。
因為上述原因,一般認為,大部分單板上因為自熱溫升,可以認為正常環(huán)境腐蝕發(fā)生很慢。通過濕塵試驗也可以對設備的自身對灰塵、濕度、鹽分的抵抗能力進行預評估。對于腐蝕更容易發(fā)生的位置,如風扇、設備進風口等部件,要考慮防護。當環(huán)境十分惡劣時,需要考慮增加隔離等防護措施。對于維護要求低的部件,可考慮三防工藝,但是三防工藝會增加成本,加長加工周期,影響維修,噴涂還會增加對環(huán)境的污染。
根據經驗,化工廠、港口、地下車庫等,濕度很大,存在大量有害氣體或鹽霧,甚至機房環(huán)境在蓄電池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也會出現漏酸等情況,對機房內設備帶來危害(如圖7所示)。無防護的設備的腐蝕尤易發(fā)生在通風部件,對腐蝕的部件進行成分分析顯示,腐蝕物主要的成分為硫和氯(如圖8所示)。
目前的基站設計電路組裝密度很高,中興通訊軟基站室外產品一般都采用純自然散熱或者熱交換器柜,避免直通風場景。雖然直通風或者透氣過濾膜能夠降低設備成本,但是灰塵堵塞(透氣膜產品)、對進氣預加熱以降低濕度的設計降低了散熱能力,加之有害氣體、灰塵、鹽霧直接進入設備等問題,降低了產品的適用范圍。對于環(huán)境潔凈、抗腐蝕能力強、成本敏感,或者內部有蓄電池的設備,可考慮使用直通風設備。
2.4 其他問題
設備及相關配件在長期工作中,還會面臨各種其他問題,例如雷擊、水浸(水滴)、日曬、人為因素等等。
在夏季,雷擊和水浸的問題相對較多。光纜加強筋、動力線引雷,加上有的機房接地裝置安裝不良甚至被竊,導致設備接地不良,可能使設備造成雷擊傷害。設備工作環(huán)境的控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室內設備的一些防護指標,按照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現場的實際要求,實際控制要在標準上有所提升,但是又不需要達到室外的防護標準,形成對實際工作環(huán)境理解后的設計要求。設備設計上也往往會根據使用的經驗,做高于標準要求的設計。
有的機房存在滲漏滴水,在6—7月雨季,雨水從機房屋頂滲漏,進入室內設備并可能在設備內部形成局部積累,造成短路,設備設計上要盡量做到防滴,但是這樣又可能增加設備尺寸、并對上下直通風道等熱設計方式帶來影響。
室外安裝設備長期暴露在日光下,日曬會為帶來設備額外的熱負荷,需要使用遮陽棚/罩等方法避免日光直曬;日光照射導致的冷熱循環(huán)盈利,以及紫外線對漆面分解,可能使得漆皮老化剝裂,塑膠套管脆化。
這些因素和設備相關,但很多已經不屬于設備設計解決的范圍,需要從多方面分析和解決。運營商和施工單位在進行機房設計建設的時候,需要考慮實際應用的不確定因素,控制施工質量,根據實際環(huán)境需要進行合理的輔料選材,為設備提供接近于設計指標的工作環(huán)境。綜合設備異常損壞維修以及業(yè)務中斷的成本,而不是一味的考慮材料成本,進行成本優(yōu)化的工程設計與施工。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信設備的環(huán)境適應性設計,在可靠性物理的基礎上,涉及到材料學、熱力學、環(huán)境科學等多專業(yè)配合,需要結合很多實際工程環(huán)境和設備工作場景研究的經驗,綜合考慮運營商降低CAPEX和OPEX的需求,在一系列相互沖突的限定條件之中進行優(yōu)化平衡。同時,通信設備環(huán)境適應性設計,在日益復雜的應用場景面前,無法只考慮設備自身,而是對環(huán)境也需要提出精細的要求,研究設備和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通過設備制造商與運營商的共同配合與努力,確保整體方案的優(yōu)化和可靠。
參考文獻
[1] Extreme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derived conditions for use in defining design/test criteria for NATO forces materiel [R]. NATO STANAG 2985.
[2] 李永紅, 徐明. MIL-HDBK-217可靠性預計方法存在的問題及其替代方法淺析 [J]. 航空標準化與質量, 2005(4):40-43.
[3] 曾紀科. 美軍標的修訂與塑封微電路在軍用設備上的應用 [J]. 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huán)境試, 1998(4):45-48.
[4] CROWE D, FEINBERG A. Design for reliability [M]. Boca Raton, FL,USA:CRC Press, 2001.
[5] HNATEK E R. Practical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products [M]. New York, NY, USA: Marcel Dekker, 2003.
[6] MIL-HDBK-338B. Electronic reliability design handbook [S]. 2012.
[7] Lecture: Air movement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EB/OL]. [2012-03-25].
http://www.arch.hku.hk/teaching/lectures/airvent/.
[8] GB 3095—1996. 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S]. 1996.
[9] 甘肅省環(huán)境保護廳. 甘肅省環(huán)境質量概要(2010年度) [R]. 2010.
[10] 內蒙古自治區(qū)環(huán)境保護廳. 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qū)環(huán)境質量狀況公報 [R]. 2006.
[11] MODY V, JAKHETE R. Dust control handbook [M]. Park Ridge, NJ,USA:Noyes Data Corp, 1988.
[12] 陳鴻海. 金屬腐蝕學 [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5.
作者簡介
郭丹旦,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y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系統架構師,從事無線通信軟基站BBU硬件架構設計工作。
唐雄,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BBU系統部部長;從事無線通信系統開發(fā)工作。
崔卓,吉林大學碩士畢業(y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系統架構師,從事無線通信軟基站軟件架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