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BBC俄語部通過調查收集了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幾個比較典型的印象,并就此走訪了莫斯科國際關系研究所亞洲部主任弗拉基米爾·科爾孫,請他發(fā)表評論。)
印象一:中國人工作極為勤奮。
科爾孫:這不是什么贊美之詞,而是俄羅斯人高高在上的一種語氣。意思是,“如果我們想為了幾分錢累斷腰的話,我們也能這樣干?!?/p>
在俄羅斯,人們把破爛的房子稱作“上海”,盡管上海有很多高樓大廈。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總體印象是比較貧窮,人們?yōu)樯嫸鴴暝?/p>
科爾孫說,這在某種意義上是事實,因為中國一些偏遠鄉(xiāng)村的人可能每天的生活費只有1到2美元。但是,大約有2億人,超過俄羅斯的總人口,組成了中國的新富人群體。
毫無疑問,中國人的成功得益于勤奮和努力在社會階梯上向上爬的決心。但是,新一代的中國人會不會走同樣的道路,還需要觀察。
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可能走日本的道路。1960年代的時候,日本人可以為了低工資而努力工作,創(chuàng)造了發(fā)展奇跡。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趨勢開始下滑,直至經(jīng)濟出現(xiàn)停滯。
印象二:中國產品廉價,質量低劣。
科爾孫說,俄羅斯人經(jīng)常使用諸如“中國質量”和“中國假貨”這樣的貶義字眼。
許多專家認為,中國早已經(jīng)能夠生產高質量的產品,但是他們往往向歐洲和美國市場出口高質量產品,而俄羅斯卻只能得到質量較低的產品。
印象三:中國人非常愛國。
科爾孫說,中國人的愛國更多的是針對家鄉(xiāng)。他們有一種老了以后衣錦還鄉(xiāng)的心態(tài)。
博客地址: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9071181